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武艳 《肿瘤学杂志》2011,17(12):917-91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2.45%(61/18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吸烟史、心律失常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等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中充分给氧,尽量减少对心肺的牵拉及挤压;术后加强心电监护、有效地镇痛,从而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肺癌手术患者166例进行术前心电图检查、术后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14.5%(24/166),相关因素如年龄、术前心律失常、肺功能减退和手术方式等对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影响.[结论]通过166例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分析,提出加强呼吸道管理,充分吸氧,维持两侧胸腔压力的相对平衡,适当降低肺动脉压力,控制输液速度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58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时间及转归,分析其与年龄、手术方式、左心房大小、NT-pro BNP等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肺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25.58%(66/25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术前肺功一秒率(FEV1%)<70%、左心房大小、NT-pro BNP是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FEV1%、左心房大小、手术方式、NT-pro BNP是肺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该并发症及其后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肿瘤医院住院予以肺癌手术的患者419例进行调查,对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吸烟、老年(≥65岁)、肺气肿病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术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并发症(肺不张、液气胸)和术后镇痛均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及预防处理,这样可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方法]收集该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33例肺癌袖状切除术和8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并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肺癌支气管成形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371。左侧无淋巴结转移(N0)的肺癌患者,袖状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肺切除术.而N1和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57,P=0.168);而右肺癌袖状切除术患者,N0和N1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右全肺切除术患者[P=0.025(N0)0.037(N1)],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2)。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右全肺切除术[P=0.041(N0)0.031(N1),0.011(N2]。围手术期肺癌支气管成形术和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两组中两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死亡率两者并无差别(P=0.704)。[结论]肺支气管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更能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可以选择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中,右侧病变适合进行癌袖状切除术,而左侧病变无淋巴结转移者应首选癌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352例高龄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目前肺癌已经成为老年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而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手段,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本研究旨在分析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行原发性肺癌切除术的352例高龄患者中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应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结果 352例高龄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71例,发生率为20.2%。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史、术前心电图异常、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与术后心律失常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应注意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励新健  李晨蔚 《浙江肿瘤》2008,14(3):204-20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方法]收集该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33例肺癌袖状切除术和8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并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肺癌支气管成形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371。左侧无淋巴结转移(N0)的肺癌患者,袖状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肺切除术.而N1和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57,P=0.168);而右肺癌袖状切除术患者,N0和N1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右全肺切除术患者[P=0.025(N0)0.037(N1)],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2)。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右全肺切除术[P=0.041(N0)0.031(N1),0.011(N2]。围手术期肺癌支气管成形术和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两组中两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死亡率两者并无差别(P=0.704)。[结论]肺支气管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更能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可以选择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中,右侧病变适合进行癌袖状切除术,而左侧病变无淋巴结转移者应首选癌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肺癌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其中79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失常组,140例未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未失常组。整理并记录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吸烟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因素与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后电解质异常以及FEV1/FVC与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后电解质异常及FEV1/FVC均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心包损伤、肺损伤及术后电解质紊乱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过程中应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分析方文涛陈文虎周允中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上海200030)心律失常是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本文回顾137例全肺切除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与结果137例行全肺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RVD)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间97例行全肺切除术肺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右心肌机能指数(Tei指数)分为RVD组(Tei>0.28)和正常组(Tei≤0.28),对影响RVD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7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RVD发生率为16.5%。单因素分析显示,RVD组与正常组在年龄、FEV1/FVC、术前ECG、术前肺动脉压力、肺功能、右肺切除、术中液入量这些因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2.68,P<0.01)、术前肺动脉压力(OR=8.31,P<0.05)、术中液入量(OR=15.74,P<001)与RVD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 RVD是全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年龄>70岁、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液入量正平衡是手术后早期RV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多普勒肺血流频谱的动态变化及多普勒肺血流频谱对肺癌肺切除危险性的评估。方法 分别测定 49例肺癌患者全肺 ( 12例 )及肺叶 ( 3 7例 )切除术前、术后 3~ 5天、术后8~ 10天的多普勒肺血流频谱 ,并按手术方式及术后有无心律失常进行分组。结果 肺切除术后 3~ 5天所有患者肺血流频谱均发生改变 ,表现为右室射血前期 (PEP)延长 ,右室射血加速时间 (ACT)缩短 ,PEP/ACT升高 ,肺动脉平均压 (PAMP)及肺血管阻力 (PVR)均升高 ,这些数据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肺叶切除患者在术后 8~ 10天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 ,而全肺切除组在术后 8~ 10天上述指标的改变仍持续存在。肺切除术后有心律失常组与无有心律失组术前的肺血流频谱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变 ,全肺切除术改变持续时间更久。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术前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指标已有明显改变。多普勒肺血流频谱既能有效地观察肺切除术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又能在术前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一定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期间的肺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 ,并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术后余肺预计值FEV1<1L、术中低血压持续超过 10分钟、年龄超过 6 5岁和新辅助化疗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高龄、术前化疗及术后余肺预计值FEV1<1L的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保持麻醉平稳、选择合适的术式 ,术后常规镇痛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肺癌术后心律失常94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虹  郑世营  沈振亚 《肿瘤》2000,20(6):438-439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术后心律失常,探讨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994年2月 ̄2000年2月老年肺癌手术329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94例,选择术前相关因素为术前心电图、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术中为年龄,麻醉和全肺切除与否;术后肺部其他合并症等因互作为分析证据。结果:老年肺癌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比60岁以下的术后发生率明显增高(28.6%vs15.6%,P<0.01);其中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术前心功能不全、术前FEV1/FVC≤70%、术前低钾血症、贫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性别、吸烟、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年龄>65岁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118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73%,年龄> 65岁、心功能不全、术前FEV1/FVC≤70%、术前低钾血症、手术方式、贫血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患者性别、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后PO2降低、吸烟、手术时间在对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年龄> 65岁、心功能不全、术前FEV1/FVC≤70%、术前低钾血症、手术方式、贫血为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术前准备、术后心电监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部手术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为防治该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至2017年间443例我院胸外科肺段或者肺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纵隔淋巴结清扫、基础性心脏病与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关系,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3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1例(13.77%),多因素分析心脏病史、手术方式、年龄为肺部手术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肺部需要手术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食管癌手术患者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过60岁、FEV1/FVC<70%、术中失血超过600ml、术前半量放疗是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结论对于高龄、术前放疗及术前肺功能下降的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术式,术后常规镇痛。  相似文献   

17.
高龄肺癌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28例70岁以上老年肺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分析老年肺癌术后心肺合并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发生肺不张6例,呼吸衰竭4例,心律失常20例,急性心衰4例.1年生存率82.1%(23/28),3年生存率40.0%(6/15).结论生理年龄和心理素质是影响高龄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重要因素.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Zhao B  Chen WH  Sun W  Fu XN  Li J  Pan TC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860-862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在累及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13例CPB下和39例非CPB下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累及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中各有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并肺部感染,早期死亡。CPB组术后发生心源性并发症6例次,常规组发生心源性并发症14例次,经保守治疗均痊愈。CPB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和38.5%,常规组分别为66.7%和38.5%。CPB组有2例生存已超过5年,常规组有3例。结论CPB下行肺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成形术治疗累及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可安全地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影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肺功能综合评估对肺癌手术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 在手术前对120例肺癌患者进行心电图、运动心肺功能和静息肺功能检测,并且对患者的心肺功能综合评分进行计算,对患者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肺功能以及心肺功能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发生患者(P<0.05),患者术前心功能评分和运动肺功能评分与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有关,其预测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阳性结果预计值均较高.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患者的静息肺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发生患者(P<0.05),且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与患者术前的静息肺功能有关.结论 心肺功能综合评估对肺癌患者手术预后的评价相较于单项指标更加全面、准确,特别是对全肺切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