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急诊护理隐患管理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进枝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54-1055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快速性、艰巨性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其护理特点是急、忙、杂,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我院于2007年10月与武汉市急救中心联动,成立“120”接诊出车点,因而加重护理风险。在接收和转送急危重患者过程中,对患者护理,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及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作出及时、准确、有效、安全的处理,是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在医院内得到有效、安全救治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避免护理风险,防范护理缺陷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满意的服务,是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是抢救急危重或手术后的患儿的有力措施。婴幼儿的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气道短细,所以对其气道的护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护理不当易导致导管移位、脱出、阻塞等意外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ⅣAP)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儿的救治成功率。笔者总结了我院自2006—2009年4例婴幼儿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医务人员SARS1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 2 0 0 3年 3月 16日香港SARS患者李某被转来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来 ,由于最初并不清楚SARS病情 ,造成污染。急诊科参与过救治的医护人员 ,部分感染SARS。此后我院又因另一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污染 ,又有医护人员感染SARS ,由于SARS患者较多 ,我院于 4月 14日建立SARS隔离病房 ,该14例医护人员被收入本院SARS病房医护人员病区。14例中有 8例为重症 ,其中 6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在救治过程中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在执行卫生部治疗方案同时应用中医中药治疗 ,至 5月 1日转定点医院时 ,全部危重病例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4.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不经过人工气道进行的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法。NPPV在许多方面优于有创通气,它的好处是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感觉舒适乐于接受,可减少镇定剂的使用,而且NPPV也提供了建立或撤除机械通气的最大灵活性。研究显示NPPV对部分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我院急诊科于2005年5月。2010年5月,对4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并采用呼吸机治疗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预防对策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均脱机成功,痊愈出院.结论:积极预防和有效护理可以提高重症有机磷中毒并呼吸道并发症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为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我国第一位医院感染性疾病,约占各部位总感染的1/3,死亡率可达到20%~30%,笔者对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5例VAP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护理干预,目的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干预在院际长途转运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院际长途转运机械通气危重患者112例临床资料,评价对其实施护理程序干预的效果。结果转运成功率为93.75%(105/112),途中死亡0例,滞留0例。结论院际长途转运中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护理程序干预,保证了急救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蒋志红 《环球中医药》2013,(Z1):213-214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住于本院呼吸内科行呼吸机治疗且通气时间>48小时的患者68例,34例患者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管理方法为对照组;34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集束化管理,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经临床观察,实验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护理措施,其能够有效地预和控制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病人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呼吸机的应用有赖于病人的积极配合及医护人员的熟练的技术操作,也有赖于护士的自身素质和观察能力,以及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从而提高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加强监护和护理,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5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及B组,分别采用SIMV+PSV模式及ASV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B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ASV模式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对机械通气肺不张行肺泡灌洗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科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合并肺不张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注意使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对机械通气肺不张行肺泡灌洗治疗前后的护理。结果:全部肺不张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后肺组织迅速复张,血氧饱和度迅速提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成功的护理是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住22例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根据病人情况一次或者逐步脱呼吸机。结果:本组22例中,有19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13例一次停呼吸机成功,6例逐渐停呼吸机。结论:对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为抗毒药物的救治赢得时间,可降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紧急气管插管是急诊抢救过程中的一项十分实用而重要的技术,是急诊科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呼吸意识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等危重疾病的一门应急技术。急诊科接诊需气管插管的患者后,能否在短时间内完成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迅速恢复通气与供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该技术在急诊医学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无创呼吸机即无创机械通气,是指呼吸机与鼻面罩或口鼻面罩连接提供有效机械通气的方法.近年来,BiPAP具有无创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成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治疗方法[1].2009年9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在治疗和护理密切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0例COPD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经治疗及护理,18例病情好转,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成功脱机,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熟悉呼吸机的应用指征,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气管导管的护理、人工气道吸痰和湿化的护理及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6.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的主要通道之一。急诊救治能力和处置效率,不仅反映急诊科医救能力,也反映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而部分急诊病人在急诊科的接诊处置中滞留时间较长,不仅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也容易造成医疗隐患和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诊病人中造成部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较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患者的前沿阵地,能否及时、有效地抢救各类急危患者,反映了一所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及管理水平。如何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既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维护患者的身心安全,同时又能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已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急性中毒导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急性中毒且出现呼吸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发生自主呼吸停止后给予机械通气,实验组早期给予机械通气,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死亡5例,病死率16%;对照组死亡13例,病死率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中毒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患者自主呼吸未停止但出现早期呼吸能力降低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PD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6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进行心理和机械通气相关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63例患者中58例患者呼吸衰竭得到纠正,5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改用有创通气,其中2例患者并发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死亡。结论:无创呼吸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通过对病人采取有针对的护理措施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其是抢救气道急性梗阻或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措施,也是危重患者辅助呼吸治疗中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惟一途径。本文笔者就重症监护室中人工气道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将相关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