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结核感染的发生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失衡有关,体内细胞因子及Th1/Th2应答平衡对结核病的进展、预后发挥重要影响作用.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一种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分泌型细胞外基质磷蛋白Ⅰ,又称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结核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1].我们对44例结核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IL-l8及IL-4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同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卡介苗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OPN、IL-18、IL-4水平变化,以了解骨桥蛋白在结核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外周血TCR的检测陈英玉,马树俊,龙振洲,陶家平(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北京100083)大多数T细胞的TCR是由α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少数T细胞的TCR是由γδ链组成。由于在免疫缺陷等免疫性疾病中发现有较高水平的TCRγδ ̄+细胞 ̄[1-3...  相似文献   

4.
分析遗传咨询门诊病例320人的外周血染色体,发现异常核型22例,占6.88%,数目异常8例,结构异常14例。其中inv(9)臂间倒位二个家系和inv(5)臂内倒位一个家系。染色体异态12例。就诊者以先天智力低下和妊娠胎儿丢失为多数。重点对倒位问题进行遗传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1997年,Lo等首次报道在母体循环中发现了游离胎儿DNA,为无创产前诊断开辟了新的领域。近年来,从孕妇外周血中直接提取胎儿DNA进行产前诊断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孕妇血中胎儿核酸物质的来源目前仍不清楚,应用相对简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可以进行胎儿DNA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这些方法已应用到胎儿RhD血型的诊断、胎儿性别鉴定、异常妊娠及染色体综合征的诊断等领域。研究表明胎儿核酸分析前某些因素的变化以及分析方法的不同都会对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核酸分析产生影响,把握这些因素将使此方法在产前诊断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淋巴细胞不同亚群对病毒抗原的应答反应不同,对乙型肝炎的进展的影响也不同。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CD19+(B细胞)进行检测。并探讨HBV感染后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与疾病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诱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诱导培养方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GM-2培养基重悬并在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进行诱导培养,动态观察贴壁细胞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祖细胞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其相关表面标志CD34、CD133、CD31、VEGFR2和CD14。结果 贴壁细胞呈细长条状分布,整体形态和生长密度均以第9天最佳,约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4.62%~5.47%;细胞停留在G0/G1期,增殖指数仅为(1.20±0.18)%;细胞自第5天起即可同时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荆豆类凝集素,Ⅷ因子相关抗原于第9天始呈阳性;表面标志CD34、CD133、CD31、VEGFR2和CD14分别为0.19%±0.06%、1.67%±0.52%、61.56%±5.57%、70.29%±7.37%和89.31%±4.11%,共同指示诱导所得细胞属于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结论 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出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移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基因表达时相与病理改变时相,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对9例脏器移植的观察,系统比较了移植器官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P56、P59编码基因表达时相改变、荧光差异显示技术检测差异基因表达时相及其与脏器功能、病理改变时相的关系。结果: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脏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术后24 h内,9例患者荧光差异显示-PCR技术外周血淋巴细胞P59、酪氨酸磷酸酶的基因表达上调,24~48 h PKC-θ、CD4等基因表达上调;肾移植和心脏移植术后PKC-θ、MHC-Ⅱ、丝/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磷酸酯酶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凝血因子VIII、干扰素诱导蛋白、HLA-DR-H基因较术前有3倍以上升高。P59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于移植后24 h内保持基本平稳,此后持续负调表达直到第10天达低谷。P56和CD8基因于移植后72 h内表现为持续负调表达,此后正调表达并于第5天时达到移植后的第一个峰值。CD4编码基因于移植后24 h内首先表现为负调表达,此后开始正调表达并于48 h达到移植后的第一个峰值。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监测可能有助于临床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主要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肿瘤患者miRNA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的异常表达可反映肿瘤的存在及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不仅在肿瘤组织中存在miRNA的异常表达,而且在外周血中也存在异常表达。外周血检测方法多样,具有无创伤、易于检测,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因而外周血miRNA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综述了外周血mi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作者新近用B95- 8来源的EBV转化两个鼻咽癌家系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 ,建立了永生化类淋巴细胞株。此方法简便 ,转化效率高 ,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两个鼻咽癌家系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 ,再用EBV浓缩液和环孢霉素同时作用于淋巴细胞 ,培养 2 0d左右可获得永生化的类淋巴细胞株。第一个家系共收集其成员外周血七例 ,有五个转化成功。第二家系共收集其成员外周血 1 0例 ,全部转化成功。这一有效的稳定的转化方法为保存鼻咽癌标本资源积累了经验 ,并为深入研究鼻咽癌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方法 :在EB病毒转化外周血的过…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由滑膜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7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性细胞因子,与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17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将病例组分为活动组49例和稳定组30例。 结果与结论:ELISA检测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且活动期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均呈正相关(r=0.459,0.379,0.455;P < 0.05)。说明白细胞介素17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等同样能反映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外周血平滑肌祖细胞具有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能力。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成人外周血平滑肌祖细胞的方法及其生长分化特性。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12 d后,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分析平滑肌祖细胞并分选纯化,继续培养诱导分化。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平滑肌祖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其α-肌动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调宁蛋白、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情况。此外,观察平滑肌祖细胞的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4 d时开始出现细胞集落,12 d时细胞呈明显梭形。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14和CD105双阳性的平滑肌祖细胞占贴壁细胞的(71.8±7.2)%。分选纯化的平滑肌祖细胞培养到28 d呈旋涡状生长。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α-肌动蛋白表达呈阳性。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调宁蛋白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分别于14, 21 d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加。生长曲线表明,细胞生长至第6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2天后进入平台期。提示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诱导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平滑肌祖细胞。它能稳定增殖,并可进一步分化为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3.
过去许多学者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虽都获得成功,但很少注意到血小板污染问题.事实上,分离淋巴细胞除开始就除去血中纤维蛋白,或者低速离心除去血  相似文献   

14.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刘文超,刘智广,张晓楠,田俊士,胡家露,张学庸(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输血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校中心实验室,西安710032)中性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其合成能力有限,缺少修复能力。同时,一旦...  相似文献   

15.
3500例遗传咨询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室自81年5月至91年底,经遗传咨询门诊选择疑有染色体异常患者3500例,作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384例遗传咨询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室自1982年7月至1991年12月31日,遗传咨询2326人,对其中1384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带分析。检出异常107例,其中8例为世界首报,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资料的一般情况 检查对象来自咨询门诊及本院其它科住院患者。男性634人,女性750人,年龄最小为生后14小时,最大65岁,以生育年龄居多。 2、染色体检查指征 包括不良孕、育史夫妇(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或生育畸形/或低智儿史)、多发畸形或/和发育迟缓、闭经、智力低下、不孕、家系调查及其它。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图像的自动分类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效率,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方法以提高分类正确率。探索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图像的自动分类识别。在深度学习框架Caffe上,以AlexNet和LeNet为网络原型构建CNN训练平台;用CellaVision DM96采集外周血涂片中的5类白细胞图像,经人工鉴定后按训练∶校验∶测试=7∶2∶1的比例,随机分配图像构建原始数据集,再通过平移、旋转及镜像构建扩充数据集;训练时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优化模型权值,以分类准确率>95%为目标评估训练结果及优化调整网络结构。结果发现,AlexNet的训练误差无法收敛,陷入局部极小,LeNet则达到预期目标。随后对LeNet网络进行删减优化,获得一轻量高效的新结构--CCNet,其在模型大小、训练用时和分类用时上分别仅为LeNet的1/1000、1/3和1/30。两者对979张5类细胞图像的最佳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9.69%和99.18%,高于目前同类研究报道。结果表明,CNN可用于5类白细胞图像的“端对端”分类识别,特别是CCNet模型兼具准确与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人外周血巨噬细胞培养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并鉴定其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CD14+单核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用含有10%人AB血清和10 ng/ml人M-CSF的IMDM培养基体外培养CD14+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并进行形态特征和吞噬功能鉴定。结果:免疫磁珠法能从外周血中分离到高纯度的CD14+单核细胞,分选前CD14阳性率为10%,分选后CD14阳性率为85.8%。诱导培养7天后巨噬细胞的直径最大可达40~45μm,大部分细胞呈煎蛋状,能有效地吞噬淋巴瘤Raji细胞。结论:从外周血中分离了高纯度的CD14+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淋巴瘤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256例遗传咨询者作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及染色体多态性29例,其中21三体13例(12例典型型,1例易位型),10号染色体短臂增加1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4例,罗氏易位2例,染色体多态性9例。本文就如何预防染色体病儿的发生,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质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3H]地塞米松(Dex)为配体,建立了狗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方法,Scatchard作图分析[~3H]Dex特异结合呈一直线,表观结合容量(R_o)和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7.30±1.98fmol/10~6个细胞和4.69±2.65_nM((?)±SD,N=5),特异结合有明显的甾体特异性。用饱和浓度的[~3H]Dex测定了22只无应激条件下成年健康狗外周血白细胞的[~3H]Dex特异结合,结果为3745±436位点/细胞((?)±SD),雄雌之间差异不显著。本方法具有取材方便,重复性好及用血量少等优点,适用于一般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