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不同时期光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中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76例,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监测和记录光疗过程中血清胆红素变化,比较2组血清胆红素峰值、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血清胆红素峰值(205.20±34.20)μmol/L低于对照组(261.15±37.40)μmol/L(P<0.01),观察组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25.6±7.1)μmol/L多于对照组(22.1±6.1)μmol/L(P<0.05),观察组平均光疗疗程(4.5±1.1)d短于对照组(6.5±1.0)d(P<0.01)。结论新生儿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达到考虑光疗标准时即予光疗为主综合治疗,可降低血清胆红素峰值,缩短平均光疗疗程及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 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选择出生并确诊的218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病例,其中95例为出生48 h内(含48 h)确诊的病例作为早期确诊组,123例出生48 h后确诊的病例作为晚期确诊组,对两组间溶血三项检查情况、治疗前和完成后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确诊组三项测试阳性率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3%vs.21.37%,P<0.05);早期确诊组一项测试阳性率低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1%vs.44.44%,P<0.05);早期确诊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水平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时间也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也长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确诊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临床胆红素水平更高,光疗和治疗时间更长,因而,早期诊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并及时治疗才能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4.
早期监测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华 《广西医学》2010,32(10):1205-1207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34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峰期胆红素值、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及需要同步换血治疗2例;对照组换血疗法11例,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12例,发生胆红素脑病8例,干预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型血母亲所生血型为A型或B型的新生儿,早期监测黄疸并开始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换血治疗,降低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 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 (1 9例 )和对照组 (1 7例 ) ,两组在给予综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加用单次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并动态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和光疗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入院后 2 4、48、72h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 ,光疗时间缩短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或 <0 .0 1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一例换血 ,对照组有 3例需要换血治疗。结论 :早期及时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能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 ,快速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防止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 ,避免换血治疗 ,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琳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4):251-25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使用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蓉生静丙(冻干低PH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设对照组对比观察其血胆红素下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21例中14例血胆红素短期内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早期大剂量用丙种球蛋自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DN)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故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9月收治的ABO HDN 113例分为二组进行对比,观察入院日龄与黄疸峰值、光疗时间、黄疸减轻或消退天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好、简单、价廉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6例,分日龄≤3 d和日龄>3 d两组,从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黄疸和贫血程度、是否需要换血、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与否及住院时间、光疗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本病日龄3 d以内即开始治疗47例,3 d以上才治疗39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Hb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龄≤3 d组仅换血1例,IVIG应用概率和光疗次数减少,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时间(7.3±2.1)d,较日龄>3 d组缩短.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日龄≤3 d)即可诊断,早期光疗可减少换血和IVIG输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光疗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85例。随机将患儿分为预防性光疗组(出生后24 h内进行光疗者),对照组(出生48 h后开始光疗者),分析2组基本状况(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血型等),测量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SB)、最高峰TSB、黄疸达高峰时间、网织红细胞比例(REC)、总光疗时间、住院时间、脐血及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预防性光疗组TSB高峰值明显降低(P<0.01),黄疸达高峰时间缩短(P<0.05),住院时间、总光疗时间、治疗后RBC、HGB及HCT下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光疗组无需要全换血治疗病人。结论预防性光疗可显著降低ABO溶血病患儿黄疸高峰值,减少全换血可能,但对于减少住院及光疗时间,减轻贫血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中的疗效观察。方法:新生儿ABO溶血病员48例,A组(21例)为未给予丙球治疗;B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其余治疗无差别。结果:血红蛋白差值、血清胆红素的差值、住院时间及蓝光治疗时间:A组和B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丙球治疗新生儿溶血病能迅速减低血清胆红素值,纠正贫血,减少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型血清学检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朝明 《海南医学》2005,16(1):146-14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型血清学检验,早期对ABO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诊断。方法对本院产科分娩的1416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中的186例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型血清学检验,对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患儿跟踪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86例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患儿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42例(76.34%)。在142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患儿中,出生后7天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有30例(21.13%),患儿血清中存在的游离抗体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对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是早期诊断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准确方法,应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ABO溶血症(ABOHDN)是早期新生儿高脂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我科1997年1月至1999年2月共收治106例,均采用早期光疗、碱化血液、输白蛋白、酶诱导剂等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治标准:①ABOHDN诊断标准:ABO系统母子血型不合,结合临床表现;;直接Coombs’试验(改良法)和(或)抗体释放试验和(或)游离抗体阳性者。②本组患儿早期治疗标准:年龄<12h,血清胆红素≥60mg/L;;<24,血清胆红素≥90mg/L;;<48h,血清胆红素≥120mg/L。1.2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74例,女32例。其中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与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281例A型或B型血清学检验结果阳性的新生儿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红细胞结合IgG抗-A(B)抗体越多,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越高,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时间越早。结论血型血清学检验结果对预判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及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莉 《安徽医学》2006,27(5):414-415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严重病例可出现胆红素脑病、重度贫血、甚至死亡。近几年来,由于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该病治愈率大大提高,发生胆红素脑病明显减少。现对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193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吉林医学》2014,(4):771-772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分析。方法:检测2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液标本,鉴定其ABO、Rh血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还测定IgG抗红细胞抗体及其效价,并分析其余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250份送检标本中,确诊新生儿溶血病226例,其中ABO血型不合224例、Rh血型不合2例。与低效价相比,高效价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表明效价越高,其溶血程度越严重。结论:对于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早期进行母婴血液标本检测,早期确诊新生儿溶血病,为抢救婴儿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6.
母婴血型不合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原因,存在多个血型系统,如: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等等,然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所致~([1])。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有贫血、肝脾肿大等,在疾病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出现严重贫血、心力衰竭、更有甚者会死亡。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溶血程度,降低医疗费用,缩短治疗周期,有效的延缓病情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近年来采用新生儿的脐带血和静脉血分别检测溶血三项,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通过该方法的对比,得出脐带血之溶血检测法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ABO溶血症 2 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12例 ,治疗组 15例 ,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蓝光照射 (光疗 )累计时间及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 72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及光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 ,减少光疗治疗时间 ,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牛仙玲 《海南医学》2009,20(9):101-102
目的探讨ABO溶血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2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光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或好转,无一例换血,无一例发生核黄疸。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光疗可治疗大多数新生儿ABO溶血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血型血清学反应以及母体IgG抗体效价与高胆红素血症关系.方法以微柱凝胶技术对44例患儿进行血型鉴定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IgG抗体测定、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同时对O型母亲血清进行IgG抗体的检测对照.结果 44例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其母体血清中的IgG抗体效价为64至1024以上不等,有12例通过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检出交叉反应性抗A,B.结论通过早期检测母婴ABO血型不合患儿的三项血清学试验,可及时作出ABOHDN的诊断,并给予及时干预治疗,对预防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62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儿的治疗效果为88.71%;胆红素峰值浓度在256.5~342.0μmol/L之间的例数为31,占50.00%,胆红素峰值浓度超过427.5μmol/L的例数为14,占22.5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黄疸,为避免新生儿出现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应及时做出诊断并实行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