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张福金,张淑阁,韩峪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很多物理疗法均有一定疗效。我们应用几种物理疗法,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周围住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6~20岁26例,2...  相似文献   

2.
结合面神经的解剖、病理特点和相关文献,可以得出综合运用几种物理疗法效果优于单纯一种方法治疗;急性期(发病10d内)超短波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运动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的方法;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但对面肌的失用性肌萎缩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叫贝尔麻痹(Bell palsy)。其治疗方法较多,如针灸、星状神经节阻滞、穴位注射、应用激素等治疗,但其治疗效果不一。本文联合应用目前治疗效果较好的三种方法:靳三针针刺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及面神经管周围注射(简称“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面部微循环血流量观察。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人于1993年至1996年间用电针、水针治疗,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5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使用中西两种诊查方法确诊为周围性神经麻痹105例,其中...  相似文献   

5.
0引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面瘫)的治疗以往多采用药物治疗,恢复期配合针灸治疗,病程长,有一定的痛苦且效果不很理想。为了探索出一种疗效快、无痛苦而又经济的治疗方法,采用联合法(即药物、超深声波、激光、生物电、局部按摩及功能锻炼)对25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1材料和方法1.1材料2001年以来入住本院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排除标准:发病后进行过针灸治疗者;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以上者;高热患者;青光眼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00年全国神经疾病会议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并做效果分析。结果 71例患者痊愈,有效10例,无效2例。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科采用超短波并电脑多功能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0~63岁;病程1~46d;左侧29例,右侧31例。临床表现:轻型21例,患侧鼻唇沟稍变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诊断明确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8例,患者每周接受2次SGB,3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1例,明显好转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SGB不失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电针联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3~11月我院采用电针联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经门诊确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颅底脑膜炎、颅底骨折、基底动脉瘤或小脑脑桥角肿瘤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6~69岁,平均38.7岁;病程0.5d~2个月,平均3.5d;左侧面神经麻痹26例,右侧面神经麻痹24例(1例右侧面神经麻痹患者愈后继发左侧面神经麻痹)。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7~69岁,平均37.5岁;病程1d~2个月,平均3.2d;左侧面神经麻痹19例,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非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采用低频电脉冲刺激对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患侧的下关和颊车穴进行治疗,并采用半定量的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有效率为93%(28/30),且安全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8例沈祖兰作者单位:224200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理疗科资料和方法经口腔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1组148例,男84例,女64例;年龄10~68岁;病程4~120天;左侧72例,右侧76例。病情:轻型60例,患...  相似文献   

12.
电针、水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兵 《现代康复》1999,3(3):301-30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人于1993年至1996年间用电针、水针治疗.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5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根据病因及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则多为以病发较急的”贝尔氏”麻痹(BellPalsy),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为多见,它是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面神经管)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冬春季节好发。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采用中药穴位割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疗法加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西药、超短波、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不作运动疗法。结果:面神经麻痹中度者,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2.3&;#177;1.8)d,对照组为(15.8&;#177;2.6)d(P<0.01);面神经麻痹重度者,治疗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促进面神经麻痹中、重度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其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琴  张红星 《中国康复》2007,22(6):415-416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其对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等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牵正散加减治疗;综合组则联合以上2种方法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综合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机体IgG、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与针刺组及药物组比较,综合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与免疫球蛋白有关,针药结合治疗对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1992年3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采用针灸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1 一般资料 临床收治本病患者78例,均为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男45例,女3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2d,最长1年半。78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①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蹙眉……  相似文献   

17.
针药罐三法合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4例王树山,张晓东针药罐即针刺、中药、拔火罐三种治疗方法,其单独使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散见于许多古籍邮政编码:157014黑龙江省牡丹江工人疗养院医书当中,我们于1992年至今联合运用三法合治此...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观察黄红虹刘文童邓菱梅陈新华作者单位:430061武汉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黄红虹,刘文童,邓菱梅);510407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新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病因可能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受急性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迈之灵添加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添加迈之灵治疗,治疗结束后按疗效判定标准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的积分值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迈之灵添加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建丽  尤爱民  陈旭  白丽 《中国康复》2010,25(4):291-292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86例,随机分为2组各143例,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急性期配合微波疗法;恢复期采用低频电刺激、针刺、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可有效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