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构建含有人NT-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编码神经营养素-3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Hind Ⅲ和BamHI位点。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经酶切鉴定证明NT-3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碱基序列的测定证明重组质粒中含有人的NT-3基因序列。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携有人NT-3cDNA序列,并且含有巨细胞病毒强启动子、ploy(A)加尾信号和neo标志基因,可能具有转染多种哺乳类细胞通用性,可用于NT-3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并筛选稳定表达VP1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方法:将pMD-18-VP1克隆于pcDNA3.1(+)中, 构建重组质粒, 酶切鉴定, 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 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DC, 经含G418培养基筛选获得抗G418细胞克隆, 用Western blot鉴定FMDV VP1基因在DC中的表达.结果:构建的pcDNA3.1-VP1真核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证实了其序列的正确性, 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418筛选获得DC稳定表达VP1.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 VP1真核表达载体, 并在DC中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3.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获得真核表达载体。由人成骨瘤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获得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cDNA;将此基因片段重组到pGEM-T克隆载体中,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将pGEM-T克隆载体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重组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用限制性酶切和PCR扩增鉴定重组质粒。结果表明:重组在两种质粒中的基因片段为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全编码序列。克隆获得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得到此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人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2种突变人CD59(HMCD59)重组质粒,建立高效真核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基因点突变技术在CD59易于糖基化的位点K41-H44将H44基因位置变更或增加K的数目,构建2种不同的CD59突变基因,各设计两条互补突变引物和两条常规引物,以已构建CD59 cDNA为模板,3重PCR定点诱变扩增突变基因,EcoR Ⅰ酶切重组人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ALTER-MAX,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和pcDNA3共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进行表达。结果:通过PCR定点诱变成功获得目的CD59突变基因,序列测定及酶切鉴定均证实成功构建了pALTERMAX-突变CD59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系统,突变基因长度约500bp。阳离子脂质体(Lipfectamine-2000)将重组载体质粒和pcDNA3共转染导入真核受体细胞(CHO),C418筛选出了稳定细胞克隆。结论:以突变CD59基因和pALTER-MAX质粒为基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真核细胞并获得膜表面突变CD59分子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peDNA3.1(-)/NNMT(尼克酰胺-N-甲基化酶)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稳定转染到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方法采用PCR法从PGEX4T-1/NNMT重组质粒中克隆得到NNMT cDNA全长序列,并将扩增的eDNA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重组子经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导入到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的转染细胞株,应用RT—PCR检测转染前后该细胞株NNMT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RT-PCR检测,重组质粒转染株的NNMT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证实NNMT基因已经稳定转染到SMMC7721细胞中并得到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基因NNMT的稳定转染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NNM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赖型钩端螺旋体LipL41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对其表达进行检测。方法: 以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上。测序分析后酶切,并连接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上,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LipL41-pCDNA3。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其表达。结果: PCR扩增出1 011 bp大小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它与Leptospira kirschneri的LipL41基因成熟肽序列同源性高达98%。酶切鉴定证实真核重组表达质粒LipL41-pCDNA3构建成功,RT-PCR检测显示,LipL41-pCDNA3转染组在大约1kb处出现特异的扩增带,而空质粒组无此条带。结论:LipL41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FSHR基因部分片段(145~330bp)(FSHRn),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预测其编码蛋白作为候选避孕疫苗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小鼠睾丸组织的总RNA,利用RT—PCR技术反转录成cDNA,按照GenBank中小鼠FSHR N-端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并插入pcDNA3.1/myc-His(-)B载体,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Vector NTI9.0软件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片段长度为186bp,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获得正确重组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蛋白抗原性肽段主要集中在15~20aa、22~27aa、32~36aa、42~48aa、58~67aa,与人的基因同源性为90%。结论成功克隆了FSHRn基因片段并构建了pcDNA3.1/FHSRn真核表达重组质粒;FSHRn具有良好的抗原性.FSHRn蛋白可作为良好的动物候选疫苗,为此段蛋白的深入研究和人类男性避孕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HBsAg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Ecob6中扩增出HBsAg基因,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3.1—S;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序列测定鉴定结果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结论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HCV NS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和解析HCV NS3基因诱发不死化人肝细胞癌化的机制准备了条件。方法:将含HCV全长基因的pBRTM/HCV1-3011质粒转化感受态菌JM109并扩增;提取pBRTM/HCV1-3011质粒;从pBRTM/HCV1-3011质粒中PCR扩增出HCV NS3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8-T中,再与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以得到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最后限制性酶切鉴定HCV NS3表达载体。结果:从pBRTM/HCV1-3011质粒中扩增出的HCV NS3片段大小正确,经测序证明其碱基序列为编码目的基因的正确序列;凝胶电泳结果证明已将此片段克隆到pcDNA3.1/NS3内。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CV NS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lllastin)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并研究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以pcDNA3.1-amastin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RT-PCR分别鉴定pcDNA3.1-amastin的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结果:在细胞膜和细胞内均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pcDNA3.1-amastin成功地转入NIH3T3细胞,并在细胞膜和细胞内获得短暂表达。稳定转染的NIH3T3细胞的总RNA经反转录后,用PCR扩增出无鞭毛体蛋白基因,表明获得了稳定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且该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了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克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l)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含有SIRT1基因及其突变体T200I、E420K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IRT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SIRT1基因的全长cDNA,扩增产物通过双酶切将全长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pcDNA3.1 (+)-SIRT1重组质粒;同时采用定点突变法构建其突变体pcDNA3.1 (+)-T200I和pcDNA3.1(+)-E420K表达载体.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筛选出重组成功的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成功克隆了SIRT1基因全长cDNA,并成功构建了pcDNA3.1 (+)-SIRT1及其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阳性重组质粒酶切后经测序比对鉴定,与预期序列完全相符,转染293T细胞后可以表达带有HIS标签的SIRT1蛋白.结论 此方法可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IRT1及其突变体pcDNA3.1(+)-T200I、pcDNA3.1(+)-E420K真核表达载体,为SIRT1基因及其突变体T200I、E420K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基因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GLUT1)的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 以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中获取GLUT1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Glut1,随后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转染HEK293细胞,以RT-PCR法检测重组质粒在mRNA水平的表达,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 以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Glut1转染293细胞后,在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检测到了葡萄糖转运体1的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lut1,且证实其可在293细胞中成功表达目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外源性GLUT1表达对缺血缺氧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构建PAK2真核表达载体及证实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方法 提取HeLa细胞的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PAK2全长编码基因,克隆至pcDNA3.1A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胃癌细胞SGC-7901中,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AK2在胃癌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提取人外周血粒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人α-防御素-1(α-HNP-1)的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对PCR及酶切鉴定含有目的片断的克隆进行测序。经测序证实无误后,将获得的pGEM-T-HNP-1重组质粒上的α-HNP-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HNP-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用脂质体法转染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HNP-1的表达。结果获得预期大小为303bp的RT-PCR产物;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HNP-1构建正确;免疫组化法显示转染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能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小鼠mTSARG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小鼠精原细胞系GC-1,建立稳定转染mTSARG3的GC-1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技术(FCM)进行初步功能研究。方法:应用RT-PCR从小鼠睾丸cDNA文库中扩增mTSARG3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将PCR产物插入到pGEM-TEasy载体中测序验证。随后,经NotI和Hind III酶切后将目的片段进一步克隆到pcDNA3.1 Hygro(-)真核表达载体中。将经过测序验证的pcDNA3.1 Hygro(-)/mTSARG3表达质粒转染GC-1细胞,通过潮霉素筛选建立mTSARG3稳定转染的GC-1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TSARG3在稳定转染的GC-1细胞系中的表达;FCM观察转染pcDNA3.1 Hygro(-)/mTSARG3重组质粒)对GC-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 Hygro(-)/mTSARG3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转染的GC-1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mT-SARG3在GC-1细胞系中成功表达。进一步通过FCM检测分析发现,转染mTSARG3可促进GC-1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结论:mTSARG3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重组质粒GC-1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体外研究mTSARG3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人PRMT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检测及鉴定。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人PRMT1全长cDNA;经过双酶切、连接等反应,构建pcDNA3.1(+)-PRMT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经菌液PCR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瞬时转染A549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水平及PRMT1对eotaxin-1和ccr-3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从蛋白水平检测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结果:RT-PCR扩增的人PRMT1全长cDNA为1136 bp;所筛选出的pcDNA3.1(+)-PRMT1重组载体中插入片段与NCBI GenBank文库中人PRMT1 cDNA的序列完全一致;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在A549细胞内可高效表达;并且PRMT1与eotaxin-1和ccr-3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PRMT1重组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RMT1基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新型转录因子Mdfic和c-Myc标签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dfic-Myc,实现其在成肌细胞C2C12中的表达。方法 PCR方法扩增Mdfic的开放阅读框,酶切后的PCR扩增产物和退火后的人工合成的c-Myc标签共同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cDNA3.1-Mdfic-Myc融合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过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C2C12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dfic-Myc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Mdfic-Myc真核表达质粒;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Mdfic-Myc融合蛋白在成肌细胞C2C12中获得高效表达。结论 pcDNA3.1-Mdfic-Myc融合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及其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体外研究Mdfic蛋白单独的功能及其与其他分子间功能性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含人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基因(TSL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表达, 以研究其免疫学功能。方法: 将由人胚肺细胞扩增得到的TSLP基因, 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中, 再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 并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 -1共同转化大肠杆菌。以获得的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 并包装成病毒颗粒。采用PCR法对重组腺病毒基因进行鉴定, 并以Westernblot检测TSLP蛋白的表达。结果: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 成功构建带有人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 转染 293细胞后, 包装的重组病毒经PCR检测表明, 基因组含有目的基因,病毒的滴度可达 1×1011pfu/L。Westernblot证实, 感染的肿瘤细胞中有相应基因产物的表达。结论: 通过菌内重组可高效制备带有特定基因的重组病毒。所制备的Ad -TSLP可成功表达相应基因产物, 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新型细胞因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