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中缺乏应有的中医药辨证施治的指导和锻炼。这一弊端集中表现在中医药研究生治疗手段和方法、临床诊治思维等的"严重西化"。通过现况调查,探究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改革现有中医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促进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中医思维培养。探讨中医思维培养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内涵和价值,分析了中医思维培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探索如何在中医药教育教学中实践中医思维培养,旨在为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任何一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中医人才。目前,高等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不尽人意,仍有"中医后继乏人"的感概,西医学却以迅猛之势飞速发展,因而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刻不容缓,造就一批素质良好的中医"精英"人才成为中医药事业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思维角度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模式的问题是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中医思维应该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石。文章从思维的角度提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应该运用中医的原创思维,认为"正向思维"是西医、中医判定临床疗效的主要依据,"反向思维"是中医判断临床疗效的重要思维,并从取象思维角度探索了中医临床疗效判定主要根据是医患共同体察病人的七种能力、医患共同勘对五种生命条件、医患共同检验精、气、神三宝。  相似文献   

5.
孙学锐 《光明中医》2013,(11):2402-2403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者单位:孙学锐(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医院儿科,长春,130062)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医药热,来我国中医药院校学习中医的外国留学生日趋增加。江西中医学院自2003年以来大规模招收留学生。学生入学后,在传授留学生中医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中文、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教育,培养留学生的中医思维,对推广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病靠的是临证思维取胜,药物、针推手法、熏蒸浸泡、刮痧拔罐……成为抽象思维和理论演绎的载体.由<黄帝内经>确立,受中国传统文化始祖<周易>影响的中医思维成就着中医人.一百多年以来,随着西方医学逐渐昌明于世界,从民国 "废除中医"到现代反对中医的思潮,不可避免的对中医药文化造成冲击.强化在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中体现中医思维,中医药教材不能只看到"西学东渐"而看不到"紫气东来",让教与学者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传统和中医药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临证水平,提高为全世界人类健康做贡献的信心,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韬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2):2136-2136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2月8日讯:2014年12月6日,"孔伯华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暨北平国医学院校史陈列室(筹备)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会上,中医、文化、教育等各方专家缅怀了孔子后裔孔伯华对中医药事业继承与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围绕弘扬其"办诊务以求实效,兴教育以继传承"的思想,从多层面、多角度、多学科思维途径,探讨了中医文化的人文教育精神。会议提出,在新形势下,应做好继承与发展、国内与国际、经典与时尚间的协调统一,探寻中医继承与发展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梅万方 《天津中医》2010,(6):520-522
中医药面临着"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国际医药保健时代,处于有机会又有曲折的局面。故从1)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2)中医药在英国的现状。3)英国推动中医教育的经验。4)英国偶尔发生的中医事故影响中医界整体形象。5)英国中医的立法过程与国际影响。6)建立中医药企业文化和品牌标准--英国的经验。7)中医药发展展望。8)中医药的宣传和外交等方面论述。指出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新"全球医学"时代,中医界人士需团结一致,既往开来,为把中医真正纳入世界主流医学,并能恩泽于全人类而全心全力、努力不懈!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中医药文化角度,阐述当今社会疾病变化与中医心身医学的重要性。从中医心身医学与中医药古文化传承的关系来说明其生成的历史必然性;分别从思维方式与系统学方面说明中医心身医学更能切合现代中医药文化思维;从中医心身医学的近现代发展史说明中医心身医学符合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趋势。最终说明中医心身医学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下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认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燕 《环球中医药》2012,5(11):834-836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较为迅猛,在某些医疗领域如针灸等甚至出现了全球性的"中医热"。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了一些文化因素的阻碍。中医药独特的文化本性决定了消除中医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遇到的诸多难题的关键是要从文化建设入手,构建中医药文化认同,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可。可通过"发掘、重构、输出"三步走的策略提高世界对中医文化的认同,即利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积极发掘出中医文化中的优势、在理解宽容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重构中医文化并积极输出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2.
《环球中医药》2012,(11):858-858
《环球中医药》杂志开辟《中医病案析评》栏目。中医医籍医案是中医学术传承的宝库,中医住院病历的书写也对中医师分析病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栏目,广大读者将临床中遇到的典型病案或疑难病案整理刊发,交流辨证体会、临床心得,提高学术水平,共同成长。写作格式与要求文题可以用中医辨证、中医诊断命名,也可以用主要症状、体征、西医诊断命名,也可以用中医证名和西医病名混合命名。无需英文文题。本栏目文章结构分为"病历摘要"和"分析与讨论"两部分。"病历摘要"用准确简介语言交代清楚患者主诉、病史、  相似文献   

13.
杨扬  张洁 《中医药导报》2019,25(10):138-141
中医原创思维的培养,有赖于文化心理的沿传,而民俗教育所传授的正是人的文化生命的基因。通过分析民俗文化与中医原创思维的渊源与关系,阐明民俗教育对培养中医原创思维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以民俗教育培养中医原创思维的新思路,并从核心内涵的挖掘、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民俗采风等方面探讨了高等中医药院校民俗教育的路径,为中医药院校创新中医原创思维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锋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25+116-125,116
中医的精髓在于中医的思维方式,学习中医不能只注重手段,药物、针灸、推拿等只是中医思维的载体。学好中医,应注重学好中医的哲学思想,在学习中不能只看到"西学东渐",更应该学习"紫气东来"。从传统的文化中理解中医,中医的发展不在实验室,在于我们对于传统的继承。掌握中医的思维是中医学习的关键,而掌握传统的文化是理解中医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加工制作的方式、工具和手段。"取象比类"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无论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与构建还是对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指导,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但其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对中医药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正确理解与运用"象"思维对中医药的发展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医"国际化"的逐步升温,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他们既具备中医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表达,从而能成为中医药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发展的生力军。教育部《关于加强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哲学教育与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弱化",是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突出的共性问题。中国传统哲学教育在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养成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通过深化认识课程目标定位、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等"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切实发挥中国传统哲学课程对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大学生的培养要以中医药传统文献研读为切入点,让学生体悟中医药的概念、范畴、内涵,学习、熟悉、再现经典的思维方式,提高中医思维水平。医古文作为中医药传统文献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语言和导入专业的同时,还广泛介绍与中医密切关联的中华传统思想和文化背景。加强中医药传统文献特别是医古文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语言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认为对中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其中医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要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的学习,开展原创思维研究,建立中医临床复杂性辨证思维体系,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段青  康小梅 《光明中医》2011,(10):2152-2155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情志学、中医工程学、中医思维方法 学等一些中医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应用及发展进行归纳概括,以期能给中医药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思路,使中医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促进中医学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