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PPV)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ARDS患者,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方式,按照病因分为肺内源性组(23例)和肺外源性组(21例),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P0)、治疗后1h(P1)、治疗后2h(P2)呼吸动力学指标(肺容积、Cst、PIP、Pplat)、血液动力学指标(MAP、CVP、HR、CI)、血气分析(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Sa O_2)及心、肾、凝血功能。结果:(1)应用PPV后1h、2h,2组患者肺容积、肺静态顺应性(Cst)均升高(均P0.05);(2)肺外源性组P1、P2与P0比较,MAP、HR均下降明显(均P0.05);肺内源性组P2与P0比较,MAP、HR均下降明显(均P0.05);组间比较,P1时间点肺外源性组比肺内源性组MAP、HR均下降明显(均P0.05);(3)肺内源性组P2时间点各指标优于P0(均P0.05);肺外源性组P1、P2时间点各指标优于P0(均P0.05);组间比较,P1时间点肺外源性组血气指标优于肺内源性组(P0.05);(4)2组各时间点PT、APTT、D-二聚体、BNP、Cr、BUN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氧合功能、血液动力学指标,肺外源性ARDS患者可较快改善患者氧合指数,提高回心血量;PPV对ARDS患者心、肾、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Huang YZ  Qiu HB  Liu L  Yang Y  Yan YL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883-887
目的 通过观察俯卧位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氧合、肺力学的影响 ,探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间的选择。方法 对 9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A组 )、7例早期肺外源性ARDS(B组 )患者俯卧位通气 2h ,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 0 5h、2h时的氧合、肺力学的变化。观察俯卧位通气前及通气后 10min两组患者胸部CT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0 5h时 ,氧合指数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吸入氧浓度 (FiO2 ) ]较通气前无明显升高 ,通气 2h时PaO2 /FiO2 明显升高 (P <0 0 5 ) ;B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0 5h时PaO2 /FiO2 较通气前明显升高 (P<0 0 5 ) ,且 2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俯卧位通气 0 5h ,A组患者中仅有 1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B组有 7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P =0 0 0 0 7) ;俯卧位通气 2h ,A组有 6例患者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B组有 6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392 )。A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2h后气道阻力明显下降 (P <0 0 5 )。俯卧位通气 10min后A组患者胸部CT显示肺实变区部分消失 ,B组则显示两肺原重力依赖区的肺实变迅速改善及新重力依赖区形成。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ARDS患者的氧合 ,肺外源性ARDS患者氧合改善迅速 ,但维持通气时间短 ,不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PPV)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4例ARDS患者,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方式,按照病因不同,分为肺内源性组(23例)和肺外源性组(21例),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P0)、治疗后1h(P1)、治疗后2h(P2)呼吸动力学指标(肺容积、Cst、PIP、Pplat)、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VP、HR、CI)、血气分析(PaO2、PaCO2、PaO2/FiO2、SaO2)及心、肾、凝血指标。结果:(1)呼吸动力学指标:应用PPV后1h、2h,两组患者肺容积增加、肺静态顺应性(Cst)下降,组内P1、P2与P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内比较,PIP、Ppla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外源性组,P1、P2与P0比较,MAP、HR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组,P2与P0比较,MAP、HR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1时间点,肺外源性组比肺内源性组MAP、HR下降明显(p<0.05);P0、P2时间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气分析结果:肺内源性组,P2时间点,各指标优于P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外源性组,P1、P2时间点,各指标优于P0(p<0.05);组间比较,P1时间点,肺外源性组血气指标优于肺内源性组(p<0.05);P0、P2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肾、凝血指标:组间比较,PT、APTT、D-二聚体、BNP、Cr、BUN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均可改善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外源性ARDS患者可较快改善患者氧合指数,提高回心血量;PPV对于不同病因的ARDS患者心、肾、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及肺静态顺应性(Cs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O2/Fi O2、Pa CO2、p H值、C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 O2/Fi O2、p H值、Cst均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变化情况以及带机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通气后8 h、24 h、48 h的Pa O2、Pa CO2、Pa O2/Fi 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VALI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能明显改善氧合,缩短带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VALI发生,对ARDS的临床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探讨俯卧位通气在ARDS肺保护作用。方法对19例ARDS患者按机械通气时体位分两组,仰卧位通气组(11例)和俯卧位通气组(8例),分别检测机械通气开始时(0h时)、2h时、24h时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结果两组对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作用不大,两组间MBP、CVP差异无明显性(P〉0.05),而俯卧位通气对HR的改善在24h时较明显,与仰卧位通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均能较好改善PO2、PaO2/FiO2,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比较能更好的改善PO2、PaO2/FiO2,在24h时最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PCO2改善不显著。结论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俯卧位通气可能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来促进ARDS患者氧合,纠正缺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俯卧位通气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NPE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平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采取间断俯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3 d、5 d时氧合状况〔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颅内压;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时间和治疗方法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12 h、24 h、3 d、5 d时Pa O2、Sp 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和治疗方法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时MAP、HR、CVP及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5,P=0.108)。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颜面部皮肤受压红肿,转为仰卧位后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NPS患者的氧合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及预后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在统一初始通气治疗6~8h后,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1例,分别再给予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实验,Ⅰ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而Ⅱ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肺复张策略(LRM)模式;实验期分别对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参数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实验过程中,在相同PEEP水平下,两组间在MAP、Pa CO2及PH值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采用ASV+LRM模式的Ⅱ组患者在RR、CVP、PIP、Pplat及Qs/Qt水平较Ⅰ组患者降低(P0.05),在Pa O2/Fi O2、Pa O2则较Ⅰ组患者增高(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通气治疗中,ASV+LRM模式与SIMV模式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同,但ASV+LRM模式下人机协调性好,在预防肺气压伤及改善氧合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对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犬的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48只,随机分为ARDSexp和ARDSp组,每组24只,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exp模型,盐酸灌肺复制ARDSp模型,再随机各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俯卧位通气(PC)、俯卧位通气联合SI(PS)、仰卧位通气(SC)、仰卧位通气联合SI(SS)。观察造模前基础状态,ARDS0、2、5h时氧合指数(Pa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同时监测呼吸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对于ARDSexp和ARDSp犬SC组、PC组、SS组及PS组的PaO2/Fi O2在基础状态分别为(419±19)、(357±23)、(476±57)、(449±23)、(535±26)、(532±27)、(529±35)、(520±50)mmHg;在0h为(123±27)、(117±44)、(141±38)、(101±35)、(123±58)、(136±61)、(117±45)、(116±21)mmH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PS对于ARDSexp和ARDSp均能显著改善氧合(378±78/117±45;209±65/116±21,P<0.05),但对ARDSexp氧合改善作用更明显(378±78/209±65,P<0.05)。同时点,对于不同原因的ARDS,PS比单独PC及单独应用SI能更好地改善氧合(P<0.05)。在氧合改善的同时降低了气道阻力,增加了肺顺应性,并且对MAP、心率和PaCO2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于不同原因ARDS,PS较单应用PC及单应用SI能更好地改善氧合,且对于ARDSexp氧合改善作用更明显,氧合改善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9例SAP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相同的控制模式、肺保护通气策略、肺复张、最低PEEP策略、俯卧位通气。3组患者分别选择有创正压通气、无创正压通气、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辅助治疗,C组患者于ARDS得到控制后撤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 h后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氧分压(Pa O_2)、氧合指数(Pa O_2/Fi O_2)、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气压伤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Pa O_2、Pa O_2/Fi O_2、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2 h 3组患者的呼吸系统顺应性均获改善、Pa O_2、Pa O_2/Fi O_2均显著升高,气道峰压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B、C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28 d病死率均低于A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案可降低SPA合并ARDS患者的气压伤发生率,对SAP合并ARDS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