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肝门胆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根治性切除27例(55.1%),姑息性切除14例(28.6%),无法切除8例(16.3%);根治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0.7%,25.9%;姑息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8.6%,7.1%,0.0%;无法切除组1年生存率仅为12.5%。术后并发症:胆漏3例(根治性2例,姑息性1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切除优于其他治疗方式,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重庆市九龙坡第二人民医院治疗1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分析切除率、并发症及病死率等,并综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根治性切除手术难度大,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根治性切除率只有43.7%。随访72例中,根治切除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3.6%、13.4%;姑息切除者1、2年生存率为54.3%、13.3%,无3年生存者;非切除性胆管内、外引流者1、2年生存率为26.2%、12.1%,无3年生存者。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有根治性切除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联合肝叶、血管、淋巴结等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各种不同外科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2010年手术治疗的8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82例病人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2岁,根据癌肿侵犯程度及部位行不同手术治疗,对比疗效及预后。结果 82例病人中,27例行不同方式的手术切除,切除率为32.9%,其中根治性切除14例(51.9),姑息性切除13例(48.1%)联合肝切除者17例(63%),其中根治性切除组合并肝切除者10例(71.4),姑息性切除组中兼行肝切除者4例(30.8%)。切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9%、39.1%,引流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3.2%、11.1%,无三年生存者。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早期诊断,争取手术切除,合理的联合肝叶切除能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定诊断的肝门部胆管癌51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结果。结果肿瘤切除17例,其中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10例。胆肠吻合15例,单纯探查活检6例,胆道支架置入13例。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和28%。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和胆道支架置入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3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唯一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方法,如无法根治切除,胆道支架置入是更为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肝切除联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5年57例行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均行肝十二指肠骨骼化清扫,其中联合行左半肝切除11例,右半肝切除7例,尾状叶切除2例,左半肝加部分尾状叶切除3例,右半肝加部分尾状叶切除2例,右前叶切除1例,左内叶切除3例;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4例,联合肝动脉切除者1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3.6%,围手术期死亡2例。25例(43.8%)行根治性切除(R0),32例(56.2%)行姑息性切除(R1.R2)。根治性切除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6%,12%;姑息性切除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21.8%,0%。结论肝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血管受浸润不是根治性切除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贾守仁,吕云福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较低,全国调查材料为10.4%,国外报告为15~48%。因此肿门部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仍有实际意义。肝门部胆管癌经术前检查或剖腹探查已明确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或肿瘤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9a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 4 2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 4 2例手术切除 2 6例 ,切除率 6 1.9% ,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 5 7.7%。根治性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 2 7个月 ,5a生存率 2 0 % ,姑息性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 13个月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术前状况并提高手术者的操作技巧 ,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宽甸县中心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43例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手术切除18例,总手术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8例,行胆管内、外引流术25例。能随访根治性切除8例中1.5、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50%、12.5%。能随访姑息性切除6例1.5年生存率仅为16%。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B型超声操作简单、无创伤应为首选,联合应用CT、PTC、ERCP、MRCP和术中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应力争根治性切除,非切除者以内引流术为主,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0年来收治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14例,其中合并肝叶切除16例,总切除率为41.4%;未行切除患者采用各种引流30例(51.7%),探查术4例,占6.9%.切除组和引流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0.8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切除,术中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合理应用肝叶切除可提高根治率和生存期,对不能切除的患者采用姑息性手术等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血管切除和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1999-2005年笔者所在单位收治16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6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89例实施了姑息性治疗,74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中联合肝切除者51例,未实施肝切除者23例,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15例,联合肝动脉切除者56例,同时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切除和重建7例,根治切除率为45.4%(74/163).根治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2%,35.7%,14.3%;根治切除术中联合血管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40.3%,15.2%.姑息治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12.3%,无5年生存者.结论 血管浸润不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禁忌征,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可以提高其治愈切除率,改善术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关系,以及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5.9%,术前B超、CT及MRCP对肝胆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15%(16/28)、46.43%(13/28)、40.00%(6/15)。根治性手术12例,姑息性手术12例,单纯活检4例。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10/12)、58.34%(7/12),25.00%(3/12),姑息性切除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8/12)、8.33%(1/12),单纯活检组2例,分别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对年龄〉40岁、病史长、反复感染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短期内消瘦和难以解释的肝区疼痛者,应警惕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对Ⅳ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Ⅳ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将这167例患者分为两组:95例根治性切除组与72例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以及长期生存率。结果根治性切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2%,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7.9%(P〈0.05);根治性切除组手术死亡率为3.1%,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死亡率为5.5%(P〉0.05);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5.7%、63.2%、38.4%,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5%、41.3%、8.6%,仅行造瘘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3%、0%、0%。结论对于Ⅳ期结直肠癌施行积极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于累及WBB分区D区以内的脊柱转移癌患者疼痛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82例累及椎管内脊柱转移癌患者分为姑息治疗组(17例)、放射综合治疗组(26例)、手术综合治疗组(39例),分别采取以对症支持治疗、放疗为主综合治疗、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后1及6个月3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评价不同方案对疼痛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个月姑息治疗组死亡4例,放射综合治疗组死亡 1例,手术综合治疗组死亡1例;治疗后6个月姑息治疗组死亡15例,放射综合治疗组死亡11例,手术治疗组死亡5例.姑息治疗组治疗前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6.1±1.0)分,治疗后1个月(6.3±0.9)分,治疗后6个月(6.5±0.8)分;放射综合治疗组分别为(5.6±1.3)、(4.3±1.5)、(4.7±1.7)分,手术综合治疗组分别为(5.7±1.4)、(1.1±1.0)、(1.2±1.1)分.不同治疗组治疗后1和6个月的疼痛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综合治疗组疼痛NR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放射综合治疗组及姑息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月、6个月手术综合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4.9% (37/38)、82.6%( 32/38),放射综合治疗组为30.8% (8/26)、15.3% (4/26),止痛药物姑息治疗组均为0.结论 侵犯椎管内脊柱转移癌疼痛的治疗在患者机体情况较佳情况下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预后也最好.一般情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或预计生存期小于6个月的患者采用局部放疗及其他综合治疗,可起到一定效果,但较难巩固.一般情况很差,机体处于衰竭前期的患者建议保守治疗,疼痛缓解效果差,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胆道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60例胆道恶性肿瘤(胆囊癌125例,胆管癌1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5例胆囊癌手术切除率为84.16%(85/101),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42.57%(43/101);135例胆管癌手术切除率为70.75%(75/106),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56.60%(60/106).胆囊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10.96%,胆管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18.75%,两者根治性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2%和41.27%,与姑息性切除组、姑息引流活检组、未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姑息性切除组与未手术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姑息引流活检组相比,仅在胆管癌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囊癌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姑息引流活检组与未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胆道恶性肿瘤的远期疗效仍令人失望,根治性切除仍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月间74例胃癌穿孔的患者所实施的几种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穿孔修补30例,姑息性切除24例,根治性切除2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手术死亡率1.4%。穿孔修补、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0、0;54.2%、25.0%、0;75.0%、55.0%、20.0%。结论: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残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三人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2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病例中行根治性手术15例(62.5%),姑息性手术8例(33.3%),急诊剖腹探查1例(4.2%)。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6.4%、45.7%,姑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22.8%、0。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胃镜及胃黏膜活检是确诊残胃癌的主要手段,定期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行胃镜复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经验,探讨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983-01~2000-06收治的46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男18例,女28例;合并胆囊结石者29例,占63.0%;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为71.7%(33/46),CT诊断符合率为71.9%(23/32);本组41例施行手术,手术切除肿瘤24例,切除率为52.0%;Nevin分期: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9例,Ⅳ期11例,Ⅴ期17例;本组随访率80.0%,NevinⅠ期4例生存均在5年以上,1例已生存9年,NevinⅡ~Ⅳ期行根治性手术者平均生存21个月,NevinⅤ期行根治性手术者平均生存13个月,姑息性手术者平均生存期6个月,仅行探查者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结论B超和CT是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手术是治疗胆囊癌的首选方法。对有癌变倾向的病变胆囊行预防性切除,是预防胆囊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残胃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刘生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6):25-25,27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残胃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中9例(60.0%)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3例施行姑息性手术、3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施行姑息性手术者均在4个月内死亡、根治性手术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66.7%、41.7%和16.7%。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