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太子参及其用量经验,得出汤剂中太子参临床用量范围为6~45 g,常用剂量为10~30 g,丸剂用量为0.9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养阴生津治疗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顽固性失眠时,汤剂为10~30 g,丸剂为0.9 g;益气健脾治疗慢性胃炎、肝硬化、贫血、经期延长、哮喘、干燥综合征时,为6~45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养阴生津常配伍麦冬、五味子等;益气健脾常配伍茯苓、白术、黄芪.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集中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应用,得出五味子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2~30 g。2)治疗不同疾病,其用量不同,发挥的功效亦不同,如敛肺止咳常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肺系疾病,为6~15 g;益气生津常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席汉氏综合征等,为15~30 g;补肾宁心常治疗失眠、闭经、滑精遗精、尿频等,为15~20 g。3)根据疾病、证候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敛肺止咳常配伍麻黄、半夏、干姜等;补肾宁心常配伍熟地黄、芍药等。  相似文献   

3.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西洋参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入汤剂临床用量范围为2~30 g。2)因证配伍,因用施量。如西洋参补气养阴,治疗心肌炎并心律失常、2型糖尿病、崩漏、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用量2~30 g;西洋参益气(补气)生津,治疗肢节烦疼、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等,用量3~7.5 g;西洋参发挥益气为主功效,治疗重症肌无力、咳喘类疾病、心绞痛、慢性泌尿系感染等,用量3~12 g;西洋参取其性凉养阴清热,治疗血虚生风证、湿温肠道出血证等,用量2~12 g。3)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西洋参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补气养阴常配伍丹参、五味子、鳖甲等,益气(补气)生津常配伍红参、生黄芪、地骨皮等,益气为主时配伍黄芪、山药等,养阴清热常配伍阿胶、生鳖甲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泽泻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4~9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散剂常用量为2.8~6.2 g,丸剂的用量范围为1.8~10.4 g,常用量为6.2~10.4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渗湿利水,化痰祛饮治疗眩晕、痛风、水肿等,为9~70 g、6.2 g(散剂)、1.8~10.4 g(丸剂);补肾养阴、利水泄热治疗耳鸣、高血压合并水肿,为30~90 g;利水渗湿泄热治疗泌尿系感染、咳嗽、带状疱疹等,为4~30 g;利水渗湿化浊治疗冠心病、黄褐斑、老年糖尿病等,为10~30 g;清热利湿泄浊治疗高脂血症、关节炎、脂肪肝等,为15~50 g、1.8 g(丸剂).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渗湿利水,化痰袪饮常配伍茯苓、白术、半夏等;补肾养阴,利水泄热常配伍白术、白芍、熟地黄;利水渗湿泄热常配伍板蓝根、柴胡、紫花地丁、泽兰等;利水渗湿化浊常配伍菟丝子、半夏、牡丹皮等;清热利湿泄浊常配伍大黄、柴胡、茯苓等.  相似文献   

5.
陈科宇  邸莎  韦宇 《吉林中医药》2021,41(6):797-800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玄参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玄参用量范围为0.828~111.9 g,临床常用9~37.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滋阴清肺润肺治疗喘咳、糖尿病等疾病,为10~30 g;清营凉血治疗温病热入营分,肌肤红疹等,为7.5~15 g.滋阴降火解毒治疗咳嗽咯血、脱疽,产后外感实热等病,为3~111.9 g;解毒利咽治疗喉部疾病如喉痹、急性喉炎、乳蛾等,为0.828~30 g;软坚散结治疗瘰疬、痰核、疝气等病,为10~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滋阴养肺润肺常配伍生地黄、麦冬、北沙参;清营凉血常配伍犀角、生地黄、麦冬;滋阴降火解毒常配伍百合、金银花、石膏;解毒利咽常配伍升麻、金银花、马勃、板蓝根;软坚散结常配伍浙贝母、牡蛎、海藻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搜集古医籍和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薄荷具有以下特点:汤剂用量为2~2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咳嗽、咽痛、鼻衄、过敏性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为2~12 g;疏肝行气治疗失眠、眩晕等神经内科疾病,为3~1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风利咽常配伍生地黄、麦冬、蒲公英、连翘;清热透疹常配伍牡丹皮、栀子、柴胡。  相似文献   

7.
整理历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麦冬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范围为6~756 g。其中经典名方为12.42~756 g,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及现代医家常用量为6~140 g,最常用量为10~30 g。2)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麦冬不同剂量及配伍:清肺润燥,治疗咳嗽、咳血、咽炎、肺痿、口腔黏膜白斑、慢性胃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为9~140 g,常配伍阿胶、桑叶、人参(党参)、天冬、半夏;益胃生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为10~30 g,常配伍沙参、生地黄、玉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及用药经验,总结出党参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为3.75~30 g。2)根据临床疾病、证型选择党参配伍及最佳剂量,发挥健脾气功效时,常用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胃痛、胃下垂等)、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衰等)、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轻瘫等),用量多为3.75~30 g;发挥补益肺气功效时,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鼻炎、细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巩膜炎、口腔溃疡等,用量多为10~30 g;发挥养血生津功效时,常治疗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女性阴痿等)、顽固性便秘、老年痴呆等,用量多为10~30 g。3)根据临床治疗疾病的不同,配伍相应中药,如健脾气常配伍白术、黄芪、茯苓,益肺气常配伍百合、生地、麦冬等,养血生津常配伍当归、川芎、大枣等。  相似文献   

9.
苗润宇  卫若楠  李青伟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510-1513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芦根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10~150 g,常用剂量为10~30 g,散剂常用量为4.14~1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芦根发挥其透热解毒治疗外感疾病(温病初起、伤风感冒、咽喉疾病、急性扁桃体腺炎)为15~50 g;发挥其生津止渴,清热除烦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咯血、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痈、肺间质纤维化)为30~60 g;发挥其清热和胃止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呕吐、消渴)为10~60 g,4.14g~15 g(散剂);发挥其清肃肺气,利尿除烦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肾结石、尿毒症)为60 g;发挥其清热利湿退黄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为60~15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透热解毒常配伍麦冬、桑叶、菊花、薄荷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常配白茅根、冬瓜子、竹茹、葛根等;清热和胃止呕常配伍竹茹、沙参、天花粉、太子参等;清肃肺气,利尿除烦常配伍苍术、厚朴、生地黄等.  相似文献   

10.
王欢  卫若楠  朱向东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665-1668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灶心土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4.14~800 g,常用剂量为10~30 g,煎汤代水剂量为60~120 g,丸、散剂常用量为1.44~2.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行气通便治疗消化科疾病(小儿便秘),为10g;调理中气、降逆止咳、升降气机治疗消化科疾病(胆汁反流性胃炎)、呼吸科疾病(咳嗽)等,为10~30 g(汤剂)、2.5 g(丸剂);温中燥湿止泻治疗消化科疾病(小儿泄泻)、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为10~300g(未说明服用时长及配伍注意事项);温胃止呕治疗消化科疾病(小儿呕吐、妊娠呃逆等),为10~300g(未说明服用时长及配伍注意事项);温中摄血治疗消化科疾病(便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等),为10~300 g(未说明服用时长及配伍注意事项);温经止血治疗妇科疾病(经间期出血、崩漏等),为4.14~500g(未说明服用时长及配伍注意事项)、1.44g(散剂);平肝降火,降气止血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癌并发咳血),为800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行气通便常配伍甘草;调理中气、降逆止咳、升降气机常配伍木香、大黄等;温中燥湿止泻常配伍肉豆蔻、诃子、肉桂等;温胃止呕常配伍柴胡、藿香等;温中摄血常配伍肉桂、白术、大黄等;温经止血常单用或配伍赤石脂、肉桂、干地黄等;平肝降火,降气止血常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