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和病理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发病灶22例,多发病灶4例,共31个病灶,均位于后颅窝内,其中右侧小脑半球14个,左侧小脑半球9个,4脑室下方小脑下蚓部2个,延髓4个,4脑室2个。19个病灶呈囊结节型、1个病灶呈囊肿型、11个病灶呈实质型或偏实质型。病灶囊性区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区T1WI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其中12个病灶内见稍短T1信号,增强示实性区明显强化,囊性区无强化,3个囊结节型病灶囊壁轻度强化。DWI实性区呈低信号。MRS示胆碱峰明显升高,肌酸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明显减低或接近消失,可见高尖的脂质及乳酸峰。结论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常规MRI及功能成像表现均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其定位、定性均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5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的MR平扫、增强、DWI及ADC图表现。结果15例共22个囊性转移灶,囊壁在T1WI、T2WI呈等或低信号,囊液T1WI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信号亦高于脑脊液;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DWI图呈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87±0.24)×10-3mm2/s。结论囊性脑转移瘤DWI图、ADC图、囊内信号、囊壁增强的MR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SS的11例患者的CT、MRI资料。11例中,5例接受CT检查,6例接受MR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理结果为低级别ESS 9例,未分化肉瘤2例。11例病灶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宫腔内7例、肌壁间4例,其中类圆形肿块8例、不规则形肿块3例,病灶最大径(9.18±1.36)cm,肿块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7例;病灶CT、MRI表现以实性为主4例、呈囊实性6例、以囊性为主1例。CT平扫示5例病灶实性部分密度均近似于或低于子宫肌层,其中4例病灶密度不均,1例密度均匀。MRI平扫示6例病灶ADC图信号均减低,其中5例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且DWI呈明显高信号,另1例(以囊性为主)呈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且DWI呈中心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持续性强化,1例以囊性为主的病灶未见强化。8例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6例肿瘤浸润、破坏子宫深肌层。11例中,伴子宫腺肌症2例、子宫肌瘤5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5例、宫腔内积血1例、输卵管积液2例。结论 ESS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MRI鉴别诊断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与浆液性囊腺瘤(S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SBOT和40例SC,对比其术前MRI表现。结果 30例SBOT共39个病灶,21例累及单侧、9例累及双侧卵巢;T1WI中25个病灶呈低信号、9个呈稍高信号、5个呈混杂信号,T2WI中均呈高信号,其中4例7个病灶为实性。40例SC共43个病灶,37例累及单侧、3例累及双侧卵巢;T1WI中37个病灶呈低信号、6个呈稍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SBOT与SC累及侧别、分房数目、囊壁或分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个SBOT病灶中,31个可见囊内壁结节,增强后轻-中度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上升型或平台型;43个SC病灶中,11个可见囊内壁结节,增强后轻度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上升型。SBOT与SC壁结节最大径、表观弥散系数(ADC)、最大增强幅度(MRE)、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壁结节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OT、SC的MRI表现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CSP患者的MRI特征,比较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13例早期CSP于MRI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切口瘢痕处,瘢痕于MR平扫T1WI和T2WI呈低信号。9例妊娠囊呈类圆形囊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呈不规则团块状病灶,其中3例T1WI呈混杂高、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低信号。7例DWI中,5例妊娠囊D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2例妊娠囊DWI呈不均匀低信号,ADC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均可见妊娠囊囊壁呈环形强化。13例病理检查镜下均可见滋养叶细胞、绒毛及蜕膜组织。结论 CSP的MRI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脾脏淋巴管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CT平扫+增强15例,MRI平扫+增强6例,^18F-FDGPET/CT扫描1例。结果脾脏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1)单发病灶13例,多发4例,淋巴管瘤病1例。单个病灶最大径15.8cm,最小径〈1.0cm。单发病灶多为分叶状,多发和淋巴管瘤病为大小不等类圆形。(2)12例为水样低密度,3例为实性稍低密度。3例多发病灶可见钙化。增强后囊内容物无强化、间隔轻度强化,实性病灶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3)MRI:囊内容物呈T1WI低、T2WI高亮或高信号,间隔呈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4)1例PET/CT检查^18F—FDG未见异常摄取。结论根据脾脏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建立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早期MRI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32个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灶常规MRI及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MRI检出32个癌变灶中的25个,检出率78%;25个病灶中,在T1WI上呈略高信号13个,等信号7个,略低信号5个;T2WI上呈略高信号的病灶6个,8个呈等信号,11个表现为"结节中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21个病灶明显强化;7个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结论: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早期MRI表现具有典型特征,对帮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病理分析(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病理、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对照病理,分析其在超声、CT及MRI上的表现.结果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超声表现为内部回声欠均匀的低回声结节;CT表现为边缘清楚、无强化的低密度灶,在MRI的T1WI及T2WI分别呈低信号及等信号,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有细环状轻度延迟强化的包膜.组织病理显示全部为凝固坏死结节,外周薄层纤维包膜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少数的中性白细胞浸润.结论 平扫加动态增强MRI能良好反映孤立性坏死结节的病理特征,其表现具有高度的诊断特异性,据此可以与炎性假瘤、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肝癌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为提高MCRCC的术前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CRCC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病灶均位于肾皮质内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向表面隆起或突入肾窦,边界较清楚伴肾轮廓改变;(2)病灶囊壁及间隔多薄而清晰,形态规则,少见强化且无明显实性结节;(3)CT平扫病灶呈液性低密度,可见稍高于水样密度影,动态增强扫描囊性病变壁及分隔呈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4)MRI囊腔边界清晰T1WI呈低信号、T2WI囊壁呈高信号,分泌期囊壁、间隔强化最明显。结论 CT和MRI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正确诊断有显著优越性,为提高MCRCC的术前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 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AWE患者。结果 12例均为单侧病变,位于剖宫产手术横切口附近;11例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1例呈类圆形、边界清晰;11例呈囊实性,1例为囊性病变;囊实性病变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为高低不等混杂信号,囊性病变呈较均匀T1WI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等/稍高信号;增强MRI囊性病变及囊实性病变的囊性成分均未见强化,实性成分见较明显强化,病变范围较平扫增大,边缘不规则,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结论 剖宫产术后AW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附睾结核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单纯性附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在35例附睾结核患者中通过尿路影像学检查无肾结核及尿抗酸杆菌检测阴性者,定义为单纯性附睾结核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强化抗结核治疗,即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或乙胺丁醇(EB)联合用药,2周后行病灶切除术,术中均行附睾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继续常规抗结核治疗6~9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5年,16例无异常情况,3例分别于术后3、3.5、5年出现泌尿系结核感染,1例于术后3.5年出现对侧附睾结核。结论:单纯性附睾结核可能为唯一或早期泌尿生殖系结核首发的表现,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进展期胃癌MRI影像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志愿者和3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进展期胃癌胃壁呈不均匀增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累及浆膜者浆膜面模糊、毛糙,部分于T1WI反相位可见病灶处胃壁与胃周脂肪间低信号带中断,侵及邻近器官者胃周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表现为不规则强化和分层强化两种类型。结论当胃壁不均匀增厚并信号异常,胃周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增强扫描出现不规则强化或分层强化时对进展期胃癌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常规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34例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常规T1WI、T2WI、DWI及增强表现,所有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神经鞘瘤15例,副神经节瘤11例,节细胞瘤8例。结果 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易产生囊变,神经鞘瘤囊变多位于病灶中心,副神经节瘤囊变多位于病灶周边,神经鞘瘤出血明显多于其他两者(P<0.05),神经鞘瘤及副神经节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节细胞瘤在形态上呈不规则形;三种病例在DWI上均呈稍高信号,部分囊变出血呈混杂信号,DWI信号强度及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神经节瘤强化最明显,神经鞘瘤其次,节细胞瘤轻度强化。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常规T2WI及T1WI对病灶形态、大小显示较好,T2WI对显示囊变、T1WI对显示出血具有优势,DWI鉴别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守国  赵晓梅  柯祺 《中国骨伤》2006,19(9):553-555
目的:研究发生于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区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区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分析病变的MRI形态、平扫与增强的信号特点。结果:14例15个病灶,滑膜腱鞘巨细胞瘤7例,肿块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5例,高信号肿块内有含铁血黄素低信号灶2例,轻度或不强化。髌下脂肪垫内海绵状血管瘤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明显强化。囊肿4例,T1WI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强化。滑膜纤维脂肪瘤2例,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区可发生多种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以滑膜腱鞘巨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滑膜囊肿多见。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不失为术前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化脓性肌炎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化脓性肌炎患者的MRI表现。检查序列包括SET1W、TSET2W、STIR,其中4例同时接受增强SET1w扫描。结果8例中1例发生于腰大肌,余7例均发生于下肢肌肉。MRI显示所有8例受累肌肉弥漫性肿大,T2WI表现为较明显不均匀高信号,STIR为明显高信号;T1WI呈与邻近肌肉等、稍低或稍高信号改变,邻近肌间隙水肿。4例病灶中见单个或多个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脓肿形成,周围脓肿壁在T1WI上为相对高信号。增强扫描中2例受累肌肉呈明显弥漫性强化,2例脓肿形成呈环状强化,脓腔及小的炎性坏死区无强化。结论MRI可清晰显示化脓性肌炎病变部位、特点及范围,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证实的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MRI影像上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T1WI均匀或不均匀降低,T2WI均匀或不均匀增高;动态增强扫描见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时期进行性的轻度强化,胰腺周围可见包膜样环状强化影,强化程度略低于胰腺实质;胰管不均匀狭窄。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下肢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报告2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SFT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2例患者均接受MR检查,1例接受X线检查。结果2例病变均主要位于大腿股二头肌内,MR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T1WI呈等低或等信号,T2WI信号混杂,可表现为高、稍高和低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实质强化明显。X线平片1例未见骨质破坏。结论下肢SF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是其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且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75例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结果形态学分型:团块型54例,结节型21例,囊实混合型0例。肿块形状:圆形3例,卵圆形9例,不规则形63例。边缘:不规则66例,规则9例;呈微小分叶状56例。肿块内有钙化者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MRI的T1WI呈低信号(65例)或等信号(10例),T2WI呈低信号(3例)或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72例),增强后大部分呈均匀强化(64例),部分呈不均匀强化(11例)。结论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成像特征,可为临床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An unusual case of tuberculous epididymitis occurring 35 years after renal tuberculosis is reporte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is delayed presentation of the epididymal lesion are discussed. This cas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dequate treatment as well as 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genitourinary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