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强  刘民强  林静  王艳丽  玄鹏  王松  何仁亮 《广东医学》2021,42(9):1048-1051
目的 观察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静脉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择期行纤支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HFNC组(H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C组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H组采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期间的氧合情况、生命体征、麻醉药物总用量、苏醒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记录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轻度缺氧和重度缺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01)。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及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可有效改善静脉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术患者的氧合情况,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低流量氧疗,治疗组对患者使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归转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器官缺氧损伤、鼻黏膜损伤与无效吸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本次研究中比低流量氧疗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轻至中度烧伤患者植皮手术中预防低氧血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轻至中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照组30例,给予面罩供氧。两组麻醉方式都选择静脉全麻(非插管)。自麻醉诱导前预充氧阶段开始至手术结束,研究组行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照组经面罩吸氧。记录不同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及血压。结果预充氧结束时,SaO2、PaO2、PaCO2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手术结束前、患者清醒后的SaO2、PaO2比对照组同时点的SaO2、PaO2高(P<005)。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手术结束前、患者清醒后的PaCO2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轻至中度烧伤患者植皮手术中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可以有效减少低氧血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氧合能力,降低二氧化碳潴留风险,其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HFNC治疗时患儿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或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治疗时鼻部损伤和腹胀等问题发生,在基层医院即可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选择呼吸内科接受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患者800人,按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湿化组(400例)和非湿化组(400),记录每组患者吸氧后的呼吸道症状、细菌检出情况及不适症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2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39例(9.75%),未湿化组为52例(13.0%),χ2=1.156,P>0.05;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4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71例(17.75%),未湿化组为103例(25.75%),χ2=0.274,P>0.05;说明两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患者呼吸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应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检出率比较,P<0.05.结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肝移植术后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使用经典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受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择出较好适合肝移植受体术后的氧疗方式,提高该类患者专科护理的质量,改善治疗的舒适度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42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后氧合指数OI≤300 (Pa O2/Fio2≤300)住ICU的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经典面罩吸氧组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各21例,分别采用简单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吸入氧浓度在40%~45%,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0 min、5 min、30 min、2 h、24 h血气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参数变化;两组中转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或气管再插管病例数。结果肝移植受体术后脱机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组在拔管后5 min、30分钟、2 h、24 h Pa O2、SPa O2、氧合指数OI均较面罩吸氧组好,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湿化与未湿化低流量(1-2 L /min)双鼻塞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双鼻塞吸氧>12 h 的 COPD 患者随机分为湿化组(100例)和未湿化组(1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的反应。结果:鼻咽部干燥为本研究中出现的唯一症状,常规湿化组有4例鼻咽部干燥主诉,未湿化组有9例主诉鼻咽部干燥,两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患者呼吸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择期接受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1 h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和传统经鼻氧疗对于术后早期氧合状态、低氧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在单肺通气下接受胸腔镜下肺部楔形切除或单肺叶切除的患者80例,年龄在18~60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H组患者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采用广州鲸科HF807C型呼吸湿化治疗仪,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HFNC(氧流量50~60 L/min)进行吸氧,滴定法确定氧浓度并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C组患者则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使用传统的鼻导管吸氧,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记录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数据、术后1 h低氧血症(PaO2/FiO2<300)的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术后24 h VAS评分及呼吸不适评分、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是否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治疗、住院时间。结果H组患者术后1 h PaO2较C组明显增加;两组患者术后1 h低氧血症发生率、VAS评分、呼吸不适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需要再次插管或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氧疗相比,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后早期使用HFNC可以增加患者动脉氧分压,有利于提高患者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正>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是呼吸科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文丘里面罩吸氧多采用未加温加湿的氧气瓶湿化给氧,湿化效果较差。湿化不足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不适、纤毛活动减弱及痰液黏稠度增加,造成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进一步氧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使患者在进行氧疗的同时又保证患者充分的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通过更接近生理呼吸的鼻导管给氧以更好地适应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同时,将外界气体有效温化湿化到气道生理需要(最佳的37  相似文献   

10.
李丽娟  史定妹  蔡赛红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88-1388,1391
目的 探讨不同氧流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按术后不同氧气流量吸入分为A、B及C组,每组各5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予抗菌药物抗感染,均鼻导管吸氧,常规纯化水湿化,A组氧气流量为2L/min,B组为5L/min,C组为8L/min.比较3组排痰量情况.结果 A组术后3d每天痰排出量为(27.16±5.55)ml,B组为(36.74±4.23)ml,C组为(37.18±4.23)m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排痰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而言,在鼻导管给氧的情况下,5 L/min的吸入氧流量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黎耀辉  曾彦茹△ 《广东医学》2021,42(9):1061-1065
目的 研究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对全麻术后深麻醉下拔出气管导管时患者氧合状态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根据不同麻醉深度下拔出气管导管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n=30)深麻醉下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68~75时拔出气管导管,采用HFNC(广州HF807C),氧流量40~50 L/min,吸入氧浓度(FiO2)50%,温度34℃、湿度100%;B组(n=30)深麻醉下拔管条件同A组,经鼻传统方法给氧,流量30~40 L/min, FiO2=100%;C组(n=30)完全清醒时BIS为90~98拔管, 经鼻传统方法给氧同B组。观察记录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留观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记录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拔管时间、PACU留置时间及可能血流动力学波动、低氧血症、躁动、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拔管时间A组和B组明显快于C组(P<005);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拔管后C组患者MAP、HR比A组和B组明显增高(P<005),A组与B组患者拔管期间更为安静(P<005),B组低氧血症和呼吸抑制需要面罩加压给氧人次达50%,显示B组明显多于 A组和C组(P<005);C组患者呛咳达700%,恶心呕吐达233%,其不良反应明显多于 A组和B组(P<005);综合满意舒适度评级A组(97%)明显高于B组(35%)和C组(30%)。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PACU深麻醉下(BIS 68~75)拔出气管导管HFNC,可以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氧合状态,提高SpO2数值和患者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HFNC)是一种安全、高效、舒适的新型氧疗方式,在呼吸治疗领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关于HFNC氧疗的最佳适宜人群仍不明确。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非手术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接受HFNC与常规氧疗(COT)的短期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ICU收治的患者87例,在符合常规脱机拔管程序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和COT组,分别予拔管后序贯HFNC和COT。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24 h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主要观察结果为拔管后48 h再插管率,次要观察结果包括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87例患者中2例患者在拔管后因急诊手术需要行再次插管,3例患者拔管后需紧急气管插管,故予剔除。最终纳入82例,其中HFNC组42例,COT组40例。HFNC组拔管后24 h PaO2/FiO2高于COT组,呼吸频率、心率低于COT组(P<0.05);两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拔管后48 h再插管率低于COT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短于COT组(P<0.05);两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COT,拔管后序贯HFNC更能改善ICU非手术危重患者的PaO2/FiO2,且可以降低拔管后48 h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故HFNC可作为ICU非手术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首选氧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oxygen cannula,HFNC)与普通氧疗在婴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采取HFNC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33例作为HFNC治疗组,选取采取普通氧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60例为普通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 h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经鼻处气体温度、湿度情况及气管插管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 h后,HFNC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善明显优于普通氧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FNC组患儿经鼻处气体温度、湿度,分别为31.9~33℃、湿度84%~96%,普通氧疗组为温度22~27.3℃,湿度48%~53%;HFNC组患儿气管插管率为12.78%,明显低于普通氧疗组(均P<0.05)。结论:与普通氧疗对比,HFNC能有效的改善PICU中社区获得性肺炎婴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经鼻处气体温度、湿度更合理,且降低气管插管率,故应作为氧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陈超  许学兵△  顾盼  谷寅 《广东医学》2021,42(9):1044-1047
目的 比较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与传统鼻导管吸氧模式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高龄患者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期间氧供的影响。方法57例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年龄>80岁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组(n=29)患者给予HFNC,C组(n=28)为传统鼻导管。比较两组患者在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麻醉下ERCP手术过程中,SpO2<95%发生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以及需要气道干预或患者体动造成手术中断的发生率。结果H组与C组相比PaO2、PaCO2有显著升高(P<005),pH值则低于C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方面无明显差异,但H组丙泊酚用药量明显大于C组(P<005)。ERCP手术过程中SpO2<95%的发生率,以及因为气道维护、患者体动导致的手术操作中断发生率,H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在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ERCP手术期间使用HFNC可以提供更好的气道管理,减少低氧血症和手术中断的概率,但需要加强长时间手术患者术中的动脉血气监测。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 oxygenation vs nasal intermittent ventilation (NIV) oxygen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 after extubation in postoperative paediatric cardiac patients.MethodsThis study wa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ne hundred twenty-one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corrective cardiac surgery 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Patients were randomised to receive either HFNC (AIRVO) or NIV (RAM Cannula) postextubation. Arterial blood gas was analys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erioperatively.ResultsPatients in both the groups were matched with respect to diagnosis and demographic profiles. Baseline hemodynamic and respiratory parameters were also similar in both the groups. Patients in HFNC/AIRVO group did not show improved carbon dioxide (CO2) washout but showed improved pO2 and pO2/FiO2 ratio immediate postextubation. Reintubation rate and other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complications were similar in both the groups.ConclusionPostcardiopulmonary bypass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in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acyanotic heart disease can be minimised with newer oxygen therapy devices such as AIRVO (HFNC) or RAM cannula (NIV). In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AIRVO did not show improved CO2 washout over RAM cannula; however, it did provide better oxygenation as measured by pO2 in arterial blood and pO2/FiO2 ratio immediate postextubation. Also, long-term results such as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CU stay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choice of devi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给予对照组芬太尼麻醉,给予观察组瑞芬太尼麻醉。对比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出现增高,但观察组麻醉前、后的增高幅度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0.51±3.27﹚ min、(13.17±4.1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75±6.46﹚ min、(24.83±5.49﹚ min(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的镇静效果较芬太尼更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经鼻给药超前镇痛对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术后寒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3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 组:布托啡诺0.005 mg/kg 组(B1 组)、布托啡诺0.010 mg/kg 组(B2 组)、布托啡诺0.02 mg/kg 组(B3 组)及布托啡诺0.030 mg/kg 组(B4 组)及对照组(C 组)。B1、B2、B3 及B4 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按照各自剂量经鼻给予布托啡诺;C 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 内停留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喉痉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并进行苏醒期术后寒战评级及拔管后5 min 口述镇痛评分。结果 与B1 及C 组比较,B2、B3 及B4 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喉痉挛的发病率、术后寒战评级及拔管5 min 口述镇痛评分降低(P <0.05);与B1、B4 及C 组比较,B2 及B3 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 内停留时间缩短(P <0.05)。结论 布托啡诺0.010 ~ 0.020 mg/kg 经鼻给药超前镇痛可降低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术后寒战的发病率,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其他并发症明显减少,无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