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芳  张斌  田永香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699-2700
目的:研究围麻醉期癔症发作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针对围麻醉期癔症发作15例的资料,分析癔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麻醉手术对患者的影响,通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别予以治疗。结果:15例患者疗效满意,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围麻醉期癔症发作应及时与麻醉手术并发症相鉴别,作出正确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气功致精神障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例我院出院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经随访4 ̄5年结果进行回顾性诊断和评估,结果,病情稳定6例。再住院6例1例诊断为癔症性精神障碍,神经症1例,精神分裂症3例,病情反复发作6例,认为不能肯定气功致精神障碍病因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0至1994年应用光量子血掖疗法(血疗治疗癔症性精神障碍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及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患者表现突然出现意识消失、呼吸急促、牙火紧闭、不能言语、抽搐、偏瘫、单瘫等症状或体征,易与麻醉和手术并发症相混淆,需立即明确诊断,进行相应治疗。现对我院2007~2012年术中癔症发作的17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中,男5例,女12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年龄17—65岁。其中,椎管内麻醉7例,臂丛麻醉4例,颈丛麻醉2例,全麻4例;术中发作5例,术后发作12例。  相似文献   

5.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精神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由练气功所引发的精神障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为更好地认识该病,我们特与癔症性精神病进行了对照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组选择1992年~1997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CCMD—2一R[1]有关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9例(37.5%),女性15例(62、5/)。二、对照组选择同期符合CCMD—2—R关于癔症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挑选24例,其中,男性8例(33.3%),女性16例(66.7%)。三、所有入组病人均详细收集病史及全面检查,并按事先设计好的精神症状清单详细记录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病…  相似文献   

6.
癔症是一类紧接心理社会刺激起病或发作,症状缺乏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可因暗示或"继发得益"发生、加重或减轻、消失的神经症。其具体表现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类,后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癔症大发作,且有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和挺直,诊断时需与癫痫鉴别。本文将2例酷似腹型癫痫的癔症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7倒我院出院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经随访4~5年结果进行回顾性诊断和评估,结果,病情稳定6例。再住院6例中1例诊断为癔症性精神障碍,神经症1例,精神分裂症3例,病情反复发作6例,认为不能肯定气功致精神障碍病因作用。  相似文献   

8.
癔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 ,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 ,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1 ]。为分析住院维吾尔族癔症患者的个性特点与癔症的关系 ,为做好此类患者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对住院癔症患者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 EPQ)各项指示及其它临床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收集 1992年 11月~ 1999年 6月在本科住院的癔症患者 EPQ各项指标 ,及其从住院患者登记本采集的各民族癔症患者人数共 42例 ,汉族 10例 ( 2 4% ) ,维吾尔族 2 6例 ( 6 2 % ) ,哈萨克族 3例 ,回族 3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癔症是一类紧接心理社会刺激起病或发作,症状缺乏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可因暗示或“继发得益”发生、加重或减轻、消失的神经症。其具体表现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类,后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癔症大发作,且有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和挺直,诊断时需与癫痫鉴别。本文将2例酷似腹型癫痫的癔症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癔症患者的暗示性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癔症原称歇斯底里症(Hysteria),是一种以解离症状(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癔症性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1].多急性发作,表现为精神和躯体等各种各样的、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症状.轻者自身痛苦,严重者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需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自知力基本完整[1]。轻者自身痛苦,严重者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需要住院治疗,我院心理科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了26例癔症病人,在护理全程给予了心理暗示干预,收到较好的效果,随访的18例中无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癔症是一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精神障碍,主要个性特点是自我为中心,暗示性强,具有表演色彩。癔症发作多具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刺激因素,并具有发病突然及缓解迅速的特点,女性多发。我院神经内科于2001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了197例癔症病人(符合CCMD-2-R诊断标准),采用海华治疗仪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气功所致以幻觉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及与精神分裂症的异同。研究背景随着气功热的兴起,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也越来越多,有必要对其进行临床总结。研究方法对1988~1992年在我院住院的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37例患者中以幻觉妄想为主要症状是的精神障碍者24例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研究结果 24例中根据精神症状分类:类分裂样精神障碍13例,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相似,类癔症样精神障碍11例。患者对抗精神病药反应比精神分裂症好。研究结论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差异,支持其为一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14.
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妊娠期妇女,共55例。其中,男20例,女35例;年龄14~65岁,平均(28.6±9.7)岁;病程1个月至15年,中位数为2  相似文献   

15.
周湘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F0003-F0004
"癔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已由分离(转换)性障碍所替代,原因是因为"癔症"的含义太多且不确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目前依然沿用了"癔症"这个诊断名称,其共同特点是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但要评定所丧失的某些功能在多大程度上是处于自主控制之下,通常非常困难,尤其本身伴有躯体症状者.现报告1例,以乱语、冲动和发热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6.
192例癔症的心理治疗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癔症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症状的产生和消失与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联系;症状多样,在情感爆发或其他精神发作时,可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躯体功能障碍时,检查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应的阳性体征,在精神科临床上比较多见。临床资料一、对象:选我院1998年5月至1999年9月住院患者共192人,其中男性57人,女性135人,年龄6~57岁,平均年龄(36.8±11.7)岁。职业:农民132例;学生27例;工人29例;干部4例。均符合CCMD-2-R癔症的诊断标准。二、发病有关因素:1人际关系紧张、面临下岗,被捕及严重财产纠纷者105人;2被奸污、失恋、发现配偶有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癔症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生化离子改变的内在关系,为急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符合癔症诊断标准的160例急性发作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行血生化离子测定,早期予镇静、补充电解质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癔症急性发作患者以转换性躯体障碍症状为主;有近半患者有不同程度血钾下降、血磷下降、血糖升高,有20%~3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分压、尿素氮、肌酐下降;羟治疗后92.5%患者症状在150min内缓解。结论生化离子的改变反映癔症急性发作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早期应用镇静药物及补充水电解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精神分裂患者及癫痫性精神分裂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27例的癫痫性精神分裂精神障碍患者与28例精神分裂患者分组研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比较其临床特征差异。结果甲组外向性格比例明显高于乙组,两组在癫痫史与精神病史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甲组患者在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行为意志降低、情感冷漠、思维松懈等症状发作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冲动及攻击行为、幻视等症状发作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与癫痫性精神分裂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临床医师在对其进行诊断时,应充分掌握患者特征,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多种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症状,但是缺乏持久的精神障碍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基础。我科于2003年7月发现的1例行乳腺腺瘤摘除术,术中癔病发作的患者,现将术中护理体会报告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对精神障碍患者行以无抽搐电休克(MECT)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方法 本文采用近3年的住院患者共50例,均为精神障碍患者,经确诊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通过对这些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阿托品和司可林进行辅助治疗分析该病,给药方式隔日1次,每周给药3次,连续治疗10次.结果 通过采用MECT治疗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74%,有效率为90%,其中躁狂症组、抑郁症组、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和癔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MECT治疗后的临床不良反应能够看出,患者出现呕吐9例(18%)、产生短期记忆力障碍20例(40%)、头晕头痛患者29例(58%)、出现排尿困难患者3例(6.00%).经过1周的治疗,患者全部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本文通过MECT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得出该方法具有轻微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值得在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