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结论: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无特异性,应结合实验室检查、B超、CT检查等综合分析,术前很难做到确诊,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上腹部不适半月余来院检查。患者上腹部可触及12 cm×10 cm包块,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上腹部可探及一包块,声像图表现为内部不均匀低回声,大小约12.8 cm×9.3 cm,有不规则液性暗区,可见小点状钙化,边界欠清晰,呈分叶状,活动度差,随体位改变移动不明显(图1),腹腔另可探及低回声,大小约3.2 cm×2.3 cm,境界清(图2)。超声诊断:上腹部不均匀包块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考虑为恶性可能。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肠道恶性间质瘤,伴淋巴结转移。2讨论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指从食管一直到直肠的消化道呈梭形细胞分化为主的肿瘤,最常发生于胃,向腔内、腔外或  相似文献   

3.
例1:男,68岁,系因上腹膜包块伴腹胀半年入院。查体:上腹部可触及直径约为16 cm的包块,活动度差,质中,无压痛。剖腹探查见腹膜后横结肠系膜根部有16cm×16cm×18cm包块,包绕肠系膜上动脉静脉。术中速冻切片,诊断为脂肪肉瘤。术中先行暂时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并观察30min,发现仅有1.4cm的小肠供血不良,故决定行整块瘤体及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术,并行供血不良的小肠约1.4cm切除,剩余肠管端端吻合,术后痊愈出院。例2:女,54岁,因中腹部包块4月余入院。查体:中腹部可触及16cm×10cm×10cm包块、活动度差、质中。术中探查,肿块位于胰腺下沿,从横结肠…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性地分析我院1970~1995年间收治的9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肠系膜囊肿病例。临床表现以腹痛和腹部包块为主,部分包块活动度较大。腹部B超和CT检查有利确诊。治疗应完整切除包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近 15年来 ,我院收治了 5例肠系膜囊肿 ,现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诊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3~ 35岁 ,平均年龄 13.36岁。2 ) 临床表现 :均因发现腹部包块就诊。腹胀、腹痛 3例 ,消瘦、乏力 1例 ;发热、贫血及肠梗阻表现 1例。体检时扪及腹部有活动性、无压痛、质地呈囊性感包块。除三大常规、血生化检查外 ,均常规B超检查 ,提示 :腹腔囊性包块。术前均明确诊断为肠系膜囊肿。一例因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 ,提示 :小肠受压。3) 治疗 :经完善的手术准备 ,均行囊肿摘除术。其中囊肿分…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月经紊乱2年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部稍隆起,脐下可扪及一包块,质软,可活动,大小约90 mm×50 mm×50 mm。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形态大小正常。B超检查:腹部脐周可探及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大小约96 mm×86 mm×71 mm的无回声包块,有完整包膜,内见多个强光带分隔,部分透声良好,无搏动及蠕动,包块随体位及呼吸未见明显移动,与双肾、胰尾、脾无明显关系(见封3图3,4)。超声诊断:腹腔内囊肿(考虑肠系膜囊肿可能性大)。CT诊断:肠系膜基底部中段囊样病灶,对相邻组织无侵润。剖腹探查手术中见包块…  相似文献   

7.
陈玉祥等(德阳市人民医院)报道:一例男性患者,57岁,因发现腹部包块1月余,伴食欲不振、消瘦入院。查体:体温38.6℃,上腹部可见20×15cm 突起之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压痛。超声探查为囊性包块,约7cm,位于上腹部剑突下,钡餐检查,胃前方有一包块将胃  相似文献   

8.
刘纯  程俊生 《吉林医学》1993,14(2):77-78
本文对20例肠系膜囊肿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出生后1个月至14岁儿童。症状是腹痛、腹部下坠感、腹部膨隆和腹胀。查体:腹部多可触及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尚好,时有压痛。B超检查可探及液性暗区。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了1例在行阑尾切除术时发现并确认为肠系膜肿瘤的11岁女童。腹部超声成像及CT扫描显示为一累及肠系膜的8cm×6cm×7cm的多结节包块。生物标志物和131碘-间碘苄胍(间位碘代苄胍,M IBG)闪烁成像检查结果正常。行经皮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淋巴管周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囊性病变,未见到有恶性征象。剖腹手术可见一累及肠系膜根部的多结节实性包块,肠系膜上血管被肿瘤包绕,因而不能彻底切除肿瘤,仅行部分切除。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了淋巴管肌瘤的诊断。其在21岁时仍无症状,超声成像和CT扫描显示该包块的大小和回声类型仍保…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8岁,因下腹部无痛性包块于1932年12月8日入院。病程中无腹泻,便秘,血便史,无膀胱刺激征,仰卧位时中下腹部隆,可触及15×12cm 包块,质硬,光滑,境界清楚,稍活动,无压痛。超声波检查;包块为实性。钡剂灌肠见包块与肠道无关。于12月21日剖腹探查,术中见肿瘤距回盲部60cm 处,瘤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盆后壁部分粘连,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肿大,行回肠部分切除术。病检:小肠系膜处有一17.5×14.4×8cm~3肿瘤,与肠壁相连。剖开肠壁见肿瘤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以腹部包块或腹部淋巴结肿大起病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受累淋巴结主要位于腹膜后及肠系膜区,其中单发包块型14例,超声表现为腹部单发低回声包块,多数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多发结节型27例,超声典型表现为多个边界清晰的类圆形低回声,边界规整,内部回声均匀。特异性超声表现包括鹅卵石征、网状分隔、血管包绕征、门型血流等。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诊断,同时还可评估受累区域及病灶特征,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8岁。于1982年7月无意中发现腹部包块,伴轻压痛,并逐渐长大。同年9月就诊检查包块位于上腹部。手术中见胃小弯缘有一质地较  相似文献   

13.
读片窗     
<正> 病史摘是:女性,29岁,上腹部隐痛月余,包块10天,伴呕吐胃内容物3天,体检:左上腹触及约15×12cm 大小的包块,质较硬,境界清楚,表面粗糙无压痛,可推动。  相似文献   

14.
9例肠系膜囊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性地分析我院1970-1995年间收治的9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肠系膜囊肿病例,临床表现以腹痛和腹部包块为主,部分包块活动度较大。腹部B超和CT有利确诊。治疗应完整切除包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32例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的恶性淋巴病人作B超检查,于空腹时常规探查肝脏,脾脏以及肝门区,脾门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盆腔动脉周围淋巴结,有无腹腔包块。结果发现,肝肿大5例,脾肿大7例,腹腔淋结肿大19例,腹腔包块6例。分析认为,淋巴瘤腹部B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系膜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学特征。方法解剖12例非腹部疾病死亡的尸体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整块获取标本,蜡块包埋并制作大切片,行相应解剖学、组织学及病理学研究;解剖2例死于不可切除的胰头癌尸体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结合生前影像学综合评价胰腺系膜的病理学特点。结果胰腺系膜区域由胰腺头颈部背侧及钩突左侧缘开始,包绕腹腔动脉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向左延伸为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系膜,向右延伸至主动脉-腔静脉平面,并与后腹膜相延续。该区域富含神经、血管、淋巴及脂肪等组织,无确切境界及纤维组织鞘包裹;胰头癌易致腹腔动脉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血管、纤维组织浸润,导致肿瘤不可切除或切缘阳性。结论胰腺系膜不同于结直肠系膜,无独立的纤维组织鞘包绕;胰腺系膜更宜作为外科理念而非解剖学结构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李本军 《四川医学》2002,23(2):202-202
患儿 ,女 ,3岁。因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 2年入院。查体 :发育不良 ,营养差 ,贫血貌。腹部扪及包块 ,质韧 ,无压痛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活动度小。B超检查 :腹部巨大实性包块 ,直径约 10cm× 12cm ,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 ,包块与左肾紧密相连 ,左肾失去正常形态。血液检查 :Hb 5 2 g/L、RBC 18× 10 12 /L ,WBC 7 2× 10 9/L ,N0 5 6,L 0 4 4。术前诊断 :腹部实性占位 (腹部巨大包块 )。行剖腹探查 ,手术发现 :包块呈椭圆形与左肾上极相连 ,左肾受挤压失去正常形态。包块表面附着粗的血管网 ,表面光滑且包膜完整。手术切…  相似文献   

18.
患婴,男,6个月。腹胀并逐渐加重半年,于1998年2月6日人院。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无异常。查体:体重8公斤,心肺无异常,腹膨隆,上腹部可价及一达两侧腹包块对cmx匕cmx匕。m,边界清,无压痛,质硬,活动度差。B超:上腹部包块,分左右两部分,右侧10cmxscmx6cm,左侧gcmxscmx6cm,双肾无异常。腹部争片:上腹部致密影。实验室检查:AFP阴性,血常规无异常。诊断:上腹部畸胎瘤。入院后6天在全麻下取上腹“人”字切口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一个20cmx15cmx15cm包块位于上腹部后腹膜达两侧腹,有一较薄纤维级包裹,根部与肠系膜根部相连,…  相似文献   

19.
腹部淋巴结结核是全身性结核的一个部分 ,当出现全身表浅和深部多部位淋巴结肿大 ,并有肝、脾、胰肿大 ,临床上有发热、腹部肿块等症状时 ,难与淋巴瘤鉴别 ,且影像学征像有时酷似淋巴瘤。我院 1 994~ 1 997年有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酷似淋巴瘤的少年腹部淋巴结结核 4例 ,为探讨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1 3岁 ,学生。反复发热 ,腹痛 ,加重 1月。检查 :中腹部轻压痛 ,可触及 5×4cm及 4× 3cm大小包块 ,质硬 ,活动差 ,境界不清。B超检查 :腹腔内实质性均质包块 ,腹腔内少量积液。CT平扫描见 :中下腹腔内显…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9岁,1985年6月3日因发热,消瘦,腹泻,便中常带血就诊,检查发现左侧颈部有多个0.5~2cm~2大小的包块,质硬,无压痛,全身一般情况尚可,肝肋下两指,血常规,血沉,抗“O”,胸片正常,腹部“B”超,肠系膜多个大小不等的包块,“拟断腹部邑块原因待查”。6月20日患儿突发左侧鼻衄,经填塞后止住。患者因经济困难而自动放弃治疗。同年9月患儿同侧鼻塞,颈部包块增大而就诊,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较差,左侧鼻腔被新生物填塞,表面腐烂,恶臭,病检报告”:左鼻恶性淋巴瘤,同年11月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