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士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389-1390
目的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5月11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24 h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最高值,分为A、B 2组,A组hs-CRP≥80 mg/L,B组hs-CRP〈80 mg/L.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结果 A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36.7%,明显高于B组的发生率1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力衰竭(Killip分级Ⅱ级以上)发生率A组为38.3%,明显高于B组的13.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为31.9%,B组为11.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A组为8.5%,B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hs-CRP测定值≥80 mg/L者,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心脏骤停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心脏骤停患者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溶栓组,5例),不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对照组,3例)。两组患者在就诊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心力衰竭、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患者病死率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配合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疗效显著,且可行性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温永生 《吉林医学》2012,33(18):3823-3824
目的:对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就诊的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各5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的CK-MB、cTnI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使临床对上述两种病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患有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就诊的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各54例,对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B 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的CK -M B、cTnI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患有S 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使临床对上述两种病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12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而分为ST段抬高组(A组)和ST段未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间血管再通率、心律失常发生率、CK峰值水平、梗死后心绞痛、猝死发生率及心功能变化、冠脉造影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B组(P<0.05);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猝死率及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A组伴发代谢综合征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有密切关系。在溶栓后1~2h内出现ST段下降后再抬高或原有梗死相关部位ST段抬高再加重,其原因可能与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及冠脉痉挛有关,其它部位ST段抬高,可能与溶栓后纤溶激活状态致冠脉痉挛或闭塞有关。而在24h后出现ST段再抬高可能与新的血栓形成引起再闭塞或梗死延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绞痛病程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前心绞痛病程时间分为长期心绞痛组A组(疼痛时间>30天)和短期心绞痛组B组(疼痛时间<30天),比较两组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无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年内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长期心绞痛患者合并症较多,左心功能优于短期心绞痛患者,但远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方法:将16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1)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A组40例);(2)ST段呈常态形抬高组(B组126例).对两组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及室壁瘤发生率较常态形抬高组显著增高.结论:AMI心电图"墓碑形"ST段抬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和预后险恶的一种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后 ST段再抬高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AMI患者 90例 ,根据溶栓后有无 ST段再抬高分为 ST段抬高组 (A组 )和 ST段未抬高组 (B组 ) ,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冠脉病变、再通率、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 (Killp分级等 )。结果 :A组伴发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脉多支病变、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 B组 ,而冠脉再通率明显低于 B组。结论 :溶栓治疗后 ST段再抬高与患者并发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 ,该类患者溶栓再通率低 ,心肌受损严重 ,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单个导联ST抬高最大幅度评估危险程度(MaxSTE)来预测急性ST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STEMI)近期预后。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98例前壁STEMI溶栓前后按照MaxSTE标准分为低危组(A1,A2)、高危组(B1,B2),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结果:高危组B1与低危组A1比较,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发生率为38.4%、7.5%,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发生率为38.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B2与低危组A2比较,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发生率为36.3%、5.9%,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发生率为36.3%、2.9%,死亡发生率为0、2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xSTE预测前壁STEMI近期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及死亡情况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