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评价1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食管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EORTC QLQ问卷表访问133例食管癌患者.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经t检验和单变量方差检验处理.结果:无论化疗有效与否,入组患者化疗后 1 wk生活质量得分多稍有降低,但4 wk后可恢复至化疗前水平.<55岁年龄组躯体、角色、认知、社会功能和总体状况得分较高(P<0.05).症状得分随年龄增加而有所增加,在疲乏、失眠和食欲丧失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文化程度较高者有较高的社会功能得分和较低的经济困难得分(P<0.05):缩窄型食管癌患者QLQ-C30功能得分较其它型为低,失眠、食欲丧失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类型 (P<0.05).蕈伞型有较高的躯体、角色、认知和社会功能得分(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大部分QLQ-C30功能得分如躯体、角色、认知及社会和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显著下降(P<0.05),而疲乏、疼痛、失眠及食欲丧失等症状得分则有所增加(P<0.05);KPS≥80分组QLQ-C30功能得分明显高于<80分组,而症状得分如疲乏、疼痛、失眠及食欲丧失显著低于<80分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对建立食管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及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改善病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年龄14岁、有一定文化基础、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并且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48例HIV/AIDS病人。从多因素分析看,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特异功能(HIV)、生理功能(PHD)、心理功能(PSD)、社会功能(SOD),其得分分别为(85.29±1.17)分、(75.13±1.23)分、(61.02±1.56)分、(60.14±1.42)分(F=198.33,P0.05)。从单因素分析看,社会功能领域得分在性别之间及感染途径上存在差异,女性高于男性(t=-4.431,P0.05),静脉吸毒组、性传播组高于其他组(F=5.866,P0.05);病人的特异功能领域在不同年龄组和婚姻状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45岁组及45~60岁组得分高于60岁以上组(F=3.885,P0.05),已婚组优于未婚组、其他组(包括离异、丧偶等)(F=4.860,P0.05)。HIV/AIDS病人的4个领域得分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临床分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期与2期优于3~4期,(FPHD=15.864,FPSD=4.677,FSOD=7.284,FHIV=38.905,P0.05);生理功能领域在病毒载量分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病毒载量低于1 000拷贝/mL的病人得分高于病毒载量高于1 000拷贝/mL的病人(t=-4.42,P0.05);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分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躯体不适和心理压力是影响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较为重要的因素,老年患者、未婚患者、WHO分期较高及病毒载量高于1 000拷贝/mL的病人生命质量较差,从事艾滋病防治的医务人员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全面干预,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老年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因素对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回归社区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评定量表(EORTC QLQ-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QLQ-OES18),对216例回归社区的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随访,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本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为(35.2±22.1)分,低于Norwegian常模,其中认知功能、便秘、腹泻、气短、食欲下降领域的得分接近常模,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评分均低于常模;疼痛、疲乏、恶心呕吐、失眠、经济困难评分高于常模.此外,老年男性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女性患者(F=5.12,P=0.029),有配偶的患者高于无配偶的患者(F=5.61,P=0.016),无并发症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高于有并发症的患者(F=5.48,P=0.002),术后生存时间越长,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越好(F=3.68,P=0.003).各年龄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23,P=0.212). 结论 社区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不理想,性别、婚姻状况、术后生存时间、有无并发症等对社区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分别于精确或常规放疗前1d及放疗后1d、1个月进行生活质量量表C30(QLQ-C30)评分.结果 在放疗结束后1d,与常规放疗患者比较,精确放疗患者在躯体、情绪功能和总健康领域得分均升高(P均<0.05),而在乏力、恶心、疼痛、失眠、食欲降低症状领域得分降低(P均<0.05).放疗结束后1d功能领域得分比放疗开始前1d普遍下降,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分值有所升高,其中总体健康领域得分甚至高于放疗前1d.除认知领域外其余功能领域得分及除失眠、便秘和腹泻领域外其余症状领域得分比较,P均<0.05.对于总体健康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放疗前为躯体、角色、失眠,放疗刚结束时为躯体、乏力,放疗结束1个月后为躯体、情绪,P均<0.05.结论 放疗会影响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影响是暂时的,放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即可恢复,优于放疗前;与常规放疗比较,精确放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情况及其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8例老年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将外周血CTCs阴性45例(阴性组),外周血CTCs阳性23例(阳性组)。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并分析外周血CTCs与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癌症分期、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躯体、情绪、角色、认知及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低于阴性组,恶心与呕吐、疼痛、食欲丧失、气促、失眠评分及EORTC QLQ-C30总分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外周血CTCs与患者躯体、角色、认知、社会及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呈正相关(P0.001),与恶心与呕吐、疼痛、食欲丧失、气促、失眠及EORTC QLQ-C30总分呈负相关(P0.001)。结论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与外周血CTCs具有显著相关性,故可通过调节外周血CTCs,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糖尿病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关系,为糖尿病和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综合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4月至7月在上海进行横断面研究,3 344例女性社区乳腺癌患者接受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等,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OL量表C30(EORTC QLQ-C30)中文版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G)中文版分析受试者的生命质量.比较患和未患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组间差异.结果 在所有被调查的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患有糖尿病者为14.38%.对于EORTC QLQ-C30量表,患糖尿病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均显著低于未患糖尿病者的相应得分(P<0.05),而在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等生理及症状维度以及经济困难领域患糖尿病者得分均高于未患糖尿病者,且大部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对于FACT-G量表,未患糖尿病者的生理状况、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4个维度得分以及FACT-G总分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的相应得分(P<0.05).结论 糖尿病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应采取慢性病综合管理措施以提高糖尿病和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P)对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63例AMI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部163例AMI患者生存质量简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总分得分分别为(48.47±12.23)分、(51.42±13.92)分、(61.24±12.35)分和(58.63±12.94)分;医保、新农合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自费患者(F=4.20、8.13、9.90、3.53,P0.05);入院次数1次的患者生理、心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入院2次及以上的患者(t=2.20、2.62,P0.05),手术治疗患者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t=2.04、2.22,P0.05),无糖尿病患者高于合并糖尿病患者(t=-2.59、-2.66,P0.05),入院时心功能正常的患者高于心功能差的患者(F=5.71、3.27,P0.05);年龄小的患者生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年龄大的患者(F=3.30,P0.05);男性心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女性(F=2.14,P0.05);高收入患者生理、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低收入患者(F=4.71、17.30,P0.05);高文化程度患者心理、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低文化程度患者(F=4.25、5.09,P0.05);焦虑状况越严重,生存质量得分越低(F=3.49、5.29、3.26、3.40,P0.05);家庭功能障碍越严重,生存质量得分越低(F=3.98、3.11、3.33、3.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付费方式、入院时心功能、焦虑状况和家庭功能是AMI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AM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付费方式、入院次数、入院时心功能等。焦虑状况、家庭功能与AMI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根据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AMI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全程分期护理对胃癌老年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收治疗的胃癌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老年患者选择常规的化疗护理,观察组的老年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合并全程分期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老年患者的疲乏感、心理状态、症状积分、护后满意度以及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等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老年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躯干、行为、情感、认知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老年患者的癌相关症状评分,疲劳、睡眠、恶心、人际关系、苦恼、麻木感以及生活乏趣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老年患者依从性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结论整体分期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老年患者由于癌症引起的不适和癌因性疲乏,同时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志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235-2237
目的 探讨ARV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老年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分析年龄≥50岁中老年组患者和18~39岁青年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分析病例116例.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血细胞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常模组(P<0.05);中老年组患者生活质量总体低于青年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发生率超过40%者有疲乏、头晕及心慌.青年组腰膝无力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外,其他症状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V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中老年艾滋病患者与青年组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测定"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的常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跨中国各大区的19个城市28所医院的7937名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建立全国常模,并比较性别、年龄、运动、心理状态、教育、家庭以及医疗条件所致的差异。结果:1、正常人平均得分(国家常模)为(95.74±23.21)分;2、高血压患者平均得分为(73.75±23.62),高血压3级患者生活质量(69.06±21.78)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1);3、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得分为(64.67±20.5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55.37±18.62)最差(P0.01);4、CHF患者的平均得分为(40.36±17.24),显著低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P0.01);5、影响因素:(1)性别、年龄:所有人的总体得分为(71.41±27.8)分,男性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P=0.000);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减少(P0.05),除≥70岁组,其他各年龄组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得分(P0.05);(2)运动:参加运动者的得分(72.64±21.87)非常显著高于未参加运动者(66.91±23.13),P=0.000;(3)心理:心理健康者的得分(70.13±25.66)非常显著高于心理有障碍者(68.91±20.44),P=0.001;(4)其他: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家庭成员为1个人的得分明显低于2人组和3人及以上组的得分;自费患者的得分低于医保或公费患者的得分(P0.05~0.001)。结论:本研究样本量大,数据可靠;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能反映年龄、性别、运动、心理、家庭、受教育程度、医疗条件和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条目简短明了,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普遍采用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12例老年甲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58.61±13.27)、(57.40±11.91)、(60.24±14.68)和(52.61±13.98)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文化程度患者高于低文化程度患者(P0.05),未婚患者高于已婚或离婚患者(P0.05);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收入患者高于低收入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是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整体偏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是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ELOX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1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FOLFOX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XELOX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7%(P 0.05)。两组骨髓抑制、腹泻、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QLQ-C30功能子量表评分中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LQ-C30症状子量表中疲倦、恶心呕吐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单项量表中失眠、便秘、气促、腹泻、食欲丧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经济困难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XELOX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恶心呕吐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老年人抑郁量表(GDS-1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LICD-GM),对3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居住方式、照顾者、社会支持和抑郁情况对生命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有影响(P<0.05);年龄和婚姻状况对生命质量总分以及生理、社会功能领域得分有影响(P<0.05);经济负担对心理、社会功能领域以及总量表得分有影响(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慢性病数目在生理功能领域得分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照顾者、经济负担、年龄、慢性病总数、居住方式、月收入、退休前职业和性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抑郁、照顾者、经济负担、年龄、慢性病总数、居住方式、月收入、退休前职业和性别是影响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发展经济、缓解症状以及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190例,应用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根据是否焦虑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应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C30)测定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焦虑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90例患者中73例(38.4%)存在焦虑,抑郁患者52例(27.4%);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和抑郁呈正相关(P<0.05);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功能子量表、症状子量表、总健康状况、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及腹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评分与总健康状况呈负相关(r=-0.535,P<0.05),焦虑评分与功能子量表、症状子量表、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腹泻呈正相关(r=0.636,0.719,0.842,0.595,0.637,0.683,0.729,0.693,P<0.05)。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不良心理发生率较高,焦虑患者生存质量较低,临床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老年人生活质量(QOL)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保健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社区272名老年人进行QOL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女性QOL总分明显高于男性;有配偶QOL总分明显高于无配偶(P <0.05);80岁组QOL总分低于60岁和70岁组,但明显高于90岁组(P <0.05);QOL总分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除初中与高中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 <0.05);QOL总分随月收入的增高而明显升高(P<0.05);除年龄组因素与QOL总分无相关性(P>0.05)外,其他各变量与QOL均呈正相关,其中以月收入水平的相关强度最高(β=2.88);其次为婚姻状况(β=2.13);文化程度(β=1.17);性别(β=0.87).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因素影响老年人QO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QOL)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患者QOL提供参考。方法老年肺癌患者170例,采用QLQ-C30量表评估QOL,其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70岁组患者症状领域得分明显高于≤70岁组(P<0.05);有配偶患者总体健康评价和其他6项评价明显优于无配偶(P<0.05);高学历患者各领域评价优于低学历;手术治疗患者总体评价、功能评价、症状和其他6项评价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手术治疗与总体健康领域评分有关(P<0.05),其中手术治疗对于总体健康影响更大。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和是否手术治疗对老年肺癌患者QOL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治疗可以大大改善患者QO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全程精细化营养管理对老年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30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应用全程精细化营养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白蛋白(TRF)、体重指数(BMI)、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等营养及评估指标,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3~+、CD4~+等免疫指标,记录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食欲情况、精神状况、睡眠质量、家庭理解与配合、日常生活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和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b、PAB、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G-SGA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清IgA、IgG、IgM、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食欲情况、精神状况、睡眠质量、家庭理解与配合、日常生活情况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给予全程精细化营养管理,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究健康指导及人文关怀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本校附院接受治疗且出现癌因性疲乏的癌症患者8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健康指导及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疲乏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活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感受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疲乏以及中度疲乏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指导联合人文关怀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调查表(WHO QOL-BREF)及自制量表为调查工具,对2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和205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独立样本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各项得分的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QOL自评得分和健康自评得分分别为(62.88±8.22)、(64.71±15.05)、(64.35±14.71)、(67.20±12.98)、(59.58±13.23)、(60.75±21.54)、(58.13±19.15)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应得分[(67.31±5.82)、(73.21±11.26)、(68.94±10.13)、(69.83±8.65)、(63.97±10.24)、(66.90±17.57)、(76.26±14.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病情较重、自费、对收入有无明显影响、食欲较差、乏力和担心传染是影响生理领域得分的危险因素,治疗信心是保护因素(P值均< 0.05);抑郁和复发是影响心理领域得分的危险因素,治疗信心和男性是保护因素(P值均< 0.05);抑郁、对周围人的态度不满意、复发和高龄是影响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和治疗信心是保护因素(P值均< 0.05),不同职业者之间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抑郁、对周围人的态度不满意、居住在乡村和复发是影响环境领域得分的危险因素(P值均< 0.05).结论 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重视有抑郁症状患者的早期治疗,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护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围手术期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跨度,2019年6月之前的5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之后的50例为观察组,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手术后1d、7d,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浆皮质醇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症状分量的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失眠、便秘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