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预后临床分析。方法对120例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预后随访,按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的长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及类型分析。结果 120例中半月板部分切除术98例,半月板次全切除术19例(包括6例盘状半月板),半月板全切除术3例(包括1例盘状半月板)。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结果 120例预后平均LYSHOIM-Ⅱ评分为97分,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术后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关节镜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最有效方法,如给予正确的指导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64个关节(左膝24例,右膝28例,双膝6例)半月板损伤的发生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8例术后随访6到18个月,发现优18例21个关节,良25例27个关节,优良率占75.00%,可15例16个关节,占25.00%。结论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优势在于关节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关节镜手术的微创性。半月板损伤早作关节镜手术疗效好,晚做因关节继发病变影响疗效,只能改善关节疼痛症状而关节功能改善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术前临床资料与关节镜下诊断结果及术式选择的关系。方法35例患者根据术前临床资料诊断膝盘状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确诊并治疗。结果术中证实均为盘状半月板损伤,根据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术式。平均随访33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根据术前,临床资料,可预先了解盘状半月板损伤情况及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的疗效。方法 58例盘状半月板患者,其中不全型20例,完全型29例,Wisberg韧带型9例,根据分型与损伤情况行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与部分切除。结果 本组58例,随访1~6年,平均4年1月,优26例,良24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6.2%。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全切患者的优良率为87.5%,部分切除成形术优良率为46.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全切患者的优良率为77.8%,部分切除成形术优良率为81.8%,两者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可获得优良疗效;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主张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而不全型主张尽可能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下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优良率为95.0%(57/60),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93.2±3.8)分高于术前(60.2±4.3)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对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并极大程度的保留的半月板功能。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福  陈海南  董启榕 《河北医药》2011,33(15):2266-2267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治疗外倒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根据镜视所见,决定治疗方式。若破裂范围不大则行半月板成形术,保留边缘约30%的正常半月板组织,并修剪成月牙状。若破裂范围较大半月板边缘已经受累不稳定,则采用相应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并加以康复训练12周。本研究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共19例,其中行半月板成形术12例,次全切术4例,全切术3例。结果根据Ikeuehi氏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优11例(57.9%),好5例(26.3%),良3例(15.8%)。12例行半月板成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完全正常,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半月板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方式及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8年2月应用关节镜对42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年龄9~54岁。平均27.6岁.其中行部分切除成形28例,坎全切除9例,完全切除4例,成形并缝合1例。结果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按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8.3分(45~80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1分(70~100分),P〈0.01。结论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创伤小,可使手术前的症状迅速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部分切除成形26例,次全切除8例,完全切除4例;结果38例随访6~18个月,疗效按Ikeuchi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7例,良7例,中4例;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海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6):68-68,70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部分切除26例,全切4例,行半月板箭修复9例.术后早期开始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练习。结果本组39例患者手术38例获得成功,有一例半月板箭修复患者于术后11个月因再次外伤症状复发,入院后再次行关节镜检查治疗,术中见原修复处未愈合且损伤加大,其中35例6个月~1年9个月(平均1年2个月)获得随访。根据Lysholm-Ⅱ评分系统做术前及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价,术前平均评分53分(41~69分),随访时平均平分89分(65—100分),优良率为86.5%。结论关节镜下根据半月板损伤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半月板损伤上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损伤时间对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的影响.方法 对32例陈旧性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施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大部分或全部切除成形术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32例随访5~22个月,平均9.7个月.按Lysholm等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中6例.结论 虽然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诊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确诊率高,损伤小等优点,术点膝关节症状缓解明显,病变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恢复的优点.但是应该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恢复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的镜下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施行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部分切除成形术18例,次全切除术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效果优良,均未发生并发症;手术前与手术后的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9,P〈0.01)。结论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能保留部分半月板的优点,是目前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闫华  郑玉中  马敬  李萍  高顺强 《河北医药》2010,32(14):1845-1847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角蛋白K5、K10、K17在盘状红斑狼疮(DLE)的皮肤组织表达情况,探讨以上指标在DLE的病理改变中的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石蜡包埋的10例正常人表皮和20例DLE的皮损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表皮和DIE中K5、K10和K17的表达情况。结果DLE组皮损处基底层以上角蛋白K5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E组皮损处基底层以上角蛋白K10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E患者组皮损处基底层以上角蛋白K17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LE皮损处角蛋白K5、K17的异常表达分别与角质形成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异常角化和其真皮层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逆行带锁髓内钉(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GSH组)与同期应用股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折43例患者的资料(DCS组)进行对照。结果:GSH组43例骨折愈合41例,占95.35%,延迟愈合l例,占2.33%,骨不连1例,占2.33%;DCS组43例骨折愈合40例.占93.02%.延迟愈合2例,占4.65%,骨不连1例,占2.33%;两组骨折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功能评分结果GSH组优17例.占39.53%,良18例,占41.86%,可5例,占11.63%,差3例,占6.98%。DCS组HSS功能评分结果优18例,占41.86%,良18例,占41.86%,可5例,占11.63%,差2例,占4.65%。两组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结果。逆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结果,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饥饿相关性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6日收治的矿山透水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接触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并发症、治疗与预后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37±9)岁,全部为男性,入院时主要症状有头晕、饥饿感20例(100%),有乏力18例(90%),咳嗽、咯痰4例(20%),咽部不适2例(10%),发热1例(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1例(5%),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下限者1例(5%),尿液检查酮体阳性20例(100%);肝功能:白蛋白降低15例(75%),肝酶升高4例(20%);高尿酸血症12例(60%),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低磷)20例(100%);肾功能异常1例(5%),凝血功能异常9例(45%),胆泥形成13例(65%)。治疗期间叶酸降低6例(30%),血清铁降低7例(35%),脂肪酶、淀粉酶升高8例(40%),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7例(35%),乳酸升高12例(60%),氧分压降低8例(40%)。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10例(50%)。抑郁焦虑17例(85%),胰腺炎1例(5%),支气管炎5例(25%),1例(5%)发生肝囊肿合并感染、肺炎、消化道出血。所有病例经过系统治疗和心理治疗后痊愈,平均住院天数为(11.6±1.2)d。结论饥饿相关性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白细胞计数偏低,易累及心、肝、肾等脏器,血压一过性降低、窦性心动过缓,经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要注意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术3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 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或右侧桡动脉,采用Judk ins法行多角度、多方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1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81例(57.5%)。该181例中受累部位前降支141例(77.9%),右冠状动脉82例(45.3%),左回旋支68例(37.6%),左主干3例(1.7%);累及单支血管病变104例(57.5%)、2支血管病变40例(22.1%)、3支血管病变37例(20.4%)。发现15例单发心肌桥,5例冠心病合并心肌桥,心肌桥发生率6.3%。1例(0.3%)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出现1例(0.3%)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0.3%)腹膜后大量出血,1例(0.3%)右冠状动脉近段夹层,2例(0.6%)右侧股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11例(3.5%)血管迷走反射,皆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不良后果。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它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可靠,并指导治疗,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31±1.09)d。14例(5.00%)骨折延长愈合。骨折愈合优17例(85.00%)、良2例l例、克氏针尾刺破皮肤1例。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70.00%)骨折愈合时间6~8周、5例(25.00%)8~12周、1例(10.00%)和差1例(5.00%)。术后残留疼痛1例、内固定松动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EG患儿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17例患儿中,腹痛12例(70.6%)、腹泻9例(52.9%)、血便5例(29.4%)、恶心呕吐4例(23.5%)、体重下降1例(5.9%)、过敏史4例(23.5%).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8例(47.1%),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升高12例(70.6%).8例(47.1%)特异性过敏源抗体检测结果阳性.8例大便隐血阳性.1例腹部B超及CT提示腹水.2例腹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内镜下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镜下表现:(1)粘膜红斑糜烂;(2)粘膜溃疡;(3)粘膜结节样增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粘膜下层大量EOS浸润,最多52个/HP.对有特异性过敏源者回避过敏源,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顺尔宁、酮替芬,住院天数为5~ 18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EG的临床表现各异,以腹痛腹泻为主.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组织学EOS大量浸润和外周血EOS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抗组胺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乳腺粘液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乳腺粘液癌所有患者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理组织学变化、临床分期、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岁以上和加~50岁者,分别占48.39%(15例)、45.16%(14例);从发现包块或溢液至就诊时间平均(32.5±2.8)个月;临床以乳房包块占64.52%)、乳房胀痛(18例,占58.06%)、乳头溢液(2例,占6.37%)为主要表现,外上象限为好发部位;31例患者X线检查可见表现为团块状影;肿瘤直径平均(5.5±2.8)cm;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2.90%);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本组31例黏液癌中属单纯型者22例(占70.97%),混合型9例(占29.03%);Ia期2例(占6.45%,),Ib期2例(占6.45%),Ha期22例(占70.97%),Ⅱb期2例(占6.45%),Ⅲa期1例(占3.23%),Ⅲb期1例(占3.23%),Ⅳ期1例(占3.23%)。结论乳腺黏液癌以中老年人为好发人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外上象限为好发部位,临床无典型症状,病理分型以单纯型为主,临床分期以Ⅱa期为主。  相似文献   

19.
何宗全  叶显道 《安徽医药》2013,17(3):443-44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收治27例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27例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中,实施手术34例次。胆肠Roux-en-Y吻合术19例次,腹腔引流术2例次,胆管修补术2例次,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3例次,胆管修补、T管支撑引流术3例次,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和肝总管自体脐静脉瓣修复各1例等。结果全组末次近期效果:优20例(74.1%),良6例(22.2%),死亡1例(3.7%)。随访2~7年(平均3年)20例,优15例(75.0%),良4例(20.0%),差1例(5.0%),无死亡病例,其中胆肠Roux-en-Y吻合术15例,优11例(73.3%),良3例(20.0%),差1例(6.7%)。结论胆囊切除术容易发生胆管损伤,损伤的原因是在病理、解剖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主要与其术式选择不当有关。胆管损伤时要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关键是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大多数胆管损伤或损伤性胆管狭窄修复重建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0.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疾病及诊治特点。方法对2002-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65例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闭合性气胸48例(73.8%),交通性气胸15(23.1%),张力性气胸2例(3.0%);部位:左侧33例(50.8%),右侧30例(46.2%),双侧2例(3.0%);肺组织压缩小于20%11例(17.0%),21%-49%32例(49.2%),大于50%者22例(33.8%);继发型肺结核62例(95.4%),结核性胸膜炎3例(4.6%);病变范围〈3个肺野34例(52.3%),≥3个肺野31(47.7%);合并肺大泡13例(20.0%)。65例经治疗后,治愈57例(87.7%),好转4例(6.2%),转胸外科治疗3例(4.6%),死于呼吸衰竭1例(1.5%)。结论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时,临床症状重,及时救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