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体外验证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气囊测压法.方法制备并组装食管模型及食管内曲张静脉模型,用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进行测压.结果不同直径(3、6、8 mm)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气囊测压值与实际压力值间均呈现良好的直线回归(r=0.983~0.995),未发现明显的测量偏差,但细的食管曲张静脉(3 mm)测压值变化较大(偏差=-0.077 kPa±0.025 kPa).模拟的食管弹性对测压值无影响.不同内镜操作者不影响所测的压力值.结论内镜下气囊测压法对大、中食管曲张静脉测压结果可靠,且不被食管壁的弹性所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食管腔内外联合断流术(EVL Hassab's手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13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按分层随机原则分别接受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Hassab's手术和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治疗.采用内镜超声微探头记录了治疗前后食管下段静脉图像,术后随访.结果:经EVL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而穿静脉和食管周围静脉仍然明显,随访3年,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为83%.单纯Hassab's手术后发现食管周围静脉被完全离断,食管曲张静脉仍然存在,只是程度上较术前减轻,再出血和复发率分别为30%和95%.而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后,食管曲张静脉、穿静脉和食管周围静脉完全消失,随访3年有3例(8%)轻度复发.结论:食管下段明显扩张的穿静脉和食管周围静脉导致单纯EVL术后食管曲张静脉的复发.食管腔内外联合断流术能有效地减少食管曲张静脉复发.  相似文献   

3.
食管静咏曲张的硬化疗法是通过内镜将硬化剂注入食管的曲张静脉内或静脉旁,使曲张静脉闭塞或受压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 1939年craford首次报导用奎宁注入食管曲张静咏内使出血停止。由于门体分流术的出现和成功,硬化疗法已被遗忘,未受重视。实践证明:门体分流术并未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加上术后易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肝硬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的病人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内科治疗;观察组26例,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食管静脉曲张变化情况。结果:2组对比,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减轻,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降低,而对照组食管静脉曲张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硬化剂治疗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定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属于门系静脉系统的侧枝(连接门静脉系统和体静脉循环的血管通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在门脉高压时形成,并常见于下段食管的粘膜下层。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的一种主要并发症,死亡率很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10-30%。  相似文献   

6.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护理探讨姜慧1李华2刘丽3刘庆山2(1附属医院2泰山医学院3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外科)经内镜直视下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是治疗和预防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此法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李炜  袁双珍  栾英 《吉林医学》2013,34(22):4571-4572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全过程中做细致且全面的护理和准备,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止血率100%,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细致的术后护理是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又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一种有效、安全、方便、且能预防曲张静脉再出血的药物,我们自1981年起,先后对25例门脉性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给予心得安口服治疗,并与同类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心得安对预防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大量鲜血突然从食管喷射性呕出,若不及时处理给予有效止血很可能发生窒息或因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是经内镜,用橡皮圈将正在出血或曲张的食管静脉结扎,使正在出血或曲张的静脉闭塞,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食管静脉中高度曲张患者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26-75岁,25例因大量呕血、便血后行EVLSY。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7例,食管静脉高度曲张3例,轻中度曲张4例,1年以上随访15例,食管静脉高度曲张10例,轻中度曲张5例,提示,EVL术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在 3 0 %~ 40 % ,复发性出血病死率高达 60 %以上。因此 ,对于出血病人能及时控制、防止复发性出血 ,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我科从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5月应用善得定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56例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有呕血和 /或黑便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56例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41例 ,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 5例 ;男性 43例 ,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配合胃镜治疗进行护理配合.结论应用多环套扎器时,护士需协助术者将装好套扎器的胃镜送入食管齿状线附近,确定套扎部位,术者将套环对准曲张的食管静脉,按下吸气控制阀持续吸引,使食管黏膜、黏膜下曲张静脉吸入套扎管柱内,直至套扎管柱被曲张静脉充满,出现完全“红视”和内镜可见度消失,旋转安装在内镜钳道上方的操作手柄即牵拉引线,释放套圈,套圈脱落后将静脉扎牢成饱满的球状,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曲张静脉套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敏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188-1189
目的:探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手术及护理效果。方法:对5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和护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急诊止血率为100%(20/20);曲张静脉根治率为57.6%(30/52);曲张静脉好转率为42.4%(22/52)。平均住院时间为18.8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能有效控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消除曲张静脉,围手术期护理对顺利实施手术,保障手术成功,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下技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2月-2008年4月采用EVL、EVS、EVS与EVL联合疗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共104例。结果104例活动性出血套扎治疗32例,硬化注射治疗34例,联合治疗38例,合计止血成功率88.5%;套扎或硬化注射方法治疗66例,食管曲张静脉根除率66.7%;套扎及硬化注射联合疗法治疗38例,食管静脉曲张根除率73.7%;所有治疗生存率96.2%,并发症1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单环套扎术及硬化治疗术,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好、预防反复出血及使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或曲张静脉程度减轻的治疗作用,单环套扎及硬化注射联合治疗方法,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效果最佳。内镜下硬化注射方法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效果优于套扎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在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曲张组 (32例 )、轻 中度曲张组 (2 0例 )及健康对照组 (15例 )食管静脉曲张的胃左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及胃左静脉分流指数分别进行研究。结果 :重度曲张组的上述血流参数与轻 中度曲张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均P<0 .0 5 )。其中胃左静脉分流指数在判断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程度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是评价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我院开展多年,为治疗肝硬化合并症,食管曲张静脉大出血,提供新的治疗方法.EVL是经消化内镜,用橡皮圈将正在出血的或曲张的食管静脉结扎,使其闭塞,以后逐渐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成为瘢痕愈合,达到阻断血流的目的,减少避免食管静脉破裂,大量鲜血从食管突然喷射状呕吐,防止出血性休克或可能发生致息死亡.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良好的心理护理是EVL 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肝硬化患者,每年有5%~15%出现曲张静脉,曲张静脉一旦形成,每年增粗约4%~10%,最终所有的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8.
徐向东  蔡杰 《中外医疗》2008,27(36):47-47
目的 探讨经皮穿肝胃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皮穿刺肝门静脉,用栓塞剂栓塞胃食管曲张静脉.结果 治疗后患者均成功止血.结论 经皮穿肝胃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可有效控制急性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现在门静脉高压时,于食管贲门部位的食管内环肌和外纵肌之间另有一组曲张静脉网,把食管周围和粘膜下静脉网连接起来。因此在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作门体静脉阻断术,就必需完全阻断粘膜下,肌层间和浆膜或肌层周围这三层曲张静脉网,即需横断食管后再吻合。但这种手术操作较困难,费时亦较多。作者等于1979年曾用国产GF-1管形消化道吻合器作贲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本文介绍我们近年来对这一手术的改进方法,即同时加作胃底折迭术。我们认为用吻合器作贲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较作食管横断、食管食管吻合术为佳,因其张力小,血供好,有利于愈合,亦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测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 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脾脏上下径、总胆红素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1年内无首次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2年内无首次出血的AUC为0.893。经内部验证后,模型的C-index为0.852。校准曲线表明该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总胆红素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具有良好预测作用。基于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脾脏上下径、总胆红素3项指标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