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阶段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抽取中专、大专、本科3个层次的临床实习护生154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与自设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实习护生SCL-90各项指标的评分呈现下降趋势;中专护生SCL-90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本科护生(P<0.01)。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尊水平、健康状况、消极应对方式、学习层次、学习负担、家庭教育方式有关(P<0.05)。结论不同教育层次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需考虑其学习的层次与压力、自尊需要的满足、应对方式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牛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最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67例正在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分期进行测量,并分别与全国青年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SCL-90 7个因子的得分,护生组与常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组与健康成人组积极应对情况分别为(30.00±12.10)分,(21.25±7.14)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情况分别为(31.76±8.61)分,(30.26±8.7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消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7月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236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SCL-90的偏执、敌对、抑郁、人际关系和躯体化等5项因子分均低于成人常模(P<0.01),焦虑因子分低于成人常模(P<0.05),恐怖因子分高于成人常模(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者的SCL-90总分低于不满意者(P<0.01),精神病性、偏执、抑郁、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等5项因子分低于工作不满意者(P<0.01),焦虑因子分低于工作不满意者(P<0.05);护理专业自选者的SCL-90总分低于非自选者(P<0.05),敌对因子分低于非自选者(P<0.05),躯体化因子分低于非自选者(P<0.01);社会支持利用度与SCL-90精神病、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症状和躯体化等因子分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成人常模,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特质应对问卷(T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6名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本组护生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4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背景、学习成绩不同的实习护生其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实习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SCL-90中的多个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结论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高职护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到科实习第1天及结束时评估两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分别为(1.26±0.34),(1.54±0.45),(1.32±0.32)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1.54±0.41),(1.99±0.48),(1.98±0.5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2.24,2.98;P<0.05);心理干预组护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2.78,3.04;P<0.05).结论 高职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高职护生实习教学中恰当应用心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对实习阶段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结核科实习护生的压力源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44例进入结核科实习的护生采用访谈法了解并分析其压力源,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访谈得出,结核科实习护生的压力源主要是对肺结核传染性的恐惧和对护理专业产生的矛盾心理,其次是专科理论知识的缺乏和结核病区的特殊环境等。SCL-90测试结果显示强迫症状因子、焦虑因子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恐惧因子极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护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影响医院的教学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所以应引起护生自身、教育者及管理者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帮助护生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 253名本专科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专科护生差。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青少年生活事件各因子间分别存在负相关和正相关(P<0.01),而其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之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与本专科护生的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后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引导护生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对211名实习护士进行测试分析。结果:SCL-90各因子分≥2的发生率在5.69%~24.17%之间,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敌对、恐怖和躯体化,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等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与国内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63.98%~67.3%的实习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57.34~69.19%的实习生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己安慰自己,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抛开来调整心理状态。结论:应重视护生实习后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人际沟通的培训,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6例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实习护生的GSES及IPC量表中的Ⅰ分量表的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总分以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4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控制感均与SCL-90中的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机遇及内控性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结论 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控制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实习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54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131名和对照组123名,两组护士均进行常规入院、入科宣教,临床带教工作和正常的心理教育,2个月后干预组给予特殊的心理疏导措施,为期6个月,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进行两组实习护士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实习护士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干预前两组护士SCL-90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6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明显增高(P<0.05);干预后干预组护士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6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或干预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心理异常发生率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心理疏导可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于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其向职业护士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丽珍  林晓云  吴航洲  吕敏 《护理研究》2007,21(27):2453-2455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福州市58名儿科护士及59名普通科室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儿科护士SCL-90的强迫、抑郁及焦虑因子分高于普通科室护士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SQ的消极应对均分高于普通科室护士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儿科护士工作年限≤5年、>20年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儿科护士的SCL-90总均分及部分因子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注重应对方式与心理状态的调整,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军校不同年级大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尼春萍  化前珍  吕淑萍 《现代护理》2004,10(11):987-989
目的 探讨军校不同年级大专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我校护理大专一~三年级学生 4 36人整群测查 ,所得资料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一、二年级护生SCL - 90评分比三年级偏高 ,除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外 ,一、二年级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 ;SCL - 90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积极应对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军校大专护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 ,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症状是困扰他们的主要精神问题 ;在护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 ,应重视护生积极应对能力与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大专生评判性思维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632名护理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大专生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84.44士35.5)分,其中<280分有299名(47.31%),280~349分有330名(52.22%),≥350分仅有3名(0.47%);除躯体化和敌对2个因子外,护理大专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评判性思维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评判性思维总分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阳性症状、应对方式和焦虑是评判性思维良好的预测因子.结论 护理大专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对其评判性思维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评判性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武汉、北京两地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不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最有效的应对方式,以保持和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Folkman和Lazarus的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和求助,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多以积极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压力源。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采取综合管理对策,改革教学和实践,医院体制更改等有效举措可提高学生应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简称男护生)的自尊状况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5级至2008级护理专业的218名护生进行测评,其中男护生105名、女护生113名;同期调查该校同年级五年制医疗本科男生193名。结果(1)男、女护生自尊总分分别为(29.20±4.59)和(29.33±4.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护生自尊总分低于该校医疗本科男生得分(P〈0.01)。本科男、女护生及大专男、女护生的自尊总分分别为(29.73±4.79)、(29.48±4.36)分和(28.96±4.37)、(29.14土4.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自尊等级男护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及神经质维度、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男护生自尊得分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4)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质及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此外,自尊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内外向维度。结论男护生自尊水平低于医疗本科男生,不同性别和专业层次的护生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注重提高男护生的应对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人格与职业心态,维护和提高其自尊水平,从而提高男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于壮  杨海芹  刘春文 《护理研究》2007,21(23):2088-2089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心理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49名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SCL-90量表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肿瘤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1);躯体化、强迫症状及恐怖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抑郁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学历呈负相关,焦虑与婚姻状况正相关。[结论]肿瘤科护士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恐怖症状较重,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