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检测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合并早期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重症多发伤合并早期脓毒症患者80例为脓毒症组,同期急诊重症多发伤未出现脓毒症的35例为非脓毒症组,另选择35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三组血清PCT、IL-6和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脓毒症组患者PCT、IL-6及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者中血清PCT、IL-6及CRP指标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3.3%、76.2%、71.3%;特异性分别为87.2%、42.8%、48.1%,PCT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结论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在急诊重症多发伤合并早期脓毒症患者中异常升高,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iTBI)是否是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traumatic coagulation,ATC)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评估与该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3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创伤患者345例.根据简明损伤评分量表(AIS评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三组: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组(iTBI组)、含TBI的多发伤组及非TBI的多发伤组.以ATC及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作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TC、PH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了34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TBI组78例;含TBI的多发伤组(TBI+组)120例;非TBI的多发伤组(NTBI组)147例.TBI+组患者ATC的发生率最高(36.7%),与类似损伤程度的NTBI患者比较,iTBI相关ATC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升高.ATC患者的总体院内病死率为39.3%,而非ATC患者的总病死率为17.6%(P<0.01).iTBI不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25,95%CI0.34~4.67,P=0.73).多变量分析确定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休克指数>1及年龄>75岁是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确定了ISS评分、INR>1.5及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均与PHI独立相关.结论①iTBI不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当其合并多发伤时则明显增加ATC的发生率.②ISS评分、GCS评分≤8分、休克指数>1及年龄>75岁是创伤后发生ATC的独立危险因素.③ISS评分INR>1.5及PLT<100×109/L均是PH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活化蛋白C(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在受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4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TC分为ATC组20例和非ATC组20例,并引入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6h内、24h、48 h及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C、D-二聚体、vWF含量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多发伤患者血浆APC、vWF、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TC组患者APC值持续偏高,非ATC组患者APC有逐渐下降趋势,在48、72 h明显下降(P<0.05);ATC组患者APC含量各时间点均较非ATC组明显升高(P<0.05);ATC组患者D-二聚体、vWF含量各时间点均较非AT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48 h后血浆vWF含量均有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 血中APC、vWF及D-二聚体含量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达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5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ODS将其分为MODS组(66例)和无MODS组(99例),根据入院第28天MODS组患者的生存结局将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34例)。比较各组血清D-dimer、SDC-1和sTLT-1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imer、SDC-1、sTLT-1对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中死亡组血清D-dimer、SDC-1和sTLT-1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肋骨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特点。方法:将204例老年多发肋骨骨折(≥3根)合并多发伤患者分为3组。一组:以钝性胸伤多发肋骨骨折为主诊,合并其他部位伤,AIS≤2分,共50例;二组:以钝性胸伤多发肋骨骨折为主诊,合并其他部位伤,AIS≥3分,共63例;三组:以钝性胸伤多发肋骨骨折合并颅脑伤为主诊,有(无)其他损伤,共91例。观察分析:(1)老年多发肋骨骨折或连枷胸的救治情况;(2)老年多发肋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特点;(3)老年多发肋骨骨折并重症肺挫伤、轻中度肺挫伤实施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的增长量的统计学分析;(4)老年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救治。结果:(1)一组、二组、三组患者基础心肺疾病如:冠心病、慢性心衰、顽固性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支气管扩张、慢性肺部感染、老年慢性肺气肿、哮喘、尘肺、胸廓畸形,均未行手术,采取保守治疗;(2)采取多发肋骨手术的患者中,连枷胸13例(52%),多肋骨折12例(48%);(3)开颅手术17例,均未行肋骨骨折手术;保守治疗67例,其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例(19.40%);轻中度颅脑损伤5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血清凝血指标、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分析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4例多发伤患者。按是否合并腹部脏器官损伤分为合并组(n=71)与非合并组(n=53),比较两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K及PCT水平的差异。合并组按照入院30 d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预后的因素。结果:合并组PT,APTT,FIB,CK,PCT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高于未合并组(P0.05),PLT低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患者院内30 d死亡36例(50.70%),死亡组血压60 mmHg、创伤至入院时间≥6 h、ISS25、GCS10所占比例及PT,APTT,FIB,CK,PCT,ISS高于存活组,PLT低于存活组(P0.05);创伤至入院时间,ISS,GCS评分,PT,APTT,FIB,PLT,CK,PCT均为影响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官损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P0.05),收缩压和PLT为保护因素。结论:多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伴明显凝血功能紊乱,CK和PLT水平上升,且上述因子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肌钙蛋白Ι(cTnI)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创伤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胸部创伤分为两组:合并胸部创伤组80例,无合并胸部创伤组36例,进行ISS评分和胸部损伤定级(AIS)。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法采集血样检测cTnI水平。结果116例多发伤患者中,cTnI升高37例,其中合并胸部创伤30例,无合并胸部创伤7例;cTnI峰值随ISS值升高明显前移且绝对值增高;严重多发伤合并胸部创伤患者cTnI值升高例数比例,随AIS值升高而升高,血清cTnI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有MODS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为8.48±5.22ng/ml,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与MOD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出现心肌损伤以合并胸部创伤者为主,但严重多发伤患者无论胸部创伤与否均可出现心肌损伤,心肌损伤程度与MODS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创伤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胸部创伤分为两组:合并胸部创伤组80例,无合并胸部创伤组36例,进行ISS评分和胸部损伤定级(AIS).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法采集血样检测cTnI水平.结果116例多发伤患者中,cTnI升高37例,其中合并胸部创伤30例,无合并胸部创伤7例;cTnl峰值随ISS值升高明显前移且绝对值增高;严重多发伤合并胸部创伤患者cTnI值升高例数比例,随AIS值升高而升高,血清cTnI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有MODS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为8.48±5.22ng/ml,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与MOD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出现心肌损伤以合并胸部创伤者为主,但严重多发伤患者无论胸部创伤与否均可出现心肌损伤,心肌损伤程度与MODS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与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住院未合并感染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查,同时对患者伤情严重程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评定,检测并观察患者血糖(Blood sugar,BS)、肌酐(Creatinine,Cr)、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中性粒细胞计数(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等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观察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比较多发伤患者感染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PCT、BS、Cr、ALT、PMN、IS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症治疗后,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伤后第PCT、BS、Cr、ALT、PMN、ISS水平均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各时间点PCT水平与BS、Cr、ALT、PMN、IS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多发伤患者感染前血清PCT水平(2.57±0.51)μg/L,感染后为(7.52±1.89)μg/L,感染后较感染前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 P0.01)。结论多发伤可导致机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升高,且降钙素水平的不断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变化趋势、感染情况等密切相关,为多发伤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可作为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应用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1—8月和实施后(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由我院接治的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纳为研究样本,实施前收治41例患者,实施后收治44例患者,实施前护理对象按多发伤并脊柱损伤常规急救护理方式处理,实施后接受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干预后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实施前低,急救有效率显著较实施前高(P均0. 05)。结论将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实践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之中,可获得显著降低该类患者护理急救危机事件发生率与提升急救有效率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与生存状况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AP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白蛋白(Alb)。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并发症组PCT、RDW、hs-CRP、WBC显著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而Alb显著低于非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hs-CRP、WBC是AP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3236例AP患者治疗1个月内死亡22例,占9.32%。根据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死亡组PCT、RDW、hs-CRP、WBC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Alb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和hs-CRP是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T、hs-CRP、WBC是AP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CT和hs-CRP是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104例作为重症肺炎组,根据患者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73例)和死亡组(3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00例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普通肺炎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NT-proBNP、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的NT-proBNP、D-二聚体、PCT、IL-6、hs-CRP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NT-proBNP、D-二聚体、PCT、IL-6、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PCT、IL-6、hs-CRP、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NT-proBNP、D-二聚体均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NT-proBNP、D-二聚体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呈高表达,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均为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根据呼吸道感染类型,分为支原体感染组(n=24)、病毒感染组(n=30)、细菌感染组(n=48)。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n=45)。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hs-CRP、WBC、PCT水平、阳性率及诊断呼吸道感染的准确性。结果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WBC、PCT水平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hs-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阳性率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hs-CRP、WBC、PCT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96.87%)、灵敏度(98.91%)、AUC(0.955)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和两两联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WBC、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3者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准确性更高,可鉴别疾病类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112例术前膝关节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112例术前、术后均无膝关节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以上指标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14天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术后第1天WBC、CRP、ESR、PCT、IL-6、G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WBC、CRP、ESR、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WBC、CRP、ESR、IL-6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WBC、CRP、ESR、PCT、IL-6、GR 6项指标均能预测膝关节感染(P分别为0.005、0.004、0.000、0.002、0.003、0.007)。结论 WBC、CRP、ESR、PCT、IL-6、GR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感染有一定的价值,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8日—2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02例COVID-19患者作为COVID-19组,以2020年1月7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VID-19患者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分为非重症组(218例)和重症组(84例);根据院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269例)和病亡组(33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入院时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反应指标检测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结果COVID-19组与对照组比较,NEUT#、LYMPH#、PLT计数、NLR、P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男性比例、高血压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P<0.05)。病亡组男性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生存组(P<0.05),院内生存时间、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EUT#和NLR均是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T计数是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可信区间(CI)为0.756~0.882,P<0.001],最佳临界值为6.18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63%、68.95%、35.88%、93.96%。结论NLR与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确诊至手术时间≤7 d)与晚期组(确诊至手术时间>7 d),各32例。早期组行早期手术治疗,晚期组行晚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PCT、hs-CRP、IL-6水平、预后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前、手术后、术后3 d,晚期组的PCT、hs-CRP、IL-6水平均高于早期组(P<0.05)。早期组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晚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可降低患儿PCT、hs-CRP、IL-6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提高手术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俊梅  李进香 《临床医学》2012,32(10):27-2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水平及两者的动态变化,用Sysmex-1800i检测WBC。结果新生儿败血症重症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在治疗前明显升高,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菌药物有效治疗后,PCT和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T和hs-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检测PCT和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联合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在产褥期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产褥期感染者86例,为感染组(放弃治疗2例、生存84例);正常分娩产褥期未感染者90例,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女性44例,为对照组。疑似感染时(T0)、感染24h(T1)、感染48h(T2)、感染控制时(T3)测定传统感染指标(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LBP、IL-6、TNF-α水平及未感染组、对照组对象指标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大小,明确诊断灵敏度、特异性。结果T0时,感染组WBC、PCT、LB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感染组WBC、PCT、LBP、IL-6、TNF-α水平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时,产褥感染放弃治疗者WBC、PCT、LBP、IL-6、TNF-α水平呈不断升高趋势,产褥感染生存者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个时刻,放弃治疗者水平均高于生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P、IL-6、TNF-α和LBP联合IL-6、TNF-α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580、0.714和0.829,AUC均>0.50。LBP联合IL-6、TNF-α水平检测早期诊断产褥期感染敏感度81.40%、特异性94.44%、阳性预测值93.33%、阴性预测值84.16%,均高于LBP的74.42%、74.44%、73.56%、75.28%,IL-6的60.47%、65.56%、62.65%、63.44%,TNF-α的66.28%、66.67%、65.52%、6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联合IL-6、TNF-α水平动态检测,利于提高产褥期感染早期诊断率及早期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信息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4~2015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且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8例)和无感染组(162例),检测分析两组血清中IL-6、PCT、白细胞水平的灵敏度、特异度,并检测分析感染组抗生素使用前后IL-6、PCT、白细胞水平的变化。 结果 新生儿宫内感染组IL-6、PCT、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敏感度83.3%,PCT特异度84.2%,白细胞特异度91.2%;IL-6与PCT联合诊断敏感度为90.9%。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组中IL-6、PCT、白细胞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6、PCT、白细胞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重要指标,还可在病程监测中作为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白细胞(WBC)计数共四项检测项目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3.6.1~8.31期间新生儿科败血症患儿84例,正常新生儿1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儿血清的PCT和 IL-6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 hs-CRP水平,同时用 XE-2100检测患儿全血的白细胞。结果败血症患儿的血清 PCT,hs-CRP 及 IL-6和正常新生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6.37~10.58,P<0.01),而 WBC在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5,P>0.05)。而 PCT,IL-6和 hs-CRP三项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98.81%,特异度为90.24%,高于其中任何一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 PCT在检测新生儿败血症,0.5 ng/ml≤PCT≤2 ng/ml时,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PCT>2 ng/ml时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菌感染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6.37~35.05,P<0.05)。结论 PCT,hs-CRP和 IL-6的检测可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为早期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