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今大多以为,肾所藏之精,含生殖之精与脏腑之精。但笔者以为,肾不藏脏腑之精。所以有上述认识,源自对《内经》有关经文的误解。现分析于下: 1.从句子结构看:《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应与紧接在后的“故五脏盛乃能泻”联贯起来理解。因前后句子以“故”相联,属于带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合句,不能分割。前句是因,属偏句;后句是果,属正句。“果”——正句的意思是:脏腑之精旺盛,肾藏的生殖之精才能溢泻。这是因为肾藏的生殖之精需受脏腑之精所化生。这正是“因”——偏句应表述的内容之一。在偏句中,“受  相似文献   

2.
肾与水密切相关,其水有为精者,有为津液者,故名“内藏之水”与“输泻之水”。“内藏之水”以藏为主亦藏中有泻,此水藏于内则为肾之体;泻于外,则为脏腑之本。“输泻之水”必须及时输布与排泄,但亦泻中有藏,如聚于脏腑之中,则可濡养润泽脏腑诸窍等,两者内外相联,其气相通,体用相合,体现在肾之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古人概称为“水”。  相似文献   

3.
"肾主精"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肾主精的理论根据《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脾藏营,……心藏脉,……肺藏气,……肾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精”理论的提出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肾具有生殖功能。在机体发育至一定的年龄阶段,产生出“天癸”物质促使女子“任  相似文献   

4.
眼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和脏腑经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灵枢》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脏腑之精气,通过经络转入眼部,眼才能发挥视觉功能.眼与五脏六腑眼所以能视万物,辨五色,审长短,有赖于五脏六腑的精气上行灌输。缺少了五脏六腑精气之养,眼就要生病或致盲.现将眼与脏腑的关系分述如下.一、眼主于肾肾为先天之本,津液之源,神光潜藏之处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瞳人属肾.”眼明则为阴精濡养所致,若肾阴不足则目昏.眼主于肾,滋始于肾,肾与眼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所见的  相似文献   

5.
韩萱 《开卷有益》2010,(2):32-33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开窍于耳及二阴,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当脏腑之精充盛时,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其剩余部分则储藏于肾,以备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各脏器。故肾精的盛衰,对所有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肾与水密切相关,其水有为精者,有为津液者,故名"内藏之水"与"输泻之水"."内藏之水"以藏为主亦藏中有泻,此水藏于内则为肾之体;泻于外,则为脏腑之本."输泻之水"必须及时输布与排泄,但亦泻中有藏,如聚于脏腑之中,则可濡养润泽脏腑诸窍等,两者内外相联,其气相通,体用相合,体现在肾之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古人概称为"水".  相似文献   

7.
《内经》中多篇曾提到的“度”之概念,大多数学者未能携其要旨。在此笔者对其探微索隐,冀溯本求源,昭彰至理。1“度”非“周”之意《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相似文献   

8.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而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说明肾为藏精之脏,生殖之本,天癸之源。男性不育,虽病因复杂,但总不外脏腑功能失调及寒热虚实变化。然“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男子之精气不足,则水亏其源,火衰其本,可致不射精或阳萎而不育;封藏失职,可致遗精早泄而不育。足见男性不育,肾为根本。本人根据上述机理,拟温肾助阳、益肾填精、滋肾降火三法,治疗男性不育,取得良好效果。今不揣浅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关于卫气的生成,《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指出营卫之气都来源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然下文又有“营出中焦,卫出下焦”的论述,这就与卫气来源于“水谷精...  相似文献   

10.
一、五脏六腑之背俞穴,为何分布在膀胱经背腰部第一条经行线上? 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祖国医学认为:肾与膀胱相表里,腰者肾之府,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又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身即全身,包括五脏六腑,故肾与五脏六腑有生与被生之关系,所以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在膀胱经之经行线上;而分布又在背腰部,则为脏腑相应体表之故。 2、又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肾能“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收藏着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中医理论肾主生殖的相关文献,辨析男子生殖之精与肾精的区别,进而探讨男子生殖之精与胎孕的关系.肾主生殖的功能是基于中医藏象学说中"肾藏精"的功能.其中,"肾藏精"主要体现为肾具有封藏之性,可藏先、后天之精及脏腑之精.肾主生殖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肾与男子生殖器官关系密切,其二是肾可通过调节肾中精气进而调节人体生殖功能.男子生殖之精与肾精的功能、储藏部位均不同.肾精藏于肾,除濡养并维持本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外,还可作为化生男子生殖之精的物质基础.而男子生殖之精藏于精室,有繁殖作用,可排出体外与女子生殖之精结合成胎.对胎孕而言,胎孕的形成是以男子生殖之精与女子生殖之精互相交结而成,因此,男子生殖之精的健康是形成胎孕的必要因素,其异常会导致胎儿的禀赋不足.  相似文献   

12.
(五)辨肾病证候 肾在生理上的特点是“主蛰”,故称肾为“封藏之本”,“藏精”则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精是先天和后天之精的融合物,为人体生殖、牛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精又能生髓、充骨、养脑、荣发。肾又主水液,并有纳气的功能,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及呼吸的深长。肾位于腰部,  相似文献   

13.
“肾主生殖”理论整理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主生殖”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对人体生殖功能生理病理的基本认识。目前各地学者对“肾主生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理论研究肾藏精是肾主生殖的基础。对于肾所藏之“精”如何理解,各地学者观点不一。郭氏[1]认为肾所藏之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有男女媾和之精(为先天之精),是生殖发育的根本;有水谷化生之精(为后天之精),是人体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两者均藏于肾。肾本脏所藏的所谓先天之精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孟氏[2]认为,先天之精和后先天之…  相似文献   

14.
营卫清浊辨     
《灵枢·营卫生会篇》记载:“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本文系阐明营卫之生源与循行过程。其中所论“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笔者认为与祖国医学的系统理论,似有不相吻合之处。本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肾的生理病理研究,对“肾”实质的认识日趋深入,对肾病的诊治水平也日渐提高.现结合临床谈谈我们对肾系病证治疗的点滴体会.1 肾系病症的特点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液.肾所藏之精气一为“先天之精”是禀受父母的生殖之精;一为“后天之精”源于水谷之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为水谷之宅,内寓真阴真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所以肾病常影响肾的藏精功能.表现为肾精之虚,或肾气不固,或肾之阴阳失调.肾精之虚则影响生长发育,影响性的发育成熟及性机能减退,而见发育迟缓,智力减退、滑泄阳萎、不孕不育.肾气不足则肾失封藏,若精关不固,则遗精滑泄,若二便失于固摄则尿浊、尿多、或遗尿,尿有余沥,二  相似文献   

16.
略论睾(卵巢)藏精主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藏象学说中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根据引证,分析,提出睾才是“藏精、主生殖”之肇端,并分别从藏象学说分析,睾系生精,藏精,辨证用药探讨几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营气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气是指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 ,又称为“荣气”。因营与血关系密切 ,故又称为“营血”。《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 ,营在脉中 ,卫在脉外 ,营周不休 ,五十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可见 ,营气主要来自水谷精气之中的精微部分 ,分布于血脉之中 ,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 ,营运于全身。故《素问·痹论》说 :“营者 ,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脏 ,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 ,贯五脏 ,络六腑也”其主要功能有两方面 :营养和化生血…  相似文献   

18.
浅谈八脉隶于肝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隶于肝肾"的学术观点为清·叶天士所提.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蓄溢发挥重要作用.<难经>将奇经比作"深湖",把十二经比喻为"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人体盛隆入于八脉而不环周"可见八脉为藏精血之所.秦立新提出与奇经相属的脏腑是"肾、脑、胆、胞中",生理功能是"与藏精之脏--肾相应,主生长、发育、生殖."笔者结合中医妇科临证体会,对八脉隶于肝肾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中医对舌象的认识  中医藏象经络学说认为舌与内脏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人体内许多经脉、络脉和经筋等的循行联系起来的 ,例如《灵枢·经脉》曰 :“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肾足少阴之脉…… ,循喉咙 ,挟舌本。” ,“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 ,连舌本 ,散舌下。”“厥阴者 ,肝脉也……而脉络于舌本也。”通过经络系统“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的作用 ,使舌与机体内的脏腑、气血、津液等发生有机联系 :一方面精微物质上营于舌 ;另一方面体内脏腑的病理变化亦反映于舌。  在五脏六腑之中 ,以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古人有“心开窍于舌”…  相似文献   

20.
肾位于腰部,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水、纳气之功,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及二阴。现就“肾主耳”的理论作如下探讨:1肾主耳的生理基础肾与耳的联系是多途径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脉相连。《灵枢·口问篇》:“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