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采用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及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及右旋糖酐治疗,n=75)和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治疗,n=75),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反应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4.67%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12%,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及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有效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和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为研究组患者应用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右旋糖酐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75.6%。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和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该疗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以本院16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A组采取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治疗,B组采取尼莫通联合右旋糖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A组总有效率87.5%,B组总有效率67.5%,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要好于联合右旋糖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给予综合性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4.4%,疗效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应用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36例,应用纳洛酮2.8mg/d静脉滴注,同时应用5%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时间共20天,与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6例急性脑梗死作对照,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再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80.5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急性脑梗死常规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为44.62%,总有效率为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与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尼莫通治疗129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胡机抽取120例未用尼莫通治疗的急性脑损伤患者作对照。结果显示:尼莫通组和对照组在尼莫通治疗前GCS计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GCS计分明显提高,尼莫通组GCS13-15分者占75.97%,高于对照组54.17%(P<0.05)。尼莫通过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94.05%,95.2%和87.94%。尼莫通使用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急性脑损伤引志的意识与神经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CW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减轻CW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C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以观察组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以观察组更明显(P <0.05)。结论:在 CI 患者中采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流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SAH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外给予尼莫通治疗,观察组另每天给予2mg雌激素肌肉注射。结果: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x2=5.14,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47/60)(x2=4.18,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尼莫通可明显减少SAH后CVS的发生率,雌激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重要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散配合西医治疗对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风通络散汤剂治疗,1剂/日,分2次服;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入院时和治疗第14天分别用GCS量表和NIHSS量表进行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损伤程度评估,及测定血浆ET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及ET水平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GCS、NIHSS评分及ET水平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明显,NIHSS评分及E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NIHSS评分及ET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O.05)。结论:祛风通络散配合西医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同时更能降低血浆ET水平,这可能是其提高临床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16 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给予脂微球前列腺素E110μ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14 d。对2组治疗效果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7.3%,高于对照组的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NIHS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为(13.1±2.0)分,对照组为(14.3±2.3)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尤瑞克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后的血清生化指标(NSE、S-100β、MMP-9),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ADL 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以及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14d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血清MMP-9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 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ADL 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较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且并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中山市大涌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加银杏达莫静滴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静滴,疗程均为15d。收集治疗前后数据,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丁苯酞胶囊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10mL入液静滴,1次/d,连续20d,对照组使用止血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促进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改善患者愈后,对急性期脑出血治疗可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辅助治疗脑梗死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共14 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L,脐周皮下注射,1次/12 h,共7 d;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亮艳  范学文 《当代医学》2010,16(31):20-22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尤瑞克林和疏血通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残障评分(mRS),并随访3个月的残障评分(mRS)。结果尤瑞克林治疗后脑梗死患者的NIHSS和mR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曹峰 《当代医学》2014,(30):112-1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云梦县中医院内一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1)与对照组(n=42)。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灸治疗及通心络胶囊口服,连续2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及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20d后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较快的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新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62例,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依患者体重差异选择(100~150)万U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辅以尼莫地平保护脑神经、甘露醇清除过多氧自由基、低分子肝素钠及阿司匹林预防再闭塞;对照组除未用尿激酶外,其余皆与观察组相同.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d、2d、7d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d、7d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2h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d、2d、7d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8.8±2.9)分、(7.4±3.1)分、(5.1±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3.5)分、(10.3±2.8)分、(9.2±3.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只要严格掌握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无需特殊设备,就能为基层医院所用以紧急救治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