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超声分型,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9例胰腺IPMN的临床与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超声特征及诊断信息。结果 根据声像图表现不同,胰腺IPMN可分为单房囊性型(10.3%,3/29)、多房囊性型(44.8%,13/29)、实性型(17.2%,5/29)和主胰管型(27.6%,8/29)。IPMN胰管扩张,病灶与主胰管相通,乏血供。术前超声检查对多房囊性型IPMN的诊断准确率达84.6%。结论 胰腺IPMN的超声分型可分为单房囊性型、多房囊性型、实性型和主胰管型,其中多房囊性型IPMN的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间叶错构瘤患儿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1例肝脏间叶错构瘤患儿中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表现9例,其中多房囊腔7例,单房囊腔2例;7例多房囊腔中,4例囊腔呈蜂窝状并囊间隔薄厚不均,3例囊腔不规则并囊内丝网状分隔,囊腔周边见中等回声实性区环绕或局限分布.2例单房囊腔中,1例表现为厚壁囊腔,另1例表现为较大实性中等回声肿块内一单房囊腔,囊腔体积仅占肿块的4%.本组2例患儿超声检查瘤体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结论 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声像图特点鲜明.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肝脏肿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应首先考虑肝脏间叶错构瘤.  相似文献   

3.
李刚  易亚辉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22-3223
目的:探讨卵巢囊腺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卵巢囊腺肿瘤的CT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例中浆液性囊腺瘤10例,其中多房1例.单房9例,密度均匀,囊壁可薄可厚或不均匀;黏液性囊腺瘤8例,其中多房6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子囊,单房2例,密度均匀,囊壁较厚;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3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均表现密度不均匀囊实性肿块影.囊壁厚薄不均匀或壁结节样突起,其中4例伴有大量的腹水。结论:多房黏液性囊腺瘤及单房浆液性囊腺瘤cT诊断率极高,当肿块出现囊实性改变,不规则壁增厚及壁结节,软组织成分多,特别出现大量腹水时.高度提示恶性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常规超声表现,并探讨其中5例CEUS表现特点。结果 65例患者中,14例(14/65,21.54%)常规超声表现为多房囊性占位,49例(49/65,75.34%)表现为囊实性占位,2例(2/65,3.08%)为实性占位。39例(39/65,60.00%)病灶内见密集网格状回声,18例(18/65,27.69%)病灶内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对5例行CEUS检查,包括2例多房囊性病灶,3例囊实性病灶,均表现为囊壁及分隔呈较均匀中度增强;3例囊实性病灶中1例实性成分无增强,2例实性成分呈不均匀的中—高度增强,部分实性成分内可见造影剂充盈缺损。所有病灶的囊性部分均无增强。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以多房囊性或囊实性成分多见,由于卵巢甲状腺肿特殊的病理构成,其常规超声及CEUS的表现均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5.
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结果卵巢甲状腺肿占所有畸胎瘤的1.4%(22/1531),22例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为:①多房囊性8例;②囊性内有实性成分10例,其中多房8例,单房2例;③实性内有囊性成分4例.结论卵巢甲状腺肿以多房囊性或多房囊性内有实性成分多见,本组病例中占72.7%(16/22),声像图无特异性,术前很难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腹部淋巴管瘤(APAL)的超声分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8例APAL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超声特征及诊断信息。结果 28例APAL共29个病灶纳入分析,病灶大小平均9.8cm,82.8%(24/29)病灶边界清晰,51.7%(15/29)病灶形态尚规则。根据病灶成分不同,APAL超声可分为单房囊性型、多房囊性型,囊实性型、实性型。术前超声诊断淋巴管瘤3例,其余多误诊为囊腺瘤、囊肿或未定性。结论 成人原发性腹部淋巴管瘤超声可分为单房囊性型、多房囊性型、囊实性型、实性型4种类型,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临床症状和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2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25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GCT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等,均为单侧发病;超声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1)多房囊实混合肿块型9例(36%);(2)实性为主的囊实混合肿块10例(40%);(3)实性肿块型5例(20%);(4)单房囊肿型1例(4%);肿瘤切面最大径平均约(7.1±4.3) cm;合并子宫内膜增生7例(28%)、子宫内膜癌2例(8%)、子宫肌瘤4例(16%)。按照Adler法血流信号分级,0级1例,Ⅰ级8例,Ⅱ级12例,Ⅲ级4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为(0.44±0.07);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平均分级为(4.32±0.69);病理类型均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AGCT),符合超声表现。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以囊实混合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最为常见,具有...  相似文献   

8.
小儿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9例的超声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小儿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ES)的超声图像特点,为了提高超声对本病的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UES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讨论.结果 9例均经病理证实.7例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与高回声混合的实性为主兼有囊性的肿块.2例表现为囊性为主,囊间有少部分中等偏强回声的实性区域.9例肿瘤边界清楚,未见明显钙化,也未见转移.CT图像7例显示为囊性为主病灶,单房或多房,腔内少许软组织密度影,例显示为软组织密度的病灶.结论 UES超声表现为实性为主兼有部分囊腔,亦可囊性为主,但以前者多见,与CT图像恰恰相反.本组病例AFP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肾上腺区肿物的诊断及临床处理意义。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为肾上腺区肿物的17例胎儿产前超声表现、产后随访结果及其临床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17例胎儿肾上腺区肿物中左侧8例,右侧7例,双侧2例,共19个肿物;初次检查肿物长径1.2~6.5 cm,平均(2.8±1.4)cm;初次检查时4个肿物内部回声为囊性(单房2个,多房2个),11个肿物为囊实性,4个肿物为实性(高回声2个,低回声2个);7个肿物内部有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3例胎儿产前复查超声,2例肿物体积稍增大,1例明显增大,其中2例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1例内部回声从单房囊性变为囊实性。17例中4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继续妊娠的13例中8例在足月产前超声或出生后超声检查显示肿物消失,临床考虑肾上腺出血;余5例中3例在出生后接受手术治疗并证实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2例临床考虑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行动态观察,随诊过程中肿物逐渐变小或消失。 结论肾上腺出血及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产前超声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肿物的临床处理均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卵巢甲状腺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O)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甲状腺肿的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作对照分析.结果 9例SO均为单侧附件肿块,呈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3例呈囊性,6例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囊内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呈高密度.增强后实质部分多中等(3例)或显著强化(5例).6例伴有斑点、线条及环形钙化;4例少量腹水.镜下见肿瘤由甲状腺滤泡样结构和富含血管及纤维组织的基质组成,滤泡大小不等,滤泡腔内充满嗜伊红高蛋白凝胶样物质.结论 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钙化及囊内平扫高密度、实质部分显著强化是SO的CT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检查对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声像图,结合文献对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声像图均表现为肾内多房性囊性病变:在无回声暗区内有数量不等的高回声分隔,1例在囊性病变内显示实性回声,其余4例在囊性病变内未见实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4例病灶内部或周边未发现血流信号,1例在病灶周边及分隔内显示低速血流信号。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瘤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检查有助于对多房性囊性肾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膜良性囊性间皮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良性囊性间皮瘤的声像图特征,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腹膜良性囊性间皮瘤超声均表现为单发的囊性或囊性为主包块,囊壁光滑,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4例囊内可见带状中强回声分隔或密集点状回声,CDFI均未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腹膜良性囊性间皮瘤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3.
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卵巢其它囊性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279个术前超声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卵巢囊性肿物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3%.结论: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率高,但仍需与其它囊性肿物相鉴别,部分病例有与卵巢黄体囊肿出血、卵巢脓肿、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囊腺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相似的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14.
小儿颈部囊性病变的高频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性病变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方法:搜集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均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特点。结果:甲状舌管囊肿19例(45.24%),颈淋巴管瘤15例(35.71%),鳃裂囊肿8例(19.05%)。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腮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结论: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儿童腹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腹部淋巴管瘤7例,均为男性,平均6岁3个月。CT平扫7例,6例同时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多房、薄壁水样密度肿块,沿血管神经轴生长,不破坏其结构。单发囊肿1例,多发和(或)多房囊肿6例,囊壁菲薄、光整,其内密度不均匀呈分层征象。来源于肠系膜者包绕肠管,境界欠清。手术发现4例源于小肠系膜、1例源于大网膜、1例源于乙状结肠系膜、1例源于腹膜后间隙,1例囊肿扭转,1例伴肠系膜扭转。结论:儿童腹部淋巴管瘤多为薄壁、多房、囊内容物无强化肿块,沿血管神经轴和组织间隙生长。囊肿并发症有出血、扭转、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房囊肿型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多房囊肿型肾细胞癌患者的超声资料,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11例患者超声检查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多房囊性肿物,囊内液体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依据液体性质和/或有无实性成分的不同,一些小囊中有高低回声混杂的区域。11例患者中4例患者由于囊内有出血,囊内容物可见部分略高回声,1例纤维分隔上有营养不良性钙化,11例分隔上均未见结节,5例肿物内可见部分实质样成分,但比例小于10%。8例患者囊内分隔及瘤体内缘发现短线状或条状彩色血流。所有患者超声表现与病理学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多房囊肿型肾细胞癌在超声检查中的特征表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系膜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的对应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1年3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肠系膜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探索两者的对应关系。 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2~74岁,平均(50.5±13.1)岁。5例位于小肠系膜,4例位于结肠系膜。1例位于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肠系膜,大小4.3~22.0 cm,平均(8.8±5.2)cm。6例形态规则,4例形态不规则;9例边界清晰,1例边界不清;其中6例可见包膜回声;10例均为低回声,未见钙化;9例为实性,1例内部可见无回声区。大体病理显示肿物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切面实性、灰黄,质地多均匀;镜下为形态较一致的梭形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均匀分布。1例内部无回声区为局部粘液及囊性变。 结论肠系膜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疾病,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其病理基础相关。超声检查可对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对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肾囊性病变的62例患者(共62个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超声造影图像,并结合Bosniak分级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评价超声造影技术结合Bosniak分级对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采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肾囊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的差异;采用四格表计算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标准对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囊性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特征。 结果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标准,以Bosnaik分级≥Ⅲ级诊断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58%、73%、71%,其中,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多为Bosniak Ⅲ级(83%,5/6),超声造影表现为多囊结构,无实性增强结节;囊性肾透明细胞癌(CCRCC)及囊性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Bosniak分级多为IV级(86%,6/7;76%,13/17),而囊性CCRCC超声造影常表现为多囊结构(65%,11/17),71%(12/17)囊性CCRCC囊内实性成分表现为高增强,囊性PRCC超声造影常为单囊(86%,6/7),囊性PRCC囊内实性成分多表现为低增强(71%,5/7)。 结论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对肾囊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及不同类型囊性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总结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F)的超声图像表现和病理学结构,以提高对D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70例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为DF患者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DF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构密切相关。70例DF中腹部外型41例(58.6%)、腹壁型18例(25.7%)、腹内型11例(15.7%)。DF的典型超声图像表现为沿肌纤维浸润性生长的低回声肿块,累及多块肌肉;肿块无包膜,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其中8例包绕和侵犯相邻骨质,12例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血管、神经、肠管等组织;40例瘤体内探及I级血流信号,4例探及Ⅲ级血流信号;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出血和囊变,病变周围无淋巴结肿大。结论DF的声像图表现有较强的特征性,超声能较为准确判断肿块累及范围、是否侵犯相邻骨质、与毗邻血管、神经的关系,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