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颈部淋巴管瘤误诊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1 左颈部囊性块影累及左上纵隔。图2 左颈部囊性肿块。  淋巴管瘤是较少见淋巴管源性良性病变,我院误诊2例,现报道如下。例1 男,2岁,咳嗽、咳痰发热7d,左颈部肿大伴气促入院。体检:神清,气促,左颈部包块、有波动感。两肺呼吸音清,可及痰鸣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表现:左上纵隔肿块,边缘清晰,未见明显分叶,其内无钙化,考虑前纵隔良性占位病变。CT示左颈部及左纵隔块影,约10cm×9cm大小,边缘光滑,CT值约49HU,考虑:①左甲状腺占位病变;②纵隔海绵状血管瘤。胸外科会诊考虑颈部及纵隔占位病变:①纵隔海绵状血管瘤;②纵隔…  相似文献   

2.
彭晋  吴贵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8):826-826,833
患者男性,29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17天入院。无胸、背痛及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胸透及胸部CT:右后下纵隔类圆形占位,密度较均匀,CT值20~22HU,肿物不随呼吸运动活动。CT诊断:右后下纵隔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图1,2)。于全麻下行右后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右后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讨论:纵隔支气管囊肿属先天性异常,为前肠囊肿的一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大部分位于气管、支气管周围,多在隆突下和右气管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胸痛,无症状…  相似文献   

3.
卵黄囊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原发于纵隔者实属罕见,笔者收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道如下。患者男,27岁。入院前2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时加重,无咳嗽、咳痰,无眼睑下垂、四肢乏力,无发音困难、饮水呛咳。患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影像检查:胸部SCT显示前纵隔肿块,密度不均匀,其边缘及内部呈线条状强化,大血管隆突及双主支气管受压向后移位(图1,2)。诊断意见:前纵隔占位,考虑侵袭性胸腺瘤。术中所见:肿块位于前上纵隔并侵入右侧胸腔,呈菜花状,大小约为20cm×12cm×10cm,质硬,侵及胸腺、…  相似文献   

4.
卵黄囊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原发于纵隔者实属罕见,笔者收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道如下。患者男,27岁。入院前2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时加重,无咳嗽、咳痰,无眼睑下垂、四肢乏力,无发音困难、饮水呛咳。患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影像检查:胸部SCT显示前纵隔肿块,密度不均匀,其边缘及内部呈线条状强化,大血管、隆突及双主支气管受压向后移位(图1,2)。诊断意见:前纵隔占位,考虑侵袭性胸腺瘤。术中所见:肿块位于前上纵隔并侵入右侧胸腔,呈菜花状,大小约为20cm×12cm×10cm,质硬,侵及胸腺…  相似文献   

5.
讨论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纵隔良性肿瘤 ,占纵隔肿瘤和囊肿总数的 3 .85 % [1] ,其形成可能与淋巴管、体静脉吻合异常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有关 ,也可来源于颈部淋巴管原基 ,于心包下降时被带入胸内 ,故可见于纵隔各处 ,多位于前纵隔中上部 ,肿块大小不一 ,可单房或多房或呈蜂窝状 ,分为颈 -纵隔型、腋 -纵隔型、纵隔型及颈 -腋 -纵隔型 4种类型。多无临床症状 ,尤其是纵隔型常为X线检查偶尔发现胸片多数表现为边缘光整的纵隔肿块 ,无纵隔移位 ;CT显示肿块为囊性 ,边界清晰 ,无周围侵犯[2 ] ,本例即是 ,术前误诊为心包囊肿 ,分析误…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7岁。查体:发现右上纵隔增宽1个月余,无明显临床症状。胸部正侧位片示:主动脉弓部右上纵隔旁有3.6cm×7.5cm肿块,病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内无明显钙化。CT检查:右上纵隔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边缘清晰,最大截面3.0cm×5.0cm,内见点状钙化,上腔静脉受压向前外移位。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部分血管被包绕,主动脉窗内及左纵隔旁数枚肿大淋巴结,但无融合征象。诊断:符合右上纵隔恶性肿瘤(讨论意见)。该患者行胸腔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诊断:纵隔化学感受器瘤(图1~4)。讨论:化学感受器瘤又称为非嗜铬性细胞瘤或非嗜铬性纵隔化学感…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4岁,因胸闷、胸骨后疼痛1月就诊,查体及实验检查无异常。胸部正侧位X 线片示:右中纵隔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CT 增强检查示:右后纵隔可见一 8cm×6cm×6cm块影,向右肺凸起,中心密度稍低,周边强化,边缘规则,光滑,双侧支气管向前向外推移,食道向左推移,邻近骨质无破坏,诊断:右后纵隔块影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68岁.体检发现纵隔肿瘤.查体:胸廓无压痛,两肺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尚清,呼吸音无减低,未闻及干湿啰音.甲状腺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CT平扫:右上纵隔内类圆形肿块,直径约9.5 cm,边缘光整,分界光滑锐利,CT值28 HU,其内更低密度区,CT值11 HU,肿块包膜下见点状钙化,肿块内未见空洞液平,未见脂肪及出血密度.肿块内1/3位于右上纵隔,与纵隔夹角呈锐角,外2/3突入右上胸腔,头臂血管受压前移,气管受压左移,壁完整,气管、支气管通畅,两肺门无增大,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双侧后纵隔多发髓性脂肪瘤一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患者女 ,5 7岁。 2个月前因疑有肺感染行胸片检查 ,发现双侧纵隔内多发性肿物而入院治疗。体检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仅实验室检查见总胆红素 85 9μmol/L ,直接胆红素为 11 7μmol/L ,显示高胆红素血症 ,余无异常。经临床会诊考虑为生理性黄疸。胸片 :示纵隔增宽 ,于右中、下后纵隔及左后下纵隔均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突向胸腔内 ,边缘光整 ,密度不均。左后下纵隔肿物于正位胸片与心影重叠 ,侧位胸片与右后下纵隔肿物重叠而显示不清 (图 1)。CT :示双侧后纵隔内多发肿物 ,分别位于右上、中、下后纵隔及左后下纵隔。肿物呈类圆形 ,…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19岁,半年前体格检查中透视发现左纵隔肿块影,自觉无何不适。体检: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X线检查:正、侧位胸片及透视观察,见纵隔左侧,主动脉结的下方有10×8厘米大小椭圆形肿块影向肺内突出,密度中等,均匀,其内无钙化,边缘光整,透视转动体位观察见基底与纵隔紧密相连,无搏动,衡位位于前纵  相似文献   

11.
男 ,45岁 ,间断性呼吸困难 1年余。查体 :无特殊。X线检查 :胸部正侧位片示中纵隔见一大小约 5cm× 6cm× 7cm肿块 ,轮廓光滑 ,密度均匀 ,气管及右主气管明显受压右移 ,左肺透光度增加。CT检查 :纵隔窗显示中纵隔内位于腔静脉 ,升、降主动脉 ,气管及右主气管间 ,隆突上见一囊状  相似文献   

12.
纵隔胰腺异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2 4岁。胸闷、气短、胸痛 6个月余 ,疼痛向右侧胸部及右前臂部放射。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正位X线片 :右侧中下肺野中内带见一类圆形肿块 ,外缘清楚 ,内缘以宽基底与纵隔不能分开。X线诊断 :右侧中下纵隔占位 (图 1)。CT平扫 (纵隔窗 )所见 :右前中下纵隔见一囊实性肿块 ,其大小约为 9 9cm× 7 7cm ,密度不均匀 ,CT值 0 0 5~6 0 5HU ,推移压迫纵隔 ,与心脏、大血管界面不清楚 ,并伴右侧胸腔后部少量胸腔积液。CT诊断 :右前中下纵隔肿瘤 ,畸胎瘤可能性大 ,与胸膜、心血管有粘连 ,右侧少量…  相似文献   

13.
读片窗     
患者男性,25岁。因胸闷不适二十天、在外院发现纵隔肿块二周而转入本院。无发热、胸痛、咳痰及咯血等症状平素健康。查体:脉搏72次/分;血压:148/68mmHg。发育良好,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外形正常。听诊:两肺呼吸音清,心率齐,左胸部第二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胸部X 线检查:左上纵隔有明显分叶状突出的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79岁.主因胸闷、咳嗽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示:右侧纵隔增宽.MRI示:右侧纵隔囊肿占位.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室壁外可探及一6.4cm×6.0cm无回声包块,包膜完整,其内无血流信号,无自主搏动,房、室未受压变形(图1).超声诊断:心包囊肿包块.  相似文献   

15.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X线及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纵隔囊性淋巴管瘤 (CLM)X线和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CLM的胸部平片及其中 8例CT表现。结果 根据肿块发生部位 ,颈纵隔型 3例 ,纵隔型 7例。位于前纵隔 7例 ,后纵隔 2例 ,累及纵隔多区域及胸腔 1例。 8例位于中上纵隔或胸廓入口 ,胸片多数表现边缘光整的纵隔肿块 ,无纵隔移位 ;CT显示肿块为囊性 ,边界清晰 ,无周围侵犯 ,颈纵隔型CLG的纵隔肿块与颈部肿块贯通。结论 CLM多发生于前纵隔及中上纵隔 ,颈纵隔型CLG根据胸部影像表现及体征可以确诊 ,纵隔型CLG诊断需与纵隔其他囊性占位鉴别。  相似文献   

16.
刘明炯  刘永萍 《放射学实践》2005,20(10):939-939
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肩背部疼痛2月余,尤以夜间明显,无其它症状及体征。X线胸片检查:上中纵隔明显增宽。CT扫描示纵隔内有多个软组织结节影,以中上纵隔明显,边界清晰,实质密度均匀,偶见小点状钙化斑,部分病灶融合成团(图1)。支气管略受压,但无明显变形、移位。肺部组织内见一些条片状影(图2)。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图3)。CT诊断:淋巴瘤。欲行放化疗,在上海某医院行胸腔纵隔镜检查。病理诊断:结节病。给予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讨论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它可侵犯皮肤、粘膜、淋巴结、骨骼及身体…  相似文献   

17.
曹伦 《放射学实践》2002,17(3):237-237
纵隔脓肿比较少见 ,通常是由于纵隔急性炎症的发展及炎症进一步局限化而形成脓肿。病例资料 患者 ,男 ,14岁。半个月前因小腿感染出现高烧 ,未作系统治疗。因出现胸痛、咳痰、体乏入院。查体 :两肺遍布小湿性罗音 ,肝脾不大 ,腹软 ,无明显压痛。表浅淋巴结无肿大。MG(-) ,WBC 12× 10 9/l ,血培养 (-) ,未见抗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 (-)。X线 :两肺野清晰 ,纵隔影向左侧增宽 (图 1)。CT平扫 :肺窗示两肺未见异常密度影。前纵隔影向左侧增宽 ,临近肺野未见明显高密度影 ,仅肺纹紊乱 ;纵隔窗示前纵隔自主动脉弓水平向下至膈顶见团块…  相似文献   

18.
纵隔脂肪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38岁。胸闷不适 2年余 ,自觉症状渐有加重并稍有气短 ,以活动时症状明显。因外院拟诊为“纵隔肿瘤”而转入我院诊治。查体 :一般情况尚好 ,表浅淋巴结无肿大 ,右肺呼吸音略低 ,未闻及罗音。心律齐 ,无杂音。腹部肝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正常。图 1 横轴位 :右前下纵隔肿块 ,近似皮下脂肪信号  X线所见 :右侧前下纵隔 ,有一边缘清楚光滑的肿块 ,密度淡而均匀。心影无明显增大及偏移。MRI所见 :前中下纵隔偏右侧见一大小约 5 .0cm×7.0cm× 9.0cm的肿块 ,边缘光滑 ,境界清晰 ,信号均匀 ,T1WI呈高信号 ,T2 WI为较…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2 3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伴轻咳 ,近 10天发热并症状加重来院就诊。体检 :右侧锁骨上淋巴结 1个如蚕豆大小 ,胸廓无畸形 ,两肺呼吸音清。X线检查 :胸部正位示右上前纵隔见较大肿块影 ,肿块边缘呈分叶状 ,气管左移 (图 1)。胸透 :转动体位可见肿块内有密度减低影。抗炎治疗后复查胸片 ,见原右上纵隔增宽影范围缩小。结合胸部侧位片考虑为前上纵隔肿瘤。CT扫描 :前纵隔见囊性密度的肿块影 ,形态不规则并侵及右后纵隔 ;其内密度不均 ,可见气体样低密度影 ,与前胸壁粘连 ,最大横径约 9.4cm (图 2 )。…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3岁。无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 10d ,渐加重。体检 :心、肺、腹未见异常。胸部正位片示 :T2~ 8椎弓根间距增宽 ,部分变形 ,融合。胸椎后凸弯曲。纵隔左缘可见弧形致密影 ,侧位于中后纵隔。CT增强扫描 :左后纵隔见一囊性病灶 ,5cm× 3cm× 7cm大小 ,其内密度均匀 ,CT值 16HU。壁薄、光滑有强化。胸主动脉及气管分叉受压前移 ,食管受压略有右移。T5为脊椎裂 ,椎管内呈分隔囊性病灶 ,可见经裂椎缝隙与后纵隔囊性病变相通 ,主动脉及气管分叉受压前移 (图 1)。CT诊断 :神经肠源性囊肿。手术所见 :肿物位于后纵隔 ,呈囊性 ,源于T4、5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