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常见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MRI资料,与常规T1WI、T2WI、T2-FLAIR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各种脑血管性疾病在SWI上的影像学表现,评价SWI在诊断脑血管性疾病中的优势。结果海绵状血管瘤8例,常规MRI检出病灶11处,SWI共发现病灶37处,病灶在SWI图上以低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动静脉畸形2例,SWI对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能够清晰显示,但对其供血动脉显示欠佳;静脉畸形3例,常规MRI仅显示较粗大的流空血管,SWI清晰显示周围小畸形血管。脑梗死10例,SWI显示2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内的微小出血灶,常规MRI无异常发现。脑血管淀粉样变性3例,SWI对其引起的微小出血灶及血肿能清晰显示。结论 SWI能够清晰显示低血流量畸形血管及微小出血灶,为MRI诊断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双侧颈总动脉直径差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46例患不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同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直径.结果脑血管造影正常组病人双侧CCA直径之差均小于0.7mm,当双侧CCA直径之差大于0.7mm时,脑血管造影即可观察到不同的血管病变.结论Willis环的变异和一些血管病变可影响双侧CCA的直径之差,当其值大于0.7mm时,应行进一步检查以期早期发现脑部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烟雾病患者,共18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结果减影图像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特别是对烟雾病异常颈内动脉和脑底血管网显示。本组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占100%;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占61%,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占17%,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占22%;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17%;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无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合并脑动脉瘤占17%;全部脑静脉未见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清楚分别显示脑动脉和脑静脉,在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畸形时可排除脑静脉畸形,对颅内烟雾病分析评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头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头颅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CA)是一种最常见的隐性血管畸形 ,不含瘤组织 ,并非真正意义的肿瘤。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约占脑血管畸形的 5 %~ 13%。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 ,本病在脑血管畸形中所占比例上升至2 5 1%。本文着重介绍头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1 起源与病因 :一般认为头颅CA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内CA起自脑内毛细血管水平的血管畸形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单发 ,Osborn等认为约 1/ 3的患者可表现为多发[1] 。有人发现脑内CA可与其它类型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d-DTPA作为对比剂在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碘剂禁用者应用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进行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另外随机抽取28例应用非离子型碘水对比剂作为对照组进行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两组病例对比剂的注射量、注射流率及压力限制保护均相同,通过对相关血管DSA图像显示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揭示含钆对比剂在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寻求改善钆对比剂脑血管DSA图像质量的途径。结果:应用Gd-DTPA作为对比剂进行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与应用非离子型碘水对比剂相比较,由于含钆对比剂的钆离子浓度低,其图像质量略差于使用非离子碘水对比剂图像,脑部相关血管主干显示无明显差异,对于终末细小分枝的显示,碘水对比剂影像质量优于含钆对比剂。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影像质量,从而获得满意图像:①改变图像采集时DSA设备的管电压值:将应用碘水对比剂时的66~70kV提高到75~80kV;②调整窗宽、窗位数值:将窗宽值由930降至900,将窗位值由50升至75,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降低图像亮度;③调整图像滤过参数、边缘增强指数:提高滤过参数至100%;边缘增强指数由4升至5。结论:在对碘剂禁用者中使用Gd-DTPA进行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能够显示脑部相关血管影像,可以满足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6层CT血管成像(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CC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00例256层CT检查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三名医生共同确定。结果 300例中,共发现CCA76例,其中:起源、分布异常3例;终止异常2例;结构异常71例。结论 MSCT能够无创、准确诊断CCA,尤其在评价起源、走行、结构异常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招飞学员筛查脑动脉瘤的必要性 脑动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 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最常见的病变。约占脑血管畸形的90%以上,是一种先天性的脑血管发育异常。脑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一般多发生于年龄较小的病例,而脑动脉瘤的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20~40岁发病者占发病人数的t/S左右。而招飞学员大多为高中刚毕业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MRI与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分析6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病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脂肪瘤型者19例,占30.6%;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显著脂肪组织;肌瘤型者12例,占19.4%;其病变则以平滑肌成分为主,然待增强扫描后呈现为渐进性强化;血管瘤型者7例,占11.3%;该类型病灶则主要表现为以扭曲、粗大血管成分为主,待增强扫描后呈现为动脉瘤样强化;混合型者24例,占38.7%;该类型病灶主要成分为混杂,经MRI或CT扫描检查后可见小血管或脂肪组织影像;待增强扫描后,病变则呈现持续强化。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62例患者A103及HMB-45为(+)。结论 MRI及CT可较好地反映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影像,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介入栓塞治疗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从而防止误诊、漏诊病例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近期 3 0例疑有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影像特点、介入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均具有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特点 ,经行选择性全脊髓血管造影、必要时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 2 9例为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 (其中 2 7例畸形团来自颈部血管供血及胸段脊髓血管等多支血管供血 ;2例来自颈外动脉系统供血 )。另外 1例开始被误诊为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 ,后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为由颈内动脉原始听动脉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髓周静脉引流而造成MRI的留空信号。结论 :为了防止误诊及漏诊病例的发生 ,应对双侧的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肋颈干、甲状颈干、上胸段肋间动脉或全脊髓血管及颈外动脉进行造影检查 ,必要时还应进行全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50例临床怀疑颈或脑血管疾病,或拟了解脑肿瘤供血的患者MRA进行分析。其中脑动脉瘤10例,脑动静脉畸形15例,脑动脉硬化50例,脑肿瘤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或椎动脉供血不足40例。认为MRA可100%的一次性获得血管1~2级分支的三维影像,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脑肿瘤供血诊断有着明显优势。对椎动脉的显示亦有其独到之处。不仅能清楚展示血管病变大小、形态、部位。而且结合MRI还可显示由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并判断愈后,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收集我院1984至199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60例脑血管畸形,其中23例脑小血管畸形,占38%,全部病例经CT检查,部分追加脑血管造影。文中总结脑小血管畸形常见和不常见CT表现,提出多数通过CT增强检查能作出诊断。分析易误诊病例,并作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微血管畸形是指发生于脑微细血管分枝上,直径<2~3cm的脑血管畸形,其临床表现和放射学特征与经典的脑血管畸形有所区别。历史回顾 1867年Vichow首先描述了脑血管畸形,但脑微血管畸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概念的提出至今只不过30多年历史。早在1927年Olivercrona就发现一种只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脑血管畸形;14年后Haukins等(1946)报导了2例脑内血肿的病人,并从血肿壁上取脑组织活检,证实了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孙胜军戴建平高培毅脑静脉畸形(venous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又称其为静脉瘤。笔者回顾性地分析了我所16例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静脉畸形的病例,对其CT、MR及DSA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提出影像诊断标...  相似文献   

14.
中枢性眩晕126例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变化,指导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与方法对临床拟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126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形态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意义。结果 12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中84例造影存在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占11.9%,单纯后循环病变占81%,前后循环同时存在异常者占7.1%。结论后循环血管病变可能是中枢性眩晕的主要病因,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慧  梁伟枢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198-200,T029
本文通过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与常规脑血管造影(CCA)进行比较,对43例颅内肿瘤进行分析,结果:IADSA18例中有10例肿瘤染色,其中6例脑膜瘤全部有肿瘤染色;而CCA25例中仅3例肿瘤染色,全部是脑膜瘤。证明由于IADSA 的对比分辨率高显示肿瘤染色比CCA 优越。此外,IADSA18例中6例见肿瘤血管;CCA25例中9例见肿瘤血管。说明,虽然CCA 空间分辨率比IADSA 高,但显示的肿瘤血管并不多。本文讨论了:(1)肿瘤染色;(2)肿瘤血管;(3)颈外动脉供血;(4)静脉窦的显示。根据我们的经验体会,对颅内疾患IADSA一般可以取代CCA,事实上两年来在我院除个别病例外,已由IADSA 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360例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存在及表现。结果 360例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18例,其中9例位于椎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位于前交通动脉。根据血管窗大小及形态分型:10例为裂隙型,9例为凸透镜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变异动脉的局限性重复,18例中1例伴有颅内动脉瘤。结论 MS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例,使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得到VR、MIP图像,原始图像重建得到MPR、CPR图像,综合四种图像诊断脑血管病变,并与DSA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5例脑血管病变中,动脉瘤62例(53.91%)、动静脉畸形(AVM)6例(5.21%)、脑静脉畸形(CVM)3例(2.61%),脑动脉狭窄或闭塞38例(33.04%)、烟雾病3例(2.61%)、海绵窦动静脉瘘2例(1.74%)、海绵状血管瘤1例(0.87%)。其中46例DSA检查结果均与MSCTA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应用MR血管影像结合计算机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测量和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几何学属性指标,探讨不同年龄组该段血管形态的差异.方法 搜集2005年至2007年经超声检查或DSA检查证实为颈动脉分叉正常或狭窄率小于30%的受检者57例,分为≤40岁组27例和>40岁组30例,行颈动脉1VIR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查,扫描所得减影图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重建三维血管图像并测量颈动脉分叉的各项几何学指标.采用嵌套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的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岁组和≤40岁组的颈动脉分叉几何学指标分别为:分叉角:70.268°±16.050°和58.857°±13.294°,颈内动脉(ICA)角:36.893°±11.837°和30.275°±9.533°,ICA非平面角:6.453°±5.009°和6.263°±4.250°,颈总动脉(CCA)曲率:0.023±0.011和0.014±0.005,ICA曲率:0.070±0.042和0.046±0.022,ICA/CCA直径比:0.693±0.132和0.728±0.106,颈外动脉(ECA)/CCA直径比:0.750±0.123和0.809±0.122,ECA/ICA直径比:1.103±0.201和1.127±0.195;分叉面积比:1.057±0.281和1.291±0.252.>40岁组和≤40岁组的分叉角、ICA角、CCA曲率、ICA曲率、ECA/CCA直径比和分叉面积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16、11.74、23.02、13.38、6.54、22.80,P值均<0.05).结论 应用MR血管成像结合图像后处理方法实现了在体颈动脉分叉的三维立体重组和其各项几何学指标的测量,为进一步分析血管几何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关系以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而简便易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胼胝体区脑动静脉畸形的病理基础、临床表现、脑血管影像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6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 ,了解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 ,然后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或放射治疗。结果 :6例患者 ,4例应用漂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治愈 ;2例行X—刀治疗 ,1例治愈 ,1例因治疗时间短 ,未复查。结论 :胼胝体区脑动静脉畸形 ,发病年龄轻 ,出血危险性大 ,畸形团小 ,位置深 ,供血动脉少 ,引流静脉单一 ,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分类及其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人群先天性冠脉畸形(CCA)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 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1 520例成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有CCA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1 520例成人患者共检出各类CCA 58例,发生率3.82%.冠脉起源和分布异常26例,发生率1.71%;其中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4例,左主干或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各1例,右冠脉分别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左冠窦3例和无冠窦1例,单支左冠脉2例.冠脉终止异常11例,均为冠脉瘘,发生率0.72%.冠脉结构异常21例,发生率1.38%,其中心肌桥18例,回旋支发育不良2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室后支1例.本组病例未发现有冠脉间异常交通者.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成人CCA的主要方法之一,按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有助于阐明CCA类型及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