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肠梗阻患者急诊手术的指征,以便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50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临床分析,判断其是否具备进行急诊手术的指征。对于具备了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我院采用修补术、扭转套叠肠管复位术、肠粘连松懈术、嵌顿疝松懈术、小肠排列术及腹腔引流术等急诊手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在这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治愈,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好转,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死亡。这50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8%,死亡率为2%。这5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临床上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先对导致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原因,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具备进行急诊手术的指征,然后再选择最佳的急诊手术方案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65岁以上(老年组)和14岁以下(少年组)肠梗阻病人急诊手术指征及术中、术后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老年性和少年性肠梗阻病人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评分方法 来确定是否手术. 结果 6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急诊手术为29例,少年组8例全部治愈,老年组21例,治愈18例. 结论 肠梗阻的手术指征应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综合评分确定,按此方法 治疗效果好,老年人肠梗阻手术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对江苏省连云港监狱医院及灌云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1例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急诊手术3例,保守治疗38例,成功29例,中转手术9例,所有患者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尤其是早期炎性肠梗阻,除有急诊手术指征外,均应先行保守治疗,大部分可缓解,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有可能发生肠绞窄时,要把握好手术时机,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肠梗阻手术指征的恰当选择.方法:分析20例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11例急诊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指征是治疗肠梗阻的关键,应在肠管未发生绞窄之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也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1992年6月-2002年6月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共计l1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一期切除吻合78例,占69.5%,先行结肠造口二期手术16例,Hartmann手术7例,肠捷径手术5例,仅行结肠造口3例,结肠次全切除3例。死亡2例,吻合口漏l例。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有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多种,如掌握合适的指征和方法,一期切除吻合有其优点。  相似文献   

6.
粘连性肠梗阻的泛影葡胺造影和腹腔镜松解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法,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准确性,并且评价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保守治疗2天无明显效果的4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给予口服76%泛影葡胺,进行胃肠道造影,并综合其他临床指征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其中的2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对比各项临床结果,总结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法的准确性,以及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疗效。结果 数据统计显示,泛影葡胺溶液是否进入结肠与最终是否手术之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P〈0.01)。应用腹腔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粘连松解术,解除肠梗阻,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内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 以泛影葡胺溶液在24小时内能否到达大肠,作为判断完全性肠梗阻的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率非常高。腹腔镜松解术微创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实用、疗效可靠,是临床处理此类症状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43例中急症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35例中,中转手术15例,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可以缓解,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把握手术的时机和对术式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鹏  李军 《当代医学》2013,(24):104-105
目的对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手术治疗的11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对患者临床表现、手术指征、预后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本组11例外科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由于内科治疗无效而采取手术治疗者7例;由于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而采取手术治疗者3例;1例患者由于不能耐受激素治疗而采取手术治疗。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3例。在手术方式上,6例患者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肠造口术;2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2例行IPAA+保护性回肠造口术;1例行横结肠切除、近端造屡、远端封闭术。术后治疗效果满意,随访患者病情平稳,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根据手术指征,科学进行手术方式选择,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炎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均比较可靠,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40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处理原则。方法 对近10年收治的40例急性癌性结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加强结肠灌洗。结果 本组40例,其中右半结肠癌22例,左半结肠癌14例,行Ⅰ期切除吻合,肠捷径手术2例,Ⅰ期切除近侧结肠造口2例,术后均无吻合口瘘。结论 对梗阻性结肠癌的患者如能掌握合适的指征和方法,术中认真做好结肠减压灌洗,Ⅰ期切除吻合术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采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59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及住院平均时间分别为(83.6718.58)min 及(3.521.80)d,术中平均失血量以及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60.588.45)ml 以及(2.121.54)d;59例患者中5例出现轻度手术切口感染,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对诊疗工作服务总满意率约为96.61%(57/59)。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肠梗阻具有良好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康复时间较短,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急诊手术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 86例肠梗阻急诊手术指征及术中、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431例肠梗阻病人的病历资料,其中186例为肠梗阻急诊手术.结果 431例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245例,56.8%;急诊手术186例,占43.2%,其中手术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112例,占60.2%;184例获治愈,死亡2例.结论 肠梗阻病人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肠梗阻手术指征应根据梗阻原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确定.  相似文献   

12.
急诊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8年9月收治的35例肿瘤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死亡2例,死亡率为5.71%。结论:急诊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为提高肿瘤性肠梗阻的治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许雪飞  丁丹 《吉林医学》2013,(30):6254-6255
目的: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重要素预测方法。方法:选择5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例以及详细病情记录,采用logistic多重要素回归分析法,总结出需要进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概率的相关预测公式。结果:根据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其中8项指标因素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有很好的预测作用,且作用效果明显。本组结果符合率为99.00%。随后利用收治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对上述预测公式进行评价,符合率为96.20%。结论:通过实践证明预测公式有较好的使用价值,有效分析了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的多重要素。  相似文献   

14.
张畅生  魏孟奇 《热带医学杂志》2005,5(2):223-224,239
目的 总结84例肠梗阻急诊手术指征及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3年收治的316例肠梗阻病人的病历资料,其中84例为肠梗阻急诊手术。结果316例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232例,占73%;急诊手术84例,占26%,其中手术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54例,占63%;82例获治愈,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10年间肠梗阻病人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肠梗阻手术指征应根据梗阻原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确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61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结果:61例患者中39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18例行Ⅱ期结肠造口术,4例行Harmann术,术后并发症14例,死亡病例1例。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分析对急性胃出血患者用急诊手术方案治疗的相关操作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2016年收治确诊为急性胃出血患者1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手术方案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了解该手术方式对急性胃出血患者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手术治疗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有1例患者判定为无效。结论:对收治急性胃出血患者选择急诊手术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临床实际情况,确保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突出,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各项急性胃出血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等,加快术后恢复速度,保障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新友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0):61-61,65
目的回顾分析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结果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3例行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5例有手术指征的给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除少数有手术指征的给予手术治疗,大部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得到缓解,从而避免了手术,减少加重粘连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吴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561-1562
目的:探讨优化手术措施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急腹症患者,采用优化手术措施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及时以手术指征选择手术时机,术中根据肠梗阻粘连的特点给予优化处理等。结果54例患者53例治愈出院,有1例术后并发心肌梗死死亡。结论严密观察肠梗阻动态变化、抢抓手术最佳时机、及时正确手术处理,可以减少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住的8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0例入院48h内给予急诊手术为观察组,40例给予保守治疗48h后无效转手术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7.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2例(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者与保守治疗不佳再转为手术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临床可依据患者年龄、体质、梗阻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0例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行急诊手术25例,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行限期手术5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右半结肠癌10例,以Ⅰ期结肠切除吻合为主,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左半结肠癌20例,工期吻合术7例,Ⅰ期吻合横结肠造口6例,单纯造口7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效果较佳,临床应根据患者发病时间、肿瘤部位等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时间和方式,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