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伽玛刀是一大型的医疗设备 ,因此维护与保养比较复杂。在我院头部伽玛刀半年多运行的过程中 ,治疗病人 5 2例 ,维护与保养的体会如下。(1)伽玛刀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做到进入伽玛刀机房要换鞋 ,机房每日清扫 ,每天开机房内恒温恒湿机和换气扇 ,保证机房有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保证机房内空气新鲜 ,每周擦拭机器上的灰尘 ,每个月对床体的各定位、限位开关进行检修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对X、Y、Z轴定位标尺上螺丝、螺杆以及床滑道进行润滑 ,保证定位的精度 ,每月对伽玛刀进行一次焦点形状和焦点剂量率测试 ,以保证射线辐照的精度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身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通过对72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观察,给予多阶段、个性化护理。结果 在伽玛刀治疗的不同阶段,给予患者及时、恰当的身、心护理,大部分患者能较顺利地完成伽玛刀治疗。结论 在肿瘤病人的全身伽玛刀治疗中,临床观察和护理对于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伽玛刀治疗后细胞凋亡水平和增殖活性时程变化,方法:将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12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伽玛刀治疗组,于治疗后不同时程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观察其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伽玛刀治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并于伽玛刀照射后48h达到高峰。随时间逐渐下降;治疗组肿瘤内PCNA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随时间PCNA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结论: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除细胞坏死外,肿瘤细胞增殖水平下降和细胞凋亡也是伽玛刀治疗胶质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泌乳素瘤(PRL)的临床疗效及MRI的影像学变化。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PRL伽玛刀治疗后的MRI随访影像资料,平均随访期32.5个月(12~96个月),评价MRI在PRL伽玛刀治疗后影像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 78例中肿瘤完全消失35例(占44.9%),肿瘤体积缩小37例(占47.4%),体积无变化6例(占7.7%),肿瘤总控制率100%。2例肿瘤伽玛刀治疗后3和9个月出现一过性坏死肿胀。临床症状总改善率为73例(93.6%),其中12个月以内改善率为62例(79.5%)。结论 伽玛刀治疗PRL能够很好地控制肿瘤生长和PRL过量分泌,这种作用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治疗技术是近20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针对人体各部肿瘤的一种无创性治疗技术,伽玛刀治疗前必须将患者的肿瘤区域进行CT定位扫描,然后将扫描后得到的图像储存光盘内,在治疗前将光盘内图像提取对肿瘤制定治疗计划;因此,CT扫描定位的好坏,直接影响伽玛刀的定位,也就是说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所以CT扫描定位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体部伽玛刀治疗复发性前列腺癌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31例复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伽玛刀治疗以60%~7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剂量每次3.8-5.0Gy,治疗次数为10~13次,总放射剂量41.8~55.0Gy.每日或隔日治疗。其中,13例同时及伽玛刀治疗后配合内分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期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达到完全缓解19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达到部分缓解10例;结束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总的有效率为74.2%(23/31)。3年总的生存率为61.3%。配合内分泌药物治疗和未配合内分泌药物治疗的3年生存率分别是61.5%和61.1%。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结论对复发性前列腺癌采用伽玛刀治疗是较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伽玛刀照射后AQP4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伽玛刀照射尾状核头部(100Gy,4mm)制成大鼠脑水肿模型。观察时间点选定于照射后1、3、7、15、30和45d。干湿比重法检测脑含水量,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AQP4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AQP4及其mRNA在软脑膜下星形胶质细胞、脉络膜丛、室管膜及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胞膜上均有表达。照射后,上述部位AQP4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强,30d达高峰。AQP4 mRNA及AQP4,AQP4与脑含水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伽玛刀照射大鼠尾状核后,可促使特定区域内AQP4及其mRNA表达增加,其意义之一可能在于参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随着CT、MR、SPECT、PE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颅内解剖学靶点如三叉神经、杏仁核、苍白球、VL核、扣带回及内囊前肢可获准确定位,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技术更趋于完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伽玛刀治疗再次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头部伽玛刀(γ刀)是从一个科学理念开始,不断吸纳多学科先进成果(尤其计算机技术),确立了其在神经外科的地位,目前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影像技术和放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展了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采用微侵袭的方法治愈了大批病人,今将头部伽玛刀及影像定位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的失误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方法 对3年来近2000例患者定位治疗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总结出体部伽玛刀避免定位治疗失误的方法。结论 全身伽玛刀定、摆位操作复杂,要求准确度高,对新开展此项工作的技师可能会出现各种失误,因此,掌握避免定位治疗失误的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ET确定致痫灶,对59例难治性癫痫病例进行伽玛刀治疗。结果其中41例经过12个月以上的随访,有效率达到82.9%,所有病例治疗后未发现任何功能损害。结论伽玛刀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首创的体部伽玛刀治疗胸、腹、盆腔的恶性肿瘤定位治疗及护理疗效,材料与方法:2001年7月到2003年9月我院应用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腹腔、胸腔、盆腔内恶性肿瘤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59.1岁,经治疗、护理、观察,确认全身伽玛刀是放疗技术的一大进步.它比普通放疗精确度高,正常组织受量小,无须开刀又下麻醉,没有开刀和麻醉的风险及并发症,从而实现了高精度,高剂量,带来了高疗效.低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体部伽玛刀是目前新型的立体放射治疗的系统 ,因其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和周围组织受剂量少的特点而为临床上所接受 ,影像手段是体部伽玛刀治疗前后评价的重要方面 ,本文就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评价疗效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拉克囊肿(Rathke's cleft cysts,RCCs)的效果,并讨论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3月对7例RCCs进行伽玛刀治疗.MRI检查均具有典型的RCCs特征.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22.6~40.0 Gy(平均32.5 Gy),周围剂量9.0~20.0 Gy(平均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颅眶区恶性肿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伽玛刀治疗颅眶区恶性肿瘤 2例 ,随访 3个月 ,观察了眼睛疼痛、球结膜水肿 ,突眼消退与CT复查肿瘤缩小吸收情况。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当日剧烈疼痛缓解 ,眼睛胀痛、球结膜水肿逐日减轻 ,眼球突出在 1个月后开始回缩 ,CT复查肿瘤缩小吸收。结论 伽玛刀治疗颅眶区肿瘤创伤小 ,止痛明显 ,保留眼球 ,近期效果良好 ,可以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PET引导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痫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痫,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笔者在1996-2003年对原发性难治性癫痫病例进行伽玛刀治疗,其中随访6个月以上共7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伽玛刀体模剂量分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伽玛刀体模剂量分布的模拟研究李树炎刘小伟医学影像技术(特别是MR、CT)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病灶的三维空间定位达到很高的精度,同时更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伽玛刀用多方向窄束γ射线进行聚焦照射,在聚焦点上形成一个高的剂量球,而在偏离焦点的一定...  相似文献   

18.
体部伽玛刀无创伤、无痛苦、无出血、无感染、不开刀、不麻醉,它可治疗肺瘟、肝癌、胰腺癌、食道癌、子宫癌等体内肿瘤,在伽玛刀实施过程中,准确的定位是治疗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2004年我院引进体部伽玛刀,目前我们已扫描定位1172例,均用GEprospeed Al螺旋CT机,从中我们也积累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拉克囊肿(Rathke′s cleft cysts,RCCs)的效果,并讨论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3月对7例RCCs进行伽玛刀治疗。MRI检查均具有典型的RCCs特征。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22.6~40.0Gy(平均32.5Gy),周围剂量9.0~20.0Gy(平均13.4Gy)。结果治疗后随访5~96个月(平均31.1个月),所有症状均于治疗后3~6个月恢复,无新的内分泌症状出现。伽玛刀治疗后MRI复查显示RCCs明显缩小2例(分别为治疗后11个月和15个月),完全消失5例(分别为治疗后96、60、12、19、5个月,平均38.4个月)。结论伽玛刀治疗RCCs的临床结果显示出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也证实了RCCs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伽玛刀治疗体部疾患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 1年Leksell教授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概念。1 96 8年Leksell和BorjeLarson合作 ,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伽玛刀[1] 治疗颅内疾患 ,取得了较好疗效 ,确立了伽玛刀在神经外科的地位。 1 996年 ,我国深圳奥沃国际公司在剖析瑞典静态式伽玛刀的基础上 ,设计研制了世界第一台旋转式体部伽玛刀 ,并于 1 998年 9月 2 3日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开始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1 999年 1 2月通过国家医药管理局正式注册生产后 ,至今已有 1 6台体部伽玛刀分布于全国各地 ,治疗体部肿瘤的范围亦不断扩大 ,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 ,现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