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肾小管分泌H~+机制紊乱和回收HCO_3-障碍,造成尿液酸化机能失常的临床综合征。可导致慢性代射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产生低钾血症、软骨病、肾结石等临床症状。自1936年认识RTA来,报道病例并不少见。国内1958年来,陆续有报道,迄今已有100多例。RTA中,以Ⅰ型RTA最为常见,且其生化改变及临床表现比其他类型更为明显。最近国内一组46例RTA的报道中,Ⅰ型RTA占40例。近二十多年来,临床及动物实验对Ⅰ型RTA的发病机理作了广泛的研究,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有关文献作一复习。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34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成人骨折22例,儿童骨折12例。新鲜骨折24例,陈旧性骨折10例。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Ⅰ型1例,Ⅱ型9例,Ⅲ型21例,Ⅳ型3例。20例成人骨折患者行单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12例儿童骨折及1例成人Ⅳ型骨折患者行克氏针固定,1例成人Ⅳ型骨折伴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损伤患者行韧带重建。术后鼓励患者主动伸屈关节,进行股四头肌、绳肌等长收缩锻炼及髌骨推移锻炼。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10~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成人平均骨愈合时间为7周,儿童为5周。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1.7±2.3)分,术后6个月评分平均为(94.4±2.8)分,所有患膝恢复健侧活动度。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可以发现并治疗关节内合并伤。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肾小管酸中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为肾脏酸化功能障碍引起的以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可因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所致,也可因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所致,或者两者皆有[1].1935年Lightwood[2]首先描述了1例儿童RTA病例.1945年Bain报道了首例成人病例.1958年董德长等川在国内首次报道RTA.  相似文献   

4.
水肿是糖尿肾病最早的临床表现之一,原因尚不明确。作者从其病理生理方面进行研究,阐明其发生机制。 63例正常人及Ⅰ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5组进行研究。Ⅰ,正常对照组(N=9);Ⅱ,无白蛋白尿组(<30mg/24hr,N=9);Ⅲ,轻度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r,N=15);Ⅳ,伴糖尿病肾病无水肿组(>300mg/24hr,N=16);V,糖尿病肾病伴水肿组(7300mg/24hr,N=14)。分别测定血浆容量和毛细血管白蛋白漏出率(transcapillary escape rate ofalbumin,Ⅰ~(125)标记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和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儿童恒牙外伤患者分型治疗效果及牙髓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儿童恒牙外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牙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牙髓预后情况。结果脱出性损伤患者牙髓坏死率(35.71%)均显著高于冠折型(2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出性损伤3级牙髓存活率(33.33%)显著低于1级(75.00%)、2级(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折型Ⅲ型(65.22%)、Ⅳ型牙髓存活率(60.00%)显著低于Ⅰ型(92.31%)、Ⅱ型(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计患牙91颗,牙髓存活66颗,总存活率为72.53%;牙髓钙化4颗,总钙化率4.40%;牙髓坏死25颗,结论对儿童恒牙外伤患者采取分型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DHS与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 9月~ 1999年 9月 ,我们采用动力髋螺钉DHS与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30例。在随访过程中 ,基本达到早期活动 ,无髋内翻畸形 ,无卧床并发症 ,双下肢各关节自主活动无明显差异。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30例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4 2~ 92岁 ,平均 6 5岁。骨折按Tronzo Evans分型Ⅰ型 8例 ,Ⅱ型 10例 ,Ⅲ型 11例 ,Ⅳ型 1例。 18例 (其中Ⅰ型 4例、Ⅱ型 8例、Ⅲ型 6例 )采用DHS作内固定 ;12例 (其中Ⅰ型 4例、Ⅱ型 2例、Ⅲ型5、Ⅳ型 1例 )采用Gamma钉内固定。术前行皮肤牵引 ,手术均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股骨近段解剖形态,为DDH患者股骨侧假体的选择及专属DDH股骨柄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9例58髋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8髋,平均年龄47.3岁;女42例50髋,平均年龄30.0岁。所有患者均摄股骨近段正侧位X线片,17例17髋行三维CT扫描。采用Osiri X v.5.8.5软件测量股骨近段相关解剖参数。结果 49例58髋股骨头均为完全脱位,脱位距离(6.09±1.04)cm;8髋(13.8%)股骨头、颈完全消失;11髋(19.0%)股骨头明显萎缩、变形,股骨颈基本消失;小粗隆中点处髓腔内径(1.53±0.29)cm、峡部髓腔内径(0.69±0.09)cm、髓腔开大指数(canal flare index,CFI)为(3.50±0.42)cm、股骨前倾角(37.0±18.2)°与国内正常人群及CroweⅠ、Ⅱ、Ⅲ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干角(132.3±9.1)°及峡部高度(11.66±2.67)cm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烟囱型髓腔占51.7%,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股骨干骺端CFI与CFI成正相关(r=0.63,P=0.00)、与股骨远端CFI无相关性(r=—0.17,P=0.21)。结论 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的股骨近段髓腔明显狭窄,前倾角增大,烟囱型髓腔比例高,与正常人群及CroweⅠ、Ⅱ、Ⅲ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设计符合其股骨近段髓腔特征的专属DDH股骨柄或定制型股骨假体。  相似文献   

8.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比较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之一,其中远曲小管性肾小管性酸中毒(dRTA)又称Ⅰ型RTA,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上除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外,常较近曲小管性肾小管性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RTA易见于肾性骨病,且易有低钾血症,是严重影响病人健康的疾病。本文就我院近3年内收住的6例dRTA进行分析,以利提高进一步诊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171例(228髋)ANFH及正常对照10例(10髋)作了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ARCO分期:Ⅰ期,12髋;Ⅱ期,101髋;Ⅲ期,108髋;Ⅳ期,7髋。经患髋对侧股动脉穿刺插入4~5 F Cobra导管,越过髂总动脉分叉,插至患侧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条件为碘必乐(300 mgI/ml)每秒1.5 ml,3幅/s,总量8~10 ml。结果228髋中有223髋有异常血管造影表现,占98%。ANFH的血管造影表现:Ⅰ型,动脉端闭塞,118髋(52%),其中Ⅰa型,动脉主干闭塞,68髋(30%),Ⅰb型,动脉分支闭塞,50髋(22%);Ⅱ型,毛细血管闭塞,21髋(9%);Ⅲ型,静脉端闭塞,19髋(8%);Ⅳ型,混合型,65髋(29%)。结论ANFH股骨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复杂的,其发病机制不可能用单一原因,如股骨头供血障碍,微循环的淤滞或静脉流出道阻塞加以解释,可能是多种因素,多阶段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带肝中静脉活体右半肝移植供者Ⅳ段肝静脉分型对术后残肝淤血和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带肝中静脉活体右半肝供者临床资料.依据Nakamura分型于术前应用IQQA-MSCT对Ⅳ段静脉分型,术中验证分型.术后2周行CT检查判断Ⅳ段淤血情况,应用IQQA-MSCT测量残肝体积. 结果 IQQA-MSCT可对Ⅳ段肝静脉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型,其分型结果得到术中证实.Ⅰ、Ⅱ和Ⅲ型Ⅳ段严重淤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40.0%和37.5%,三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004,P=0.007).术后两周左外叶体积Ⅰ型(599 ±78) ml显著小于Ⅱ型(698±40) ml(F=7.977,P=0.0l)和Ⅲ型(675 ±67) ml(F =7.977,P=0.032);而左内叶体积Ⅰ型(357±69) ml显著大于Ⅱ型(262 ±39) ml(F =6.541,P=0.005)和Ⅲ型(273 ±33) ml(F =6.541,P=0.014).Ⅰ型Ⅳ段再生比例显著大于Ⅱ型(F=4.14,P=0.027)和Ⅲ型(F=4.14,P=0.04);与之相反Ⅰ~Ⅲ段的再生比例则是Ⅰ型显著小于Ⅱ型(F =5.577,P=0.005)和Ⅲ型(F=5.577,P=0.047);而3组残肝的再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1,P=0.173).残肝体积与术前全肝体积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7,P=0.561).结论 IQQA-MSCT是良好的活体肝移植供体评估方法.Ⅳ段肝静脉解剖分型与带肝中静脉活体右半肝移植残肝淤血相关,Ⅰ型淤血程度最轻.残肝淤血对所累及肝段再生有不利影响,但不影响残肝总体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新的分型方法———301分型,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根据后凸顶点位置不同将AS后凸畸形分为4种类型:腰椎型(Ⅰ型)、胸腰椎型(Ⅱ型)、胸椎型(Ⅲ型)及颈椎或颈胸交界型(Ⅳ型),除Ⅰ型外其他各型分为2个亚型:腰椎尚存在前凸为A亚型,腰椎出现后凸为B亚型。依据该分型方法对309例在我院接受脊柱截骨术治疗的AS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分型,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由5位脊柱外科医生分别根据该分型标准对随机抽取的30例AS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型,2周后此5位医生对打乱秩序的相同资料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结果:按照301分型方法将AS后凸畸形分为4型共7个亚型,309例患者中,Ⅰ型52例(16.8%);Ⅱ型223例(72.2%),其中ⅡA型153例,ⅡB型70例;Ⅲ型33例(10.7%),其中ⅢA型25例,ⅢB型8例;Ⅳ型1例(0.3%),为ⅣB型。观察者间可信度为73.3%~86.7%,Kappa系数为0.761~0.847,可重复性为83.3%~93.3%,Kappa系数为0.821~0.925。结论 :应用301分型方法对AS后凸畸形分型简单易行,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髋臼畸形程度与手术学习曲线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臼杯安装位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0例(144髋)初次行THA的成人D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之前收治53例(59髋),之后收治77例(85髋)。男32例,女98例;年龄31~83岁,平均61岁。单髋置换116例,双髋置换14例。CroweⅠ型48髋,Ⅱ型57髋,Ⅲ/Ⅳ型39髋。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内复查骨盆标准前后位X线片,采用medi CAD软件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髋臼假体骨性覆盖率;计算髋臼实际旋转中心、理想旋转中心分别至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之差(竖直距离)以及水平距离,评价臼杯位置合格率。结果与2013年-2015年组同一类型患者相比,2008年-2012年组CroweⅠ型患者臼杯前倾角显著减小、臼杯位置合格率降低,Ⅱ型患者水平距离增大、臼杯位置合格率亦降低,Ⅲ/Ⅳ型患者臼杯前倾角减小、水平距离增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oweⅠ、Ⅱ、Ⅲ/Ⅳ各型中,2008年-2012年组和2013年-2015年组竖直距离均随着髋臼畸形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DDH患者初次行THA时,臼杯安装位置不良风险较高,需要术前仔细评估髋臼畸形特点,不断总结手术经验,提高臼杯安装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肝静脉合干以及在下腔静脉(IVC)注入的解剖与分布,从规范背驮式肝移植技术角度将其分型.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248例背驮式肝移植(PBLT)资料.在移除病肝时观察每例患者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合干以及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观察肝短静脉在第三肝门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结果 本组248例肝病切除术中观察到肝静脉合干及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为:左中肝静脉合于142例、右中肝静脉合干54例、三支分别注入34例(18例非水平轴面注入IVC,16例同水平轴面注入IVC)、三支肝静脉合干14例、各肝段肝短静脉分别注入4例.作者按肝静脉合干及注入IVC解剖情况将其分为五型:Ⅰ型(左中合干型)57.2%、Ⅱ型(右中合干型)21.7%、Ⅲ型(三支合干型)5.6%、Ⅳ型(分别汇入型)13.0%(其中ⅣA型16例,占6%,为同轴水平汇入;ⅣB型18例,占7%,为非同轴水平汇入)、Ⅴ型(肝段型)1.6%.结论 Ⅰ、Ⅱ、Ⅲ型可常规行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Ⅳ型(ⅣA型)有近50%的肝静脉同轴水平注入IVC(同轴水平注入IVC占本组病例6%),可三支成型常规行经典背驮式肝移植(CPBLT).ⅣA型常规行CPBLT效果好.部分Ⅳ型(ⅣB型)和Ⅴ型仅能行供、受体IVC端侧或侧侧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APBLT),或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classic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COLT),亦可结扎或缝扎各HV分支,在供、受体IVC后、前正中行梭形切口或三角型开孔吻合.根据HV合干与非合干汇入IVC的解剖状况,将其分型,并根据HV分型可规范PBLT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拟探究3D打印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Crowe各型成人DDH患者共20例,CroweⅠ型2例,CroweⅡ型2例,CroweⅢ型8例,CroweⅣ型8例。所有患者制造出与实体1∶1的髋关节模型,并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并按方案实施手术。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和患者患髋的功能指标(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5.25±20.42)min,下床时间为术后(2.90±0.72)d,平均住院时间为(15.35±5.95)d。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术前平均(51.30±8.02)分,末次随访(86.50±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为(5.51±1.19)分,末次随访为(1.05±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Ⅲ/Ⅳ型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春市35~85岁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 Ⅰ、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Bsm Ⅰ和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将230例受试者分成绝经组和未绝经组,观察两组各基因型分布特征,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bb占83.9%、Bb占12.6%、BB占3.5%,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B等位基因频率为9.8%;Fok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ff占18.3%、Ff占43.9%、FF占37.8%,f等位基因频率为40.2%,F等位基因频率为59.8%,两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1.283,P=0.125;χ2=0.96,P=0.342);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各基因型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m Ⅰ位点在未绝经组和绝经组中各基因型BMD无差异(P0.05);Fok Ⅰ位点ff型BMD较FF型和Ff型低,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中ff型与FF型比较,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的230例35~85岁汉族女性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以bb型为主,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各基因型骨密度无差异;Fok Ⅰ位点ff型有较低的BMD,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绝经后女性中ff型与低BMD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手术中改良Kugel修补术与Lichtenstein修补术的临床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8月149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型2例,Ⅱ型12例,Ⅲ型119例,Ⅳ型16例;直疝50例,斜疝99例;均采用改良Kugel修补术(改良Kugel组)。以同期行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的171例腹股沟疝患者(Lichtenstein组)作为对照,其中Ⅰ型4例,Ⅱ型13例,Ⅲ型141例,Ⅳ型13例;直疝60例,斜疝111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Kugel组手术时间较Lichtenstein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补片感染率、阴囊水肿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6~24)个月。改良Kugel组与Lichtenstein组腹肌沟疝复发率分别为0.67%和4.68%,均为Ⅲ、Ⅳ型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Ⅱ型腹股沟疝患者,改良Kugel修补术与Lichtenstein修补术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而对于Ⅲ、Ⅳ型患者则更宜选择改良Kugel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正>肾小管酸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肾小管-间质病变中常见的重要表现之一[1]。按肾小管功能障碍不同分为4型:远端型(Ⅰ)、近端型(Ⅱ)、混合型(Ⅲ)、高血钾型(Ⅳ),临床上以Ⅰ型和Ⅳ型最多见[2]。Ⅰ型肾小管酸中毒(dRTA)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管泌H+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管不能酸化尿液,出现以高氯性代谢酸中毒以及尿p H值偏高,伴血钾、钙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3],成人临床症状大都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盆矫正法联合矫形鞋辅助治疗Ⅲ、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集通过CT或MR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符合Ⅲ、Ⅳ型的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年龄26~60岁),女34例(年龄22~60岁);Ⅲ型30例,Ⅳ型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腰盆矫正手法联合矫形鞋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腰部斜板法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同体位下拍摄腰椎正侧位及骨盆正位DR片,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骨盆倾斜度、腰椎侧凸角,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的JOA评分,并将所得数据统计分析。矫形鞋制作:患者着平底鞋,将髂嵴较低侧下肢所穿鞋,鞋底增高,使患者髂嵴连线与地面平行,保持骨盆的正常位置。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骨盆倾斜度分别为(2.59±0.22)、(2.51±0.20);腰椎侧凸角度分别为(9.29±0.49)、(9.07±0.29);JOA评分分别为(15.17±0.44)、(16.60±0.39);治疗后骨盆倾斜度分别为(1.04±0.09)、(2.09±0.19);腰椎侧凸角为分别(2.55±0.29)、(3.25±0.22);JOA评分分别为(22.40±0.69)、(23.33±0.5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腰盆矫正手法联合矫形鞋治疗Ⅲ、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HA解剖重建髋臼旋转中心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102例(118髋) DD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65例;年龄32~71岁,平均(66.35±4.65)岁。依据Crowe分型Ⅰ型60例(65髋),Ⅱ型28例(34髋),Ⅲ型9例(12髋),Ⅳ型5例(7髋)。记录比较各Crowe类型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失血方面随Crowe分型等级增加而增加,Crowe I、Ⅱ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oweⅢ、Ⅳ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owe I、Ⅱ型与CroweⅢ、Ⅳ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CroweⅡ型组术后出现脱位1例,在全麻下一期行手法复位,余患者未出现脱位等早期并发症。118髋随访2~8年,平均(5.94±2.06)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再发生髋关节脱位、骨折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各Crowe分型组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双侧下肢长度差值均显著减少,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 Harris评分依各Crowe分型等级增加而减少,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疼痛、Trendelenburg征均为阴性。无假体松动、断裂。[结论]成人DDH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在解剖位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成骨不全是一种遗传病,由编码Ⅰ型胶原的基因的突变导致。成骨不全的Sillence分类(Ⅰ~Ⅳ型)是根据该病的临床特征进行的分类。一项临床试验纳入成骨不全的成人,我们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获得其全身影,可见广谱的骨骼表现,从骨骼轻度异常(患Ⅰ型成骨不全的38岁妇女)到严重变形(患Ⅲ型成骨不全的40岁男性)。在大多数成人患者中,可见脊柱侧弯。一位患者的股骨和胫骨中有矫形棍,另一位患者桡骨中有一支矫形棍(箭头)。一位患者在18岁时因多发性骨折接受了双腿截肢术,两位患者的膝部存在骺生长板断裂的典型证据(“爆米花样骨骺”)(箭头)。在围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