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40例,对双侧腓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根据病程分为3组:1个月组、3个月组、病程6个月组,同时采用徒手肌力测试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与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与健侧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病程1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幅度最大,传导功能最差,与健侧腓神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3个月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6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幅度最小,其功能相对好,患侧与健侧腓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患者腓神经患侧与健侧互相对比分析,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神经传导作为康复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功能情况是一种实用的检测方法,有助于评价腓神经当下的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及F波检测探讨脑卒中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Ⅳ~Ⅴ期,用肌电/诱发电位仪采集患者双侧上肢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正中神经F波相关参数,并对采集的健患侧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侧上肢功能,并分析患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神经传导相关参数与患侧上肢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运动神经传导:①与健侧相比,刺激腕部时患侧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5)。②与健侧相比,刺激肘部时患侧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潜伏期延长(P0.05)。③与健侧相比,患侧肌皮神经CMAP波幅减低(P0.05)。(2)感觉神经传导:刺激双侧正中神经腕部、肘部时,健患侧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偏瘫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与患侧正中神经、肌皮神经传导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无相关性(P0.05)。(4)脑卒中患者患侧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较对侧增加(P0.05)。结论脑卒中不仅会导致患侧上肢运动神经轴索变性及脱髓鞘改变,同时还会影响运动单位中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故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针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G)、面肌肌电图(EMG)对面神经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53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首次进行BR检查以及ENG、EMG测定,发病后1,3,6个月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首次检查患侧R1、R2及R2'缺如者23例,其余有30例患侧R1、R2及R2'与健侧相比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达91%.37例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与健侧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率为75%.23例患侧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降低,时限延长,多相渡增多,病理性干扰相.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完全恢复者26例.3个月后复查完全恢复者42例,6个月后复查完全恢复者51例,2例未恢复者1年后仍遗留有后遗症.结论 BR测定是诊断面神经炎的敏感指标.BR结合ENG、EMG检测能评估面神经炎的病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交感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LAT、AMP)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皮肤反应2组上肢波幅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对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SSR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等多项生化指标,同时分析与SSR异常有关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与病程<5年组比较,5~10年组、病程≥10年组上肢SSR潜伏期延长(P<0.05),而波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不同病程组间SSR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SSR异常率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自主神经症状的有无对SSR异常率无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lc是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的相关因素.结论 SSR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HbAlc是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依赖(AD)患者自主神经及感觉功能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56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体感诱发电位(SEP)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分析SSR反应波及SEP上肢N20、下肢P40电位波幅、潜伏期和正中神经、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于酒精戒断2个月时随访AD组患者的S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SSR异常率及反应波缺失率均显著升高(χ~2=7.860,P=0.005;χ~2=64.655,P=0.0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入组时及酒精戒断后SSR波幅均显著降低,潜伏期显著延长(均P0.01)。与入组时比较,AD组酒精戒断后波幅、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组与正常对照组SEP上肢N20电位和下肢P40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神经S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患者酒依赖持续时间和日饮酒量分别与SSR潜伏期呈正相关(r=0.335,P=0.017;r=0.369,P=0.008),与SSR波幅呈负相关(r=-0.294,P=0.038;r=-0.310,P=0.028)。结论 AD患者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以C类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传导痛温觉Aδ纤维功能障碍等小纤维损害为主,深感觉传导路尚无明显影响,SSR可为AD提供周围神经早期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河豚毒素(TTX)中毒患者神经电生理的改变。方法 检测58例TTX中毒患者的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 22例TTX中毒患者(37.9%)肌电图以多相不规则波为主,MCV,SCV均有减慢,以SCV减慢最为显著,MCV远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异常率比纤颤,正尖波检出率高,F反应,H反射异常提示部分TTX中毒累及神经根;SEP的异常率达56.9%。结论 TTX中毒可伴有中枢神经的损害。神经电生理检测可用来动态观察其神经系统损害程序,病程,范围,亦是TTX中毒时早期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并评价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潜伏期;采用F波检测正中神经的出现率和传导速度。结果MS患者NCV均不同程度地减慢,MCV的异常率高于SCV,NCV结果提示轴突损害比脱髓鞘显著。MEP测得肘点和腰4点的潜伏期延长,提示正中神经远端和腰骶神经根功能的损害。部分患者F波的出现率降低.提示周围神经根功能异常。结论MS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综合运用电生理技术可以全面地评价MS周围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观察卒中后肩痛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卒中住院患者40例,根据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分为肩痛组(26例)与无肩痛组(14例)。分别进行双侧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结果 肩痛组患侧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0.000);无肩痛组患侧尺神经CMAP波幅较同组健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肩痛组患侧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三角肌、肱二头肌自发电位出现率,肩痛组较无肩痛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4,0.044)。结论 卒中后肩痛患者伴有上肢周围神经的损伤,且肩痛的发生可能与运动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临床及预后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面瘫的神经电图和肌电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pphire Ⅱ肌电图仪对92例特发性面瘫患者进行病侧和健侧的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神经电图测提示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肌电图检查显示患侧面神经募集减弱,可见有纤颤电位或/和正锐波。结论 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有助于特发性面瘫定性及定量诊断,能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侧上肢肌张力的关系,探讨F波在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7—2015-7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脑卒中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选取3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8名,女12名。应用丹麦丹迪公司生产的Keypoint.net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F波测定,对脑卒中组患者患侧、健侧及正常对照组F波的潜伏期、出现率、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进行比较。对脑卒中组患侧上肢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并与F波部分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脑卒中组患侧、健侧与正常对照组间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组患侧F波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P0.01),波幅增高(P0.01),面积增大(P0.01),而F波潜伏期与出现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3)脑卒中患者患侧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传导速度减慢(P0.01),而健侧潜伏期及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脑卒中患者患侧F波波幅与腕及四指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06,P0.01;r=0.685,P0.01),F波面积与腕及四指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7,P0.01;r=0.669,P0.01),F波传导速度与四指MAS评分呈负相关(r=-0.524,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波波幅及面积分别与MAS评分存在正相关,F波传导速度与四指MAS评分存在负相关,F波的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可作为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评价客观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治疗及预后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G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在特发性面瘫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丹麦生产的keypointⅣ肌电图仪对96例确诊为特发性面瘫的患者进行患侧与健侧ENG、EMG检测,分别记录患侧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的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以及所支配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肌电图情况,并与自身健侧作对比。结果特发性面瘫患者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自身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下降<70%、NCV(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0%、EMG大致正常的轻度患者,3个月内面肌完全恢复,治愈率100%;波幅下降70%~90%、NCV减慢20%~50%、EMG呈部分神经源性损害的中度患者,3个月内大部分可完全恢复,治愈率87.8%;波幅下降>90%、NCV减慢>50%、EMG呈部分或完全神经源性损害的中重度患者,3个月内面肌完全恢复者为50%;诱发电位消失、NCV引不出、EMG呈完全神经源性损害的重度患者,3个月内面肌完全恢复者为25%。结论 ENG和EMG检测对特发性面瘫的神经损伤、面肌恢复等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能对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神经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78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叶速发(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F波检查。结果 共检查78例患者的468条神经,其中MCV减慢166条,MCV减慢合并远端潜伏期延长39条,异常率43.8%;SCV减慢175条,末引出电位75条,SCV减慢兼远端潜伏期延长26条,异常率58.9%.检查102条神经的F波,其中异常66条,异常率为64.7%,12条神经(11.8%)F波时间离散度增加。结论 神经电图是诊断DPN的敏感及特异性的检查,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肢SEP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析患侧SEP P15、N20、P25、N13及N9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参数、运动神经传导参数与上肢运动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卒中后亚急性期偏瘫患者102例,平均(68.76±11.33)岁,男性78例。患者偏瘫侧上肢SEP P15[(16.90±1.67)ms vs.(16.27±1.50)ms,P<0.001]、N20[(20.13±1.49)ms vs.(19.42±1.60)ms,P<0.001]、P25[(24.39±1.75)ms vs.(23.70±1.50)ms,P<0.001]、N13[(14.05±1.25)ms vs.(13.42±1.26)ms,P<0.001]及N9[(9.25±0.96)ms vs.(8.80±1.40)ms,P<0.001]的潜伏期均大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指1-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48.93±6.82)m/s vs.(51.26±6.40)m/s,P<0.001]、波幅[(22.54±9.91)μv vs.(32.71±17.68)μv,P<0.001]小于健侧;正中神经(指3-腕)SCV[(49.26±7.31)m/s vs.(52.98±5.99)m/s,P<0.001]、波幅[(24.71±11.39)μv vs.(38.57±20.21)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指5-腕)SCV[(48.72±7.46)m/s vs.(52.01±6.82)m/s,P<0.001]、波幅[(19.51±11.35)μv vs.(25.74±13.44)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SCV[(54.53±6.06)m/s vs.(56.99±4.84)m/s,P<0.001]、波幅[(11.37±6.04)μv vs.(14.53±7.89)μv,P<0.001]小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肘-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54.79±4.89)m/s vs.(57.10±5.07)m/s,P<0.001]、波幅[(8.42±3.85)μv vs.(10.00±3.72)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MCV[(53.12±6.81)m/s vs.(55.01±6.35)m/s,P<0.001]、波幅[(6.89±2.56)μv vs.(8.78±2.26)μv,P<0.001]小于健侧。P15(r=-0.358,P<0.001)、N20(r=-0.674,P<0.001)、P25(r=-0.465,P<0.001)潜伏期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指3-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31,P=0.026),尺神经电极位置为指5-腕(r=0.292,P=0.006),腕-肘上(r=0.391,P<0.001)的SCV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电极位置为指5-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12),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肘-腕的MCV(r=0.220,P=0.037)、波幅(r=0.223,P=0.034)与FMA-UE评分均呈正相关,尺神经电极位置为腕-肘上的MCV(r=0.231,P=0.027)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及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的改变,且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总结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55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同期选择5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2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55例酒精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肢体麻木等,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肌电图在静息状态、轻收缩相、重收缩相各相异常发生率较高,2组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组无论是MCV还是SCV传导速度减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酒精重度患者常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以神经末端损害为主,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感觉障碍等,神经电生理改变以肌电图异常、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最为典型,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主要探讨的是神经肌电图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进行分组,包括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1-10年)和C组(病程〈1年)。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正中、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运动传导速度),SCV(感觉传导速度)以及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80例,其中A组57例,B组65例,C组58例。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9.104,P=0.011)、尺神经(χ2=9.335,P=0.009)、腓总神经(χ2=9.898,P=0.007)的M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13.44,P=0.001)、尺神经(χ2=13.56,P=0.001)、腓总神经(χ2=24.09,P=0.000)的S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9.12,P=0.000),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而尺神经F波异常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χ2=3.152,P=0.207)。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越长,相应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中的异常比例,以及胫神经的H反射异常检出率越高。结合尺神经F波可早期客观检测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近端损害,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12例肯尼迪病患者肌电图和神经电图特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D)患者肌电图和神经电图特征,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的认识。方法12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D患者行肌电图(EMG)和神经电图检测。EMG取双侧股四头肌、三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腹直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小力收缩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相。神经电图取双正中神经、双腓总神经和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KD患者肌电图特点:60.4%肌肉静息状态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电位、正锐波;轻收缩时MUAP时限延长,波幅增高;75.0%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神经电图方面,MCV正常,而SNAP波幅和SCV均低于健康者均值(P=0.000)。结论KD患者EMG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感觉受累可能是KD的基本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观察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的6例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疗效.: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评估肌张力的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移位神经生长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术后健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肌力减退和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时间为(17.3±1.4)个月(15~19个月)。术后1,12个月偏瘫侧FM运动功能评分、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及改良Ashworth分级显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均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例患者中,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5例患侧未引出波形的患者,术后12个月均可以引出波形。1例患者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潜伏期为29.7 ms,波幅为0.8 mV;术后12个月潜伏期为22.0 ms,波幅为1.9 mV。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在联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无症状基因携带者与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特征,寻找与SCA3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对确诊的20例无症状基因携带者(preclinical carriers of spinocerebellar ataxias type 3,PreSCA3)、39例SCA3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nerve conductive study,NCS)检测,比较各组间的神经传导异常,分析各电生理参数与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SARA)总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PreSCA3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发生率为20%,并且PreSCA3组尺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SNAP波幅及尺神经MC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CA3患者NCS异常发生率为69.2%,以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为主(53.8%),主要表现为混合性损害(48.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A3患者所有检测神经SNAP波幅、SCV及腓总神经CMAP波幅、尺神经MCV显著降低(P<0.05)。此外,正中、尺、胫、腓总及腓肠神经SNAP波幅、SCV与SARA总分及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部分PreSCA3已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主要累及感觉神经。SCA3患者NCS检查异常率高,主要表现为混合性损害为主的感觉性周围神经病。SNAP波幅、SCV可能作为监测疾病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电生理特点并探讨电生理检查在其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0例经皮肤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的NIID患者(15例有症状, 5例无症状)进行研究, 分析其周围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F波、重复电刺激、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震颤分析等电生理检查结果, 并对15例有症状NIID患者(有症状NIID组)与1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的周围神经传导和SSR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15例有症状NIID患者均存在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14例存在周围神经传导异常, 其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14例,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4例,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12例,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3例, 总体表现出对称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而波幅相对保留;4例针极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13例F波潜伏期有不同程度延长;12例出现SSR异常;4例表现出4.0~7.5 Hz的同步性震颤。(2)5例无症状NIID患者中3例存在周围神经传导异常, 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