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从病害流行预测,防治指标研究,以及农业防治措施、种子处理、植物源药剂防治龙胆斑枯病,探讨了人工种植龙胆斑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发现了黑龙江省龙胆斑枯病病原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的两个新变种.建立了龙胆斑枯病病情随时间进展数学模型,同时建立防治指标模型d<,ET>=[-ln(123.24PV-100W/82.74W)/0.041 71-MR]·Q.农业防治措施表明优质种苗、秋季移栽、较高的栽培密度和轮作可起到一定防病作用;采用中药蛇床子制剂和施加乐、甲基托布津等处理种子可以杀灭种子上病原菌;对9种中药提取物进行药效学试验表明,川楝子、蛇床子、白鲜皮等中药提取物都有较好的防治龙胆斑枯病效果;由此构成龙胆斑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龙胆斑枯病是龙胆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研究,探讨了龙胆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措施、土壤与种苗处理、化学农药防治和中药防治等角度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黑龙江龙胆斑枯病的病原菌为Septoria mi- crospora speg.和Septoria gentianae Thum.;农学措施防治研究表明优质健壮种苗、较高的栽培密度、与高杆作物间作可有效缓解龙胆斑枯病;就有效成分而言,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病情之间无明显规律性,但龙胆苦苷含量随病情指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植物新农药防治龙胆斑枯病药效试验表明,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药剂浸苗及田间用药防治龙胆斑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新的化学药剂防治龙胆斑枯病。方法在移栽前采用不同药剂对种苗进行处理以及发病后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对龙胆斑枯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通过病情调查,评价防治效果。结果田间防治试验以丙环唑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种苗处理以施佳乐800倍液浸种苗4 h后移栽,防治效果最佳。结论通过种苗处理和发病后的化学防治,对龙胆斑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龙胆斑枯病的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用药剂防治龙胆斑枯病.方法:移栽前以不同药剂处理种苗,田间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在龙胆斑枯病发病期间,以不同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结果:以甲其托布津600倍液和700倍液浸种苗12h后移载,防治效果最佳;田间药效筛选表明,以百菌清500倍、甲基托布津500倍、杀毒矾500倍防治效果最佳,经5次用药,于9月中旬把龙胆病情指数控制在60以下.结论: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结合田间施药防治可有效的防治龙胆斑枯病,使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龙胆斑枯病是龙胆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研究,探讨了龙胆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措施、土壤与种苗处理、化学农药防治和中药防治等角度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黑龙江龙胆斑枯病的病原菌为Septoria mi- crospora speg.和Septoria gentianae Thum.;农学措施防治研究表明优质健壮种苗、较高的栽培密度、与高杆作物间作可有效缓解龙胆斑枯病;就有效成分而言,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病情之间无明显规律性,但龙胆苦苷含量随病情指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植物新农药防治龙胆斑枯病药效试验表明,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龙胆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一等级龙胆种苗移栽 ,秋季调查每株病情 ,测定产量 ,采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结果 :产量随病情加重而下降 ,在病情指数大于 60时 ,产量下降明显 ,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在病情指数大于 70时开始下降。结论 :龙胆斑枯病病情较重时才造成较大产量损失和质量下降 ,龙胆斑枯病病情指数小于 60时对龙胆生产造成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7.
中药龙胆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病害是影响龙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制约龙胆药材生产的关键。本文就龙胆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发生特点、病害症状、病害影响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更好的防治龙胆病害,提高龙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龙胆种子育苗方法及苗期管理措施、病害防治方法。阐述了种子萌发与光、温的关系,证明光照可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云南栽培滇龙胆病害种类及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ZL  Zhang JY  Jin H  Yang MQ  Yang WZ  Yang Y  Yang TM  Shi YN  Yang SB  Liu L 《中药材》2012,35(1):6-11
目的:了解栽培滇龙胆病害种类,为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调查、症状观察、样本采集、病原菌分离、形态鉴定及柯赫氏验证程序来鉴定确诊。结果:栽培滇龙胆的病害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褐斑病(Alternaria tenuis)、锈病(Aecidiumpers)、圆斑枯病(Pestalotiopsis)、匐柄霉叶枯病(Stemphylium sp.)、壳二孢叶枯病(Ascochyta sp.)、格孢腔菌(多胞菌)叶枯病(Pleospora sp.)及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spp.)和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p.)。其中以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发病株率40%以上,严重度达4~5级;其次是锈病,发病株率10%以下;其他病害发病株率在2%以下。结论:滇龙胆以上几种病害为首次报道,滇龙胆是这些病原菌的新记录寄主。针对这些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龙胆斑枯病是由龙胆生壳针孢菌的侵染所致。该病害的发生和种植密度,温度、湿度以及寄主的种类有密切关系。防治该病采用综合技术措施。杀菌效果良好的药剂有瑞毒霉锰锌、退菌特和克菌丹。  相似文献   

11.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症,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一过性偏身麻木、瘫软、语涩、晕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中风病。大多患者如能及时治疗和调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