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罗毅 《新中医》2011,(4):1-3
肺纤维化发病多先有肺肾两虚或肺脾两虚之基础;痰瘀交互,阻滞肺络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痰、瘀既是肺纤维化主要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气阴两虚,肺肾双亏是疾病的最终转归.气虚、阴伤、痰瘀交阻始终贯穿病变全程.故其治疗强调辨证与辨病结合,突出益气养阴,重视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临床遣方用药时应遵循益气养阴、化疾祛瘀...  相似文献   

2.
金妙文教授认为,糖尿病(DM)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燥热、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本,燥热、痰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主要有虚、燥、热、痰、瘀,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胃、肾,以脾、胃和肾为主;以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活血化痰、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临证依标本主次和具体证型,灵活施治.金教授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属中医肺胀病范畴。中医认为, AECOPD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多为肺、脾、肾虚, 标实以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遵循标本同治、辨别寒热原则, 偏于寒者, 治以化痰渗湿、行气通络;偏于热者, 重视宣肺平喘、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同时强调中病即止, 兼顾其本虚。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8)
总结周大勇主任医师诊治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经验。周主任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与脾相关,病机为正虚邪恋,病理因素为痰、热、瘀,主要表现为痰热郁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治疗上主张标本兼治、辨证论治,做到未病先防、瘥后防复。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其致病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多为外感疫毒,内因为肺虚。病机为外邪引动伏痰,痰气搏结,发为"哮病""喘病"。随着疾病的发展,痰与热结,蕴结于肺,继而造成肺脾肾气阴两伤,虚火上炎,发为咳嗽、咯血、脓臭痰等一系列支气管扩张表现。在疾病晚期,由气及血,肺脾肾进一步受损,阴阳两虚,气血不充,失于濡养,进一步表现为"肺胀""肺痿"。病理因素主要为"虚""痰""瘀",三者互为因果,加重疾病的进展。其病位在肺,后累及脾、肾。  相似文献   

6.
刘建  袁晓鸣  何正显 《河南中医》2012,32(8):975-977
景洪贵主任医师将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机总结为风、寒、燥邪袭肺,痰瘀阻络,邪郁少阳,肺气受损,肺失宣肃。临证时将本病分为风寒束肺、肺气受损,风痰阻肺、邪郁少阳,风燥伤肺、气阴受损,痰瘀互结、肺气亏虚四型辨证论治,并结合景洪贵教授的三个重视和三个注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60余载,学验俱丰,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经过多年的临证与研究,他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肝、脾(胃)、肺及心,久病入络,其主要病机在于肝肾不足、气阴两伤,瘀、热、湿、痰、燥既为其主要的病理因素,又是其病情迁延难愈的关键,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阴两虚为本,瘀、热、湿、痰、燥等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为主,从湿热、燥热、瘀热、痰热分而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和治疗经验进行探讨和总结,认为其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正气素虚等;病机主要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为外邪、痰浊、肝郁气滞、瘀血阻滞,虚为肺脾肾亏虚;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且虚实互为因果;治疗应注重从痰、气两个方面悉心辨证,准确论治。痰应注意区分痰浊、痰湿、痰饮、痰热、风痰,以及痰瘀阻肺的不同;气应注意气郁、气滞、气逆,以及气虚、气陷的不同。但从临床所见,气的病变往往与痰的病变同时存在,故病证虽以痰为主,但治疗宜痰气并治。分别叙述了慢性支气管炎辨证为痰浊阻肺证、痰湿蕴肺证、痰饮犯肺证、痰热郁肺证、风痰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的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菌肺炎是肺系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正虚为本,以气阴亏虚为主;邪实为标,多以热毒、血瘀、痰浊夹杂致病。气阴亏虚是多重耐药菌肺炎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阴伤气耗、热毒痰瘀阻络为其突出的病理特点,故治疗上要重视补虚扶正、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的合理运用,并结合临床实际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基本病理特征,是肺脾肾虚为本,痰瘀水饮为标。分三型施治,即:肺脾肾虚、脾肾阳虚、痰瘀型。肺脾肾虚型,治宜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方用四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治宜温煦脾肾阳气,方用苓桂术甘汤;痰瘀型治宜化痰去瘀为标,温阳补虚为本,方用桃仁四物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益气养阴解毒法是王瑞平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最常见的方法。王瑞平教授从肺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用药阐述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理论思想和临证经验,揭示气阴亏虚、癌毒内结贯穿中晚期肺癌发病始终,益气养阴解毒法是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治法。其中,益气、养阴需辨证使用,解毒需分清癌毒性质——热毒、痰毒、瘀毒,分别运用清热、化痰、祛瘀等方法。运用益气养阴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肺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曾梓苑  陈生  黄俊浩  谢纬  胡薏敏  吴戈平 《陕西中医》2022,(10):1442-1444,1448
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病机尚未完全阐明。晁恩祥教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肺痿”范畴,临证时应重视肺肾气阴亏虚、痰瘀阻肺之病机,提出“养阴益气、调补肺肾、化痰祛瘀”治疗原则。晁恩祥教授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依据肺血栓栓塞症肺血管闭塞不通的特点,将本病中医病名确定为"肺血痹"。该病发病之前的病机为阳虚气滞,痰瘀交阻。笔者认为,临床对于肺血痹高发体质的患者,应提前治以行气温阳、化痰消瘀,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肺血痹的发生,又可固护患者正气,促进原有疾病的康复,不失为一举两得之法。该病发病时的病机为浊阴上犯,肺络瘀阻,法当宣阳通痹、豁痰祛瘀。该病发病后病机多见气血不足,肺气不畅的表现,治宜补气温阳、养血活血。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83-785
肖军教授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伤肺虚、肺失宣肃,致使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凝聚胶结于气道。基于"肺脾相关"理论,肖老师提出脾失健运、气血虚损是导致肺癌正气耗伤及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形成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前提,是联系肺癌痰瘀阻络证→阴虚毒热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病机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治疗方面,肖老师以健运脾气为主,并灵活运用化痰、活血、解毒、滋阴、清热、散结等药物,攻补结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67-969
总结导师崔云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经验。从其本虚标实的病机出发,本病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是在消渴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瘀血、痰浊,并阻于络脉,气血不能畅通,筋脉肌肤失养所致。将本病分期论治,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中期以肝肾阴虚、痰瘀阻络为主,晚期以脾肾两虚、寒凝血瘀为主;治疗大法早期补气养阴,中期补益肝肾、活血化痰通络,晚期健脾补肾、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治法,应贯穿病变始终。  相似文献   

16.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咳嗽总的病因为六淫之邪犯肺为诱因,脏腑失和为内因,虚实夹杂为一般规律,基本病机特点为肺失宣降,因此固本补虚,调畅气血,兼宣肺散邪,调畅肺气,恢复肺气的正常宣降,标本兼顾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晏师论治变应性咳嗽,关注患者的先天禀赋及情志变化,注重中西医治疗,以西药快速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则强调固本为要,预防复发,中医治疗以扶脾助运使脾土得旺,气血旺盛,五脏和调,肺金亦生,佐金平木,兼补益肺气以固表,同时重视宣解,兼降气化痰,注重顺应功能,调畅肺气,通利枢机,久病补虚,适当养阴,使肺得清润,兼顾养血活血,行气化瘀,使肝体得养,血脉通畅。  相似文献   

18.
许庸勋认为治疗外感咳嗽不离肺、鼻、咽喉,须辨清寒热,从病邪上重视风、痰的治疗,强调早期予祛风、治痰,在病邪已出时予养肺阴、敛肺气以恢复正常肺系整体的生理机能,恢复期宜补肺,佐以健脾。许庸勋主任针对痰的性质,强调化痰、祛痰相结合,从肺脾同治痰湿,治疗时注重痰液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归纳总结曾灵芝主任医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并整理相关病例和资料,从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分期辨证等方面,介绍曾灵芝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思路。并列举验案1则,加以佐证。结果曾灵芝主任医师认为,肺气阴两虚是是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热毒、痰饮、血瘀是主要的病理环节。拟定了益气养阴为主,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辅的治疗原则。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结论曾灵芝主任医师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认为,气血失和,百病丛生,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现基于气血理论探讨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辨治思路,认为肺系疾病的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系因机体气血功能异常,加之外邪侵袭,导致“肺气虚弱,肺虚络瘀,肺热瘀阻,热壅血瘀”,总结出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为本,痰热瘀阻为标”,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理顺气血”为主要原则,临床上辨证应用“补肺理气、养血活血、化痰逐瘀、清肺热、利肺气、止咳平喘、凉血”之法,为临床从气血角度论治肺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