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呼吸困难患者中应用N端脑钠肽水平检测指导呼吸困难诊治。方法:选取临床呼吸困难患者125例均行NT-proBNP检查,结合病史、体征而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进经行观察、治疗。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液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患者;NT-proBNP对于诊断心衰有很强的预测价值,心源性呼吸困难随心力衰竭分级加重而N端脑钠肽水平升高。结论:利用N端脑钠肽水平可有效指导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浓度对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作为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16例呼吸困难患者分成心源性呼吸困难组(A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NT-proBNP浓度。结果A组NT-proBNP中位数浓度(2172pg,/m1)明显高于B组(156pg/m1)(P〈0.01),ROC曲线显示,cut-off值取900pg/ml时,NT-proBNP诊断患者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91%,特异度为84%,阴性预测值为86%。结论NT-proBNP可作为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的一个简便快捷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柴晓利  刘翔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42-1543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104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浓度,包括心源性呼吸困难组(CHF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非CHF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同时对不同心功能状态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做比较分析.结果 CHF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CHF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LVEF及NT-proBNP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简便易行的检测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奔放  徐国民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60-2160,F0003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0年12月来江阴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150例的资料,分成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含量(666±281)pg/m l,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BNP含量(137±146)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快速BNP检测可作为2类呼吸困难的重要鉴别实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气峰值流速(PEFR)测定在心源性或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9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呼气峰值流速(PEFR)测定.结果 肺源性组PEFR值为(81.3±64.4)L/min较心源性组(203.5±108.1)L/min,明显减低(t=6.79,P<0.01).结论 PEFR对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肺源性与不同程度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192例患者按病因分成心源性和肺源性两组,心源性组又分成Ⅱ级、Ⅲ级、Ⅳ级三个亚组,分别测定其人院时及心功能不全控制后的血清CA125和BNP水平,分析心源性和肺源性两组间人院时CA125和BNP水平的差异,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组间CA125、BNP水平的差异及其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CA125与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1);在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中,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CA125、BNP水平也分别显著升高(P〈0.01);而且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组的CA125与BNP水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P〈0.05)。结论CA125可以与BNP一样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指标,且两者还可以作为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采用床旁经胸肺超声彗尾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72例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检测为标准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两组。比较经胸肺超声彗尾征在对象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最终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38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34例。经胸肺超声对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敏感度为92.11%,特异度为97.06%,准确性为94.44%。结论:经胸肺超声彗尾征对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老年呼吸困难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4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种简单、便捷,同时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和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老年呼吸困难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4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洲定血清NT-proBNP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种简单、便捷,同时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和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患者早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早期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9例合并心肌细胞损害患者(损害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h-FAB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和h-FABP的水平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患者治疗前血清h-FABP阳性率(80.3%)明显高于NT-proBNP (50.8%)(P〈0.01)。损害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ECG)及心功能检测也无异常表现。血清NT-proBNP与h-FABP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1),相关性良好。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可早期诊断烧伤患者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也可用于临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诊急救中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全部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136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同时设立49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浆NT—proBNP浓度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据,计算心力衰竭阳性检出率,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之间NT—proBNP水平加以分别比较。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性呼吸困难组和正常对照组[(676.35--+-35.28)ng/I.VS(74.23±22.02)ng/LWS(25.88±6.96)ng/L,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和超声心动图的心力衰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o.05),心力衰竭检出率分别为94.87%和71.79%。心源性呼吸困难组T—proBNP浓度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育良 《现代保健》2014,(18):72-74
目的:研究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和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符合单纯呼吸衰竭(A组50例)和呼吸衰竭合并慢性肺心病(B组50例)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C组)的血样50份,进行血液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三组的血液NT-proBNP水平,并对A、B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血气指标进行比较。记录患者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前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治疗后的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12个月随访,在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因住院期间发生的病情加重需机械通气、心肺复苏或任何原因的死亡等不良事件共23次,因病情加重需再次住院有37次。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2849.7±394.7)pg/L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者的(988.7±93.1)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水平与呼吸衰竭患者是否有肺心病及右心受累程度密切相关,是快速判断右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以及疗效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一2013年10月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4例,研究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结果:对患者完成有效护理后,患者的诸多指标(血红蛋白以及血压等)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并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也明显优于对患者治疗前所表现的临床症状(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对其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得到了快速缓解,提高了最终的治疗效果,成功凸显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尿酸(uric acid,UA)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2至2019-05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Ⅱ~Ⅳ级,同时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的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NT-proBNP、UA及Hcy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UA及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等级提高,各指标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NT-proBNP、UA及Hcy水平与心功能呈正相关(ρ>0.6,P<0.05)。结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NT-proBNP、UA、Hcy水平与其心功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实际情况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其心功能均在Ⅱ一Ⅳ级。选择正常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用德国进口技术的POCT仪器测量所有患者的血浆中NT—proB—NP浓度。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的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NT—proBNP浓度也逐渐增大。结论在诊断心力衰竭的过程中,血浆中NT—proBNP的检测是一项可靠指标,并受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严重影响。动态监测血浆中NT—proBNP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判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爱华  王绪芳 《现代保健》2014,(15):148-15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在早期有心血管事件组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D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清NT-proBNP、 cTnI联合检测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NT-proBNP、 cTnI水平,分析实验组血清NT-proBNP、 cTnI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的血清NT-proBNP、 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 cTnI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 <0.05)。实验组血清NT-proBNP、 cTnI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任一项单独检测(P <0.05)。结论血清NT-proBNP、 cTnI联合检测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并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将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CPAP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吸氧和利尿、扩血管及强心药物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CPA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及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分别抽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法(ECLIA)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CPAP组治疗后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幅度更大,氧动力学指标(DO2、VO2、PaO2)明显增高(P〈0.05),CVP和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P〈0.05);②两组患者在7天死亡率上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CPAP通气可明显降低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改善氧动力学指标、降低气管插管率、改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