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蒙慧华  罗焕江  龙腾河 《吉林医学》2009,30(23):2939-2940
目的:探讨移动式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移动DR)在大型体检胸部摄影的应用。方法:对移动DR胸部摄影共9020例的诊断及图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020例,采集正位图像5000幅,其中照片500张,采集正侧位图像4020幅,其中照片220张。一次性采集图像9016,成功率约99.96%;照片720张片中甲级片706张,约占98.06%。结论:移动DR具有方便、快捷、可重复、操作简单、照片和图像质量优良、工作效率高等优点。移动DR能满足大型体检中胸部摄影,是一种方便又实用的大型体检胸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胸部DR摄影的质量控制为诊断医师提供更多有用的诊断信息。方法:本文从设备工作状况,图像采集(照片部位,摄影条件是否正确),图像后处理,激光打印系统,显示介质(胶片、显示屏)等方面,分别作了控制方法的介绍。结果:通过实施胸部DR的质量控制,照片质量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也有较大提高,废片率明显降低,病人受照射剂量大大减少。结论:加强胸部DR各环节的监控,不仅能提高照片质量,而且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胸部的检查效率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1300例胸部DR检查的图像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结果:1300例采集图像2031幅,照片2290张,一次性采集图像成功率99.52%。在DR系统一次性曝光可以得到多种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图像,如肺像、纵隔像、胸壁软组织像、肋骨像以及肺气肿、胸腔积液、肥胖等不同病人进行分别处理的图像。结论:胸部DR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图像质量优良、效率高。在工作强度、存储、传输、信息调用、查阅等具有方便、快捷、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在体格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68例资料完整的健康体检人员进行了DR胸部后前位X线摄影检查,其中男性3022例,女性1046例,对DR胸部摄影诊断及图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体检总人数4068例,胸部正常者3603例,有病变者465例,诊断阳性率11.43%,采集正位胸片2468幅,采集正侧位胸片1630幅,一次性采集图像成功4066人,成功率约99.95%.结论:DR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图像质量优良、病变检出效率高,受检者接受X线计量低,适用于大范围的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全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脊柱和长骨X线摄影检查病人,用非晶体硅DR系统采集2~3幅图像,经过图像拼接技术的后处理,得到全脊柱和双下肢的全景图像.结果:在1张照片上获得的全景图像显示较清晰、完整,并可进行相关长度测量、角度测量等应用.结论:基于拼接技术的DR全景成像能有效地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比较DR胸部摄影和HKV在尘肺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近期需诊断的疑似尘肺患者100例DR胸部摄影和HKV摄片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DR胸部摄影和HKV两种检查方法的各种阴影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胸部摄影和HKV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基本保持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胸部摄影的一级优片率显著高于HK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胸部摄影在尘肺疾病中诊断价值优于HKV,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在儿童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疑似胸部病变行胸部检查的儿童243例,均行DR检查、常规X线平片检查,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胸部异常阳性检出率、摄影参数、摄影图像质量评分、摄影胸片质量分级、非甲级片失误因素。结果 3名医生对DR检查图像诊断的一致性ICC值为0.912,95%CI为0.836~0.975;对常规X线图像诊断的一致性ICC值为0.905,95%CI为0.814~0.947,3名医生对两种方法检查图像诊断的一致性ICC值均在0.9以上,表明具有良好一致性;与常规X线平扫比较,DR检查诊断灵敏度、准确度较高(92.31%,96.71%),漏诊率较低(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DR检查曝光量、X线辐射剂量较少,检查时间、曝光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DR检查双肺纹理、气管、心影后方、椎体图像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DR检查甲级片较多,...  相似文献   

8.
肋骨骨折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双能量减影胸部摄影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外伤患者行胸部普通X线摄影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普通X线摄影图像、DR标准图像、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和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比较普通X线摄影图像、DR标准图像和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42例共发现98处肋骨骨折;普通X线片显示肋骨骨折70处,显示率为71.4%;标准胸片显示肋骨骨折89处,显示率89.7%;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肋骨骨折的显示率为100%。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标准DR胸片及普通X线片(P<0.05)。结论DR双能量减影胸部摄影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骨组织像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DR图像质量控制保证数字摄影的影像质量。方法:根据设备的性能参数和特点,参考厂家说明书和文献资料,对DR系统进行质量监控,并对1200张DR照片进行图像质量分析。结果:DR运行状态良好,所抽查的1 200张照片中合格率达100%,甲级片1 140张,占95%,乙级片36张,占3%,丙级片24张,占2%。结论:保持DR良好的运行状态是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基础;正确的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是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必要手段;科学的管理,高素质的放射技术员队伍,是DR图像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10.
胸部数字化造影(DR)在体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祖建  陈淑君 《海南医学》2010,21(1):103-104
目的探讨提高胸部DR体检的检查效率和疾病筛查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6442例胸部正位DR体检的图像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结果6442例病员一次性采集图像成功率99.98%。DR系统一次性曝光可以得到多种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图像,合理的选择影像处理参数可获优质图像,本组DR体检图像质量优秀占89.86%,图像质量良好占10.12%。结论胸部DR在体检中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图像质量优良,在工作强度、存储、传输、信息调用、查阅等具有方便、快捷、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林启明 《当代医学》2014,(1):151-152
目的:分析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DR)在新生儿床旁胸部X线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00例新生儿胸部摄影患者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DR);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计算机X线(CR)摄影进行摄影。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和摄影条件。结果实验组:甲片占96.0%;废片为0;对照组:甲片占51.6%;废片有60片,占24.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胸片的曝光剂量相比对照组平均为3.5 mas,试验组平均为1.8 m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胸部DR摄影,可有效地提高摄影图像的质量,增强诊断效果,同时其辐射剂量比较少,对新生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移动式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移动DR)在大型体检胸部摄影的应用。方法对复合移动DR胸部摄影、胸部X线检查者接受传统拍片和胸透的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移动DR系统组X射线受检者个人辐射剂量明显低于传统拍片组和透视组,移动DR系统组病变检出率与传统拍片组和透视组为明显增高。结论复合式移动DR系统具有移动方便和长距离移动功能,操作方便、快捷,实现了无胶片储存、刻录和远程诊断等功能,实用院外的大型体检和移动医院影像摄影。  相似文献   

13.
王继刚 《吉林医学》2013,(32):6680-6681
目的:对比分析胸部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与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的特点,探讨DR在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床旁胸部CR和DR片各200张,分别分析其图像质量和摄影条件的差异。结果:胸部床旁DR片的甲级片率明显高于CR,而照片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床旁CR,而且床旁DR的曝光量明显低于CR。结论:胸部床旁DR具有CR不可比拟的优势,DR是未来床旁X线成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数字X线摄影技术(DR)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进行体检的3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胸部常规X线及DR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分析DR检查清晰度与动态采集范围效果。结果:DR检查一级图像率高于胸部常规X线检查,二、三、四级图像率低于胸部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摄影技术检查的分辨率为2.8~3.6线对,密度分辨率为1 000万像素,显著高于胸部常规X射线检查(分辨率0.8~1.0线对,密度分辨率130万像素)。结论:在放射科中应用DR检查能够获得更加准确、清晰的图像,得到客观的影像学信息,有效预防影像信息损失,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为放射科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葵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577-578
目的:探讨DR和CR胸部摄影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DR和CR胸部摄影各120例患者的胸片资料进行比较。结果:DR胸部摄影,曝光结束后15s获得影像,摄影速度约为60人/h,甲级片115例(95.83%),乙级片5例(4.17%),没有丙级片、废片。CR摄影,需要更换IP板,每块IP板扫描时间1.5 min,摄影速度约为35人/h,甲级片113例(94.17%),乙级片4例(3.33%)、丙级片2例(1.67%)、废片1例(0.83%)。经统计学分析DR组甲片率与CR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结论:CR与DR的共同点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可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钼靶数字(DR)摄影、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疑似乳腺癌的患者23例行钼靶DR摄影、超声和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23例患者,钼靶DR摄影检出的异常图像有19例,12例诊断为乳腺癌;超声检查出17例异常声像,9例诊断为乳腺癌;病理检查结果:14例为乳腺癌,9例为良性。结论钼靶DR摄影对早期乳腺癌检查的准确率较高,而超声对乳腺疾病的检出率相对偏低,两者联合运用,可以提高对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装机数字化 X 线摄影(DR)设备图像初始质量控制方法以期获取满意图像质量。方法:选取胸部正位、颈椎正位、腰椎正位、腹部正位、骨盆正位、足正位6个常用部位采用合适摄片条件照片,获取的图像分别用厂方默认图像处理参数组(Factory)、自定义图像处理参数一组(C1)、自定义图像处理参数二组(C2)处理,将得到的同一部位的三幅图像传到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中,最后用激光相机打印出胶片由医师及技师组成的评价小组分别对每个部位的三幅图像进行盲评,统计每个部位中得票数最高的照片,将该照片的图像处理参数组合作为今后技师处理该部位图像的默认处理参数。结果:选定的胸部正位片、颈椎正位片、腰椎正位片、腹部正位片、骨盆正位片、足正位片的图像处理参数分别采用的是相对应三组处理参数组合中的 C1组、C1组、C2组、Factory 组、C1组、C2组。结论:选择合适的 DR 设备图像处理参数可获得适合我院技师操作的 DR 设备图像初始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实ANATOM N300移动式三维X射线机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便利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和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患者或健康受试者,运用ANATOM N300移动式三维X射线机对86例胸部、86例腹部和86例骨关节(包括头颅、颈椎、胸椎、腰椎、髋关节、膝关节)进行3D(体层摄影)和2D(摄影+透视)成像,并对每个部位的图像质量、扫描过程中设备的性能和设备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临床医生之间评价的一致性好(Kappa值>0.75);胸部、腹部、骨关节三个部位图像的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优率)均超过85%,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优良率)均超过95%;对机器常用功能扫描方式、机器使用便捷性、整机功能及稳定性评价的满意度均超过95%;扫描过程中,与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零。结论ANATOM N300移动式三维X射线机的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设备性能及安全性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日本佳能DR对22 417例,36部位进行摄影,其中包括头颅五官3 508例,胸部6 473例,腹部2 870例,骨与关节9 566例,并应用各种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并与普通X线摄影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DR与传统X线摄影比较具有很多优势;②良好的图象质量,提高了对胸部及胸部隐匿部位,骨骼早期病变的发现;③摄影流程少,成像时间短,提高了检查诊疗效率;④结合PACS后,工作更方便、高效。结论:DR比普通X线、CR更具有优越性,实现了模拟X线图像向数字化图象的转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装移动式DR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在院外体检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设计并组装移动式DR系统,选择移动DR拍照的胸部正位片1000例、传统胸部X光拍照1000例和传统胸部透视1000例,观察X射线投照剂量及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移动式DR系统组X射线投照剂量明显低于传统拍片组和透视组,比传统胸片降低7~10倍、比传统胸透降低30~40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移动式DR系统组病变检出率(11.2%)与传统拍片组(7.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透视组(5.4%)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移动式DR系统X射线投照剂量少、检出率高,具有曝光宽容度大、影像分辨率高以及无胶片储存、刻录和远程诊断等功能,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