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而其影像学分型有利于该病的标准化治疗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8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据X线、CT及MR影像学表现对患者进行分型。 结果: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Ⅰ-Ⅴ型。Ⅰ型:椎体炎型,Ⅱ型:椎间盘炎型,Ⅲ型:骨膜炎型,Ⅳ型: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型,Ⅴ型:脊髓神经型。两型以上为复合型。本组46例为复合型(51.69%),其中Ⅴ型伴有其他4种类型最多(45例);43例为单纯型(48.31%),其中Ⅰ型20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4例。31例通过非手术治愈,58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2例行病灶清除术、6例行经皮微创术治疗。本组89例均随访1年,痊愈83例,好转6例,愈后无复发。 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影像学分型对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药物、经皮置管引流和手术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病灶多分布于腰椎,L4发病率最高。21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检查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4例病原学检查阳性。18例患者入院前临床、X线及CT检查均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5.71%;经MR检查误诊8例,误诊率66.67%。14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5例采用经皮置管引流术,9例采用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病理均符合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痊愈15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治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点并分型,以提高该病确诊率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5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经冷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采用单纯药物治疗28例,微创介入治疗3例,21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5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按照影像学特点分型:椎体骨髓炎型9例,椎间盘炎型8例,椎旁脓肿或硬膜外脓肿型5例,混合型30例。49例获得随访16~36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根据Alp标准评定:痊愈47例,好转2例。无复发患者。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在有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影像学分型选择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0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情况、诊断过程、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初次准确诊断24例,6例误诊为脊柱结核.9例临床仅表现为腰痛,无明显脊髓神经根症状,给予多西环素及链霉素联合用药治疗2~3个月;2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MRI影像学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行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的90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对影像学资料及其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通过临床疗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计90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MRI检查,根据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型后,61例选择微创手术治疗,29例选择病灶清除植骨术进行治疗。术后治愈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6个月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仍然相较于术后,治愈率有所上升。结论通过MRI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微创手术效果较病灶清除植骨术更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氏杆菌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椎体或椎间盘引发感染时称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1],1932年首次由Kuloski和Vinke描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2]。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发生率为患布氏杆菌病的2%~53%[1-3],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及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布氏杆菌脊柱炎(布氏杆菌组)、18例不典型结核性脊柱炎(脊柱结核组)患者分别行后路手术,内固定后清除病灶,植骨融合,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规范化治疗,随访0.5~1年(布氏杆菌组)、1~2年(脊柱结核组)。结果: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复发,JOA评分均明显升高,治愈率分别达到95.65%(布氏杆菌组)和94.44%(脊柱结核组)。结论:综合病史、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运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并保证有效的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脊柱感染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正布氏杆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是由布氏杆菌诱发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病源以牧区为主,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传染病。布氏杆菌侵袭腰椎较多,胸椎及颈椎较少累及,从而造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结核杆菌可侵袭脊柱任意节段,以胸腰段常见,从而造成结核性脊柱炎。二者在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造成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2016-03误诊为脊柱结核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5年1月~2015年2月167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依据MRI分型行微创术与切开手术治疗;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影像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性归纳总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67例治疗前行MRI检查,6个月126例复查;12个月113例复查,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75。依据术前MRI影像分型其治疗结果:选择微创14例(A组);153例选择病灶清除植骨术,56例未行内固定(B组),97例采用内固定(C组);各组12个月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个月的时间点C组治愈率明显优于A组及B组,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MRI影像学分型对微创和手术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内固定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36例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药物和手术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3、6和12个月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入院前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均被误诊,其中32例被X线和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为88.88%;24例MRI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为66.66%。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流行病调查均有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感染性脊柱炎,实验室检查RBPT或SAT、CFT、Coomb’s阳性,CT及MRI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7例阳性,11例组织活检镜下符合布鲁杆菌病病理学表现。入组患者中20例(A组)选择药物治疗,其余16例(B组)伴有马尾、神经根受压症状、腰椎不稳定和腰大肌或椎旁脓肿者行手术治疗。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0例非手术治疗者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消失或改善明显,疗效好,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16例手术患者关节突间和(或)横突问植骨均愈合,脊柱稳定,无复发。临床疗效评价显示各组后1个时间点的治愈率与前1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相同时间点A组和B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9.874,P〈0.05)。结论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影像学、检验学及病理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的掌握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适应证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报道的布氏杆菌感染多以脊柱感染为主~[1-2],而髋关节布氏杆菌感染临床上相对少见。髋关节布氏杆菌感染性疾病是布氏杆菌侵袭髋关节引起慢性感染性的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由于布氏杆菌的相关临床症状往往与其他疾病混淆,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表现,所以容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本院收治的3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资料,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要点和预后情况,为本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31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细菌及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7岁,24例有牛羊接触史,局部疼痛(100%)和发热(58.1%)较常见,10例伴有神经损害。实验室检查发现26例(83.87%)血沉升高、27例(87.10%)血CRP升高、23例(74.19%)血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8例行血培养均为阴性,活检细菌培养阳性率80%,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病变主要累及腰椎及腰骶段(24例,77.42%),X线平片及CT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反应性骨硬化、前方骨赘鸟嘴征;MRI可见病变在T1像表现为低信号,T2像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压脂像显示高信号。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9例,单纯药物治疗12例,平均随访17.1个月(4~37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特征性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确诊需细菌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药物治疗首选口服多西环素+利福平,手术治疗应把握指征,规范的保守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均可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在MR影像上的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1~64岁,平均49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出汗、腰痛,均行MR脊柱检查,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多位于腰椎,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及椎体前中部,T1序列呈低信号,T2序列呈混杂低信号,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椎间隙多无明显变化;5例出现椎旁脓肿。13例在腰椎,1例为胸腰椎,1例为腰骶椎。14例2个椎体受累,1例3个椎体受累。结论:MR能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膀胱黏膜活检诊断泌尿系结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泌尿系结核患者膀胱镜检加膀胱黏膜活检的资料,并与同期进行的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0例中有30例(75%)膀胱黏膜活检诊断为结核性膀胱炎,高于同期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10%(4/40)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的60%(24/40)。结论膀胱镜检查加膀胱黏膜活检是诊断泌尿系结核的一项敏感、特异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布氏杆菌脊柱炎(brucellar spondilitis,BS)是布鲁氏菌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生率约为2%~12%~[1]。BS并发硬膜外脓肿非常少见,如未及时治疗,脓肿继续发展,压迫脊髓导致下肢瘫痪者非常罕见,特别是在腰骶部,因为其椎管空间相对较大。本院骨科2017年4月收治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致不全截瘫患者,现将病史资料及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提高对BS的认识,减少误诊致残率,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泌尿系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尿路刺激症、血尿和腰痛为常见症状,分别为74%、47%和43%;尿沉渣找抗酸杆菌和尿PCR-TBDNA阳性率分别为25%和36%;I VU逆行造影和CT确诊率分别为36%、30%和54%。35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泌尿系结核。结论:提高对泌尿系结核的认识,综合病史、全面体检、病原学、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尿沉渣找抗酸杆菌仍是病原体诊断的主要方法,PCR法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I VU和逆行造影可作为泌尿系结核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者,可选择CT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泌尿系结核的诊断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泌尿系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膀胱黏膜活检的结果,并与同期进行的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2例膀胱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结核性膀胱炎,诊断阳性率为68.75%,高于同期进行的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的21.8%(7/32)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的40.6%(13/32)(P均〈0.05)。结论 膀胱黏膜活检是诊断泌尿系结核的一项敏感、特异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型与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45 例成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男29例,女16例;年龄20~71岁,平均46.2岁;25例有潮热、乏力及消瘦表现,20例无明显全身结核中毒表现;37例红细胞沉降率为25~107 mm/1 h,8例正常。所有患者均摄脊柱X 线片,并行CT扫描及MR检查, 其中12例辅加脊柱螺旋CT三维重建,2例辅加PET-CT检查。45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前行CT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结果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型包括,单椎体型(9例),MRI T2WI示单一椎体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CT扫描示老年人病变椎体以虫蚀样、溶骨性破坏为主,青年人病变椎体内呈单个均匀透光的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单脊椎椎体附件型(2例),MRI T2WI示椎体附件呈高信号改变,CT扫描示椎板及椎弓根呈虫蚀样骨质破坏;单脊椎全椎骨型(8例),CT扫描示单脊椎的椎体及附件均呈虫蚀样广泛骨质破坏;椎间盘型结核(5例),MRI示椎间盘信号减低,团状的椎盘组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多发性相邻型脊柱结核(14例),螺旋CT示多个相邻椎体虫蚀样骨质破坏;多发性非相邻型(跳跃型)脊柱结核(7例),MRI示非相邻多个椎体在T2WI上呈现椎体骨质结构破坏的混杂信号,其中个别病例T2WI示高信号的椎旁脓肿通过流注方式波及多个非相邻椎体。结论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有多种影像学表现形式且极不典型,但虫蚀样骨质破坏、骨髓水肿、前和(或)后纵韧带高信号等影像学改变均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陈旧性胸椎结核后凸患者的影像学参数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筛选出与迟发性神经功能损伤相关的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56例重度陈旧性胸椎结核后凸畸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出现下肢神经功能症状分为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15例)。术前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Cobb角,在术前胸椎MRI上测量顶椎区脊髓夹角(SA)、脊髓矢状径比(SDR)、脊髓横截面积比(SA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像学参数是否为出现神经功能症状的主要相关因素。所有患者均在重力牵引后采用胸椎后凸截骨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症状组顶椎区脊髓SDR和顶椎区SA均低于无症状组(0.476±0.081 vs. 0.772±0.097,78.0°±12.4° vs. 97.3°±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胸椎后凸Cobb角和顶椎区脊髓S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症状组顶椎区脊髓SDR ≥ 0.476者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优于顶椎区脊髓SDR < 0.476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顶椎区脊髓SDR < 0.476是出现神经功能症状的独立相关因素(比值比=15.666,95%置信区间为7.426~33.048,P < 0.05)。结论重度陈旧性胸椎结核后凸会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顶椎区脊髓SDR与神经功能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当患者脊髓SDR< 0.476时建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