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普外科在职护士22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11名护士。A组护士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B组护士为普通排班模式,采用两种方式护理实施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护士的护理工作、排班满意度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B组采用普通小组护理排班模式,A组总满意率为100.00%,高于B组的54.55%,组间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排班护理之后,A组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明显增强,而B组护理人员的合作效果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减轻,而B组护理工作人员压力较大,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降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建议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新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病区4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比其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耳鼻喉科病区的服务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2.2%高于对照组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鼻喉科护理方式采取护士分层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仅大大提升护理人员自我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而且护理服务质量也不断完善,降低医患纠纷,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陈玉杰  陈伟连 《新中医》2017,49(6):135-137
目的:观察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柔性管理理论对急诊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自我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护理人员采取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25例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柔性管理理论,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技能评分、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心肺复苏(CPR)、电除颤、洗胃、插管配合、静脉穿刺、吸痰以及理论知识掌握等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综合操作完成时间少于对照组,2组各项护理技能评分及综合操作完成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96.0%,对照组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8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自我满意度,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及14名护理人员,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7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护理人员为同一组,比较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互动型培训模式对皮肤科护士伦理决策能力及考核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工作的护士17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培训模式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9月进行互动型护理工作培训模式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护士伦理决策能力评分、考核成绩以及护士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伦理选择及伦理行动能力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论成绩以及技能操作成绩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沟通方式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互动型护理工作培训模式应用于皮肤科护士中可获得更好的伦理决策能力,考试成绩也较高,护士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引入分层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探究此项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海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分层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休克纠正时间、ICU入住天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休克纠正时间、入住ICU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层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可以在缩短休克改善时间、入住ICU时间,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骨科科室采用能级进阶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探究管理效果。方法:医院骨科科室于2017年2~11月收治的经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经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见识实施能级进阶式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护理不良发生率、护理人员的防控风险意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骨痂X线评分、骨密度值、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率较实施前低,且该组护理人员的防控风险意识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与实施前相比提高了(P0.05)。结论:能级进阶式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实现了护理资源的充分利用,帮助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防控意识,从根本上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患者得到了更优质的护理,加快了术后骨折愈合,患者也颇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满意度评分、总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确切,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在眼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德州市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眼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眼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完善本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有效杜绝和降低不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61例我院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A组75例,和B组8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整改后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B组实施护理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通过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模式,强化护理工作风险意识,优化护理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在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透室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71例患者诊疗护理过程,统计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之后对护理人员展开正解情景剧模式安全培训。后随机抽选2019年4~12月培训后血透室收治71例患者展开调查,记录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工作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结果:培训后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血透室护理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降低患者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常规组34例与试验组34例,常规组护理方式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均有所提升试验组提升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47%、97.06%,试验组明显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负面情绪,促进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3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情况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行静脉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管理。比较2组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比2组患者满意度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理论知识评分、技能考核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正确给药、穿刺工具、高危药物、感染控制、管道管理和维护、职业防护等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静脉治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1名新进护理人员采取多途径、多形式的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中医护理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护士工作能力、住院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培训后新进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工作能力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满意度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夯实了新进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能力;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医护理质评在中医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医院护理部自2019年开始试行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新标准,观察护理质量的改进,将2018年的20名护理人员设为实施前,将2019年的20名护理人员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新标准的开展,使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团队参与式教学对于提升介入手术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赤峰市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5月采用团队参与式教学模式,将21名护理人员纳入试验组,2020年1月~2020年8月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将19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应用常规教学模式,试验组护理人员应用团队参与式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两组护理人员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对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队参与式教学可使介入手术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及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教学满意度,同时还可使患者享受到更加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可使其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其中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设为对照组,而进行心理干预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和SAS评分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达到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负面情绪,且缓和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使得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指导,该护理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情景模拟演练在口腔科护理人员急救技能提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30名口腔科护理人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15名接受传统急救技能培训,观察组15名接受情景模拟演练急救技能培训,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综合能力评分、培训效果评分及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沟通应变能力、急救护理技能、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效果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培训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口腔科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中开展情景模拟演练,可提升培训效果,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综合能力及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责任护理模式在产科病区的临床价值,为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责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1734例产妇为A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845例产妇为B组,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A组患者宣教满意度,态度满意度,操作满意度,结果满意度等评分情况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优质护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6月收治的64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3月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设为实施前。2022年4—6月实施中医优质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技术护理)、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优质护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使患者和护理人员均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