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早在1933年Stoks和Karns就指出了饮食在大肠癌病因学中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流行病学特别是移民流行病学的调查及实验研究,有力提示了饮食与大肠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高脂、高牛肉和低纤维饮食;明确证实了某些胆汁酸对实验动物的促癌作用;着重指出肠菌群在胆汁酸转化为促癌形式以及在致癌物激活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发现饮食脂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提示饮食既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又改变了肠菌群的组成及细菌酶的活性,从而提出饮食因素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高脂肪饮食与大肠癌发病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及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前三位和第五位。因此在我国研究消化道癌的发病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七五”和“八五”期间研究人员对食管癌和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胃癌和大肠癌病因发病机制研究也显露出可喜的苗头。现将主要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与大肠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人群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表明遗传和营养构成其发病基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干预试验显示,维生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研究的角度,总结了膳食维生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免疫学研究发现,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1].因而,有学者提出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与多种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异常有关.现将自身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精神分裂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等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脑成像技术在临床研究工作中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该病在神经生化基础中的研究。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神经生化病因也只是多位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假说。即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谷氨酸生化假说;谷氨酸系统与多巴胺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 5-HT)假说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治疗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第3~5位,并呈逐渐上升趋势。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病情发展缓慢,发现时多为晚期。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重要的防治研究方向。大肠癌是一个多因素,内外因交互作用并且多阶段发生发展的疾病。大约1/3大肠癌具有遗传背景,为一组遗传易感人群,因而难以从单一病因进行干预阻断。大肠癌的发病过程可从粘膜增生至腺瘤癌变及浸润的阶段性演进,可长达十余年,具有较明显的癌前及早期阶段病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因此,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肠癌防治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大肠癌发病率日渐增高,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总的10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如何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关键在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病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病因机制出发干预、阻断肿瘤的发生发展.这也成为我国大肠癌防治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对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较大,目前对于PSH的发病机制研究还不透彻。本文回顾了PSH的病因,包括创伤性脑损伤、缺氧性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的脑损伤、颅脑感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和其他一些较少见的病因。本文还介绍了有关PSH发病机制的癫假说、断连假说和新提出的神经内分泌假说,为PSH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人乳头瘤病毒致宫颈癌假说的理论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因研究是疾病防治的必要前提。与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宫颈癌病因研究也是以假说的形式不断向前推进的。近年来,在以往漫长的宫颈癌病因研究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致病假说,为宫颈癌的防治投射了令人振奋的熹微晨光。 宫颈癌的病因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意大利医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1 56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71例(4.55%),青年组617例(39.53%),中年组572例(36.64%),老年组301例(19.28%)。全部病例经非急诊结肠镜检查和急诊结肠镜检查确诊。结果其中前5位病因是溃疡性结肠炎457例(29.28%)、大肠癌270例(17.3%)、痔疮243例(15.57%)、大肠息肉226例(14.48%)、结肠炎200例(12.81%)。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在青年组中所占比例较高,大肠癌在老年组较高,大肠息肉在儿童组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下消化道出血首要病因是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是儿童组常见病因,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故应提高青年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大肠癌随年龄增长发病增高。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急诊肠镜检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大肠腺瘤性息肉和大肠癌的地理分布十分近似,大肠癌发生率与腺瘤的流行相平行,腺瘤患者的年龄曲线高峰比大肠癌病人提早5~10年,大于2cm的腺瘤恶变成癌的危险性高达50%以上。Morson等曾提出腺瘤-癌序列假说,他们认为大多数大肠癌的发生需经腺瘤阶段。在人群中检出腺瘤性息肉,并予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高危人群中癌胚抗原阳性的情况,观察中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方法 用癌胚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 在1012例中老年人中只有56例阳性,占5.53%.结论 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及时的治疗,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丹  黎万荣 《医学综述》2008,14(4):595-597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近年发病有增加趋势。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案甚多,尚未统一,对该病的早期诊治,有望改善预后。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途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笔者在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解放后,全国许多地区对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应用血清甲种胎儿蛋白检测,广泛开展普查,以作出早期诊断,应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更有效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妙 《医学综述》2011,17(1):88-90
大肠癌病死率在全球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位于第4位,就诊时有15%~35%的患者已发生转移,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目前对大肠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肠癌转移相关标志对大肠癌转移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等方面。诸多研究发现,大肠癌转移涉及许多分子机制,大肠癌复发转移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解大肠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既有助于提高大肠癌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又对大肠癌微转移患者的复发、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以期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永成  许岸高 《医学综述》2005,11(7):615-616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对人类危害严重。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肠癌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广泛探索,但迄今病因未明,而发病率和病死率却逐年上升,治愈率提高不大。因此,对其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深入研究、做好阻断病因措施的一级预防具有深远意义。现对大肠癌的流行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年来大肠癌发病变化趋势。方法:检索出近5年的40篇大肠癌医学论文,对其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大肠癌当前发病特点。结果:1.大肠癌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趋势。2.老年患者比例增加,发病年龄趋向老年化。3.发病部位由直肠向结肠迁移。4.多发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增多。结论:认识和掌握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的变化趋势,减少医源性和自身性延误,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抑郁症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从神经生化研究、神经内分泌研究、神经可塑性研究等方面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主流假说进行简单阐述,以拓宽对抑郁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肠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在中国的发病也日益增加。目前,大肠癌的早期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晚期的治疗以放疗和化疗为主,但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有明显改善人体机能的作用,对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尤以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为主。因此该文对四君子汤加减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孟卫 《医学综述》1999,5(2):58-59
<正>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大肠癌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男性居第5位,女性居第6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病因尚未十分明了。减少大肠癌发病率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前,早期诊断、改善预后仍为大肠癌防治研究工作的重点。由于早期大肠癌往往无症状,且大肠癌症状与进展和预后并无必然联系,因此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