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卫生部发布2004年第六次食品卫生预警公告。 应谨防摄食生鲜水产品导致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 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 类疾病的总称。近几年,随着居民饮食模式的多 样化,提供生鲜及未彻底加热的水产品的食品生 产经营单位和摄食的人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由此 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1978~2005年我市农村食源性中毒调查研究及其预防对策。方法:从不同农村食源性中毒进行系统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析。结果:1978~2005年我市食源性中毒50起,农村食源性中毒占据城镇的78.00%,其中化学性中毒100%,细菌性中毒占80.00%;细菌性中毒主要以海产品和动物性肉制品等食物为多见,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01、03型、伤寒、鼠伤寒、汤卜逊、肠炎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为主;化学性中毒以硝酸钡和甲胺磷为主。结论:1、1978~2005年富阳市农村食源性中毒占据城镇比重较大,食源性中毒发病率农村要高于城镇,常年以5~11月份为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对查明的中毒原因要有针对性,有效防范措施是遏制突发性中毒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生食被寄生虫感染的水产品而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几率明显增加,原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1].南通市卫生监督所在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了水产品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研究,以了解南通市水产品寄生虫感染状况,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南通市区、如东县、启东市各有水产批发市场1家,它们供应了南通市场上80%的水产品.2012年4月份,对上述市场进行集中采样,每家水产品批发市场选择5个水产品销售摊位,每个摊位采集样品2份.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健康》2008,(6):7-7
河南省卫生厅日前发布消费预警,生吃未加热熟透的螺类水产品,可能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据有关人士介绍,近期云南省大理州陆续发生3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病人均有生食螺类和生鱼片的经历。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可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  相似文献   

5.
2005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与人们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开展现阶段城镇居民生活饮食习惯的调查,对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十分重要。为此,2005年9月至2008年1月,贵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对贵阳市常住居民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形势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源性寄生虫病(disease of parasite infected by foods)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愈加突出,由此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升高。2001~2004年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在局部地区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刘跃先 《健康天地》2010,4(2):75-76
社区里面很多人都养有犬、猫等,这两种动物容易给人类带来寄生虫病。这是社区寄生虫病产生的主要渠道之一。还有就是食源性的寄生虫病,因此要注意防范与控制。本文分析了社区里最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病,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食源性寄生虫病包括肉食源性、植物食源性、淡水动物食源性及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以往少见或罕见的病例明显增多,而其流行与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注意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人”关是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固相萃取-气质联机确证17种食源性安眠药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眠药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性疾患 ,不同种类的安眠药具有各不相同的毒副作用。近来不断发生由于误服、滥用和投毒等食源性中毒事故 ;更有不法商贩利用安全性差的巴比妥类安眠药进行鱼类等水产品的长途运输 ,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食源性安眠药中毒越来战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实际工作 ,对常见的 17种食源性安眠药中毒的各种样品前处理过程及质谱定性定量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为快速确证安眠药中毒 ,抢救中毒患者提供了可靠检验手段。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及试剂1.1.1 岛津GCMS -QP2 0 10气相色谱质谱仪 ,电子…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我国把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由于各地的风味吃法(生食或半生食),以及饮食习惯随着交通的便利相互交融,致使我国食源性寄生  相似文献   

11.
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研究在河北省建立副溶血性弧菌DNA指纹图谱基因库,以便将来对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DNA图谱进行即时比较,确定同源性,进而确定食源性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范围等,为从根本上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对从各类水产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NotⅠ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65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方法分型共跑出64个DNA指纹图谱,按照各图谱在聚类图所成的自然类别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将64个图谱分为11个大的聚类群。并且各群间相似性系数〈56.6%。提示各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污染的可能性较小。结论PFGE分型结果与菌株的水产品种类、采样时间、地点都没有任何相关,说明当时当地以及在水产品种类上都不存在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常见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检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在合肥所辖三县四区,采用无菌采样方法,采集生肉、水产品、卤菜、乳制品和发酵豆制品五大类常见食品,通过增菌、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确定沙门氏菌属和血清分型。结果 442份样品检出22株沙门氏菌,检出率4.98%,其中生肉类14.71%,水产品类7.14%,其余三类食品未检出。生肉类样品在7个地区均检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4.71%(15/102);水产类样品只有在庐阳区检出,检出率为23.33%(7/30)。血清分型分属B、C1、C3、F等4个群7个型,菌名为德尔卑、汤卜逊、猪霍乱、巴尔多、阿贡纳、阿伯丁、马流产沙门菌,其中德尔卑10株。结论生肉、水产品沙门氏菌污染较严重,加工该类食品应烧熟煮透和注意加工卫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开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开封市售12大类食品采样并进行检测。结果2016-2018年共检测样品294份,其中51份样品中检出67株致病菌,致病菌检出率为17.35%。构成比居前的食源性致病菌是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居前的几种食品为生禽肉(95.00%)、熟制米面(56.25%)、水产品(25.45%)、动物血制品(25.00%)。结论开封市售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品类仍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采取针对措施,加强监督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水产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最近13年我国发表的有关水产品食物中毒的研究结果,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指导消费者食用水产品,为减少中毒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期刊数据库中2000年至今的所有与水产品食物中毒相关的医学类文献,按一定的标准和步骤剔除无关文献,对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死亡人数、潜伏期、临床症状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统计文献30篇,报道病例2 953例。有14个以上的省和地区有报道,沿海的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省文献报道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全年均有发生,第二、三、四季度报道较多。中毒涉及的食物在17种以上,其中较多的是螺类,共有12篇文献,报道了758例病人。中毒因素有贝类毒素、河豚毒素、副溶血性弧菌、胆盐、组胺、珊瑚礁鱼毒素和未知致Haff病的因素等。临床上胃肠道症状较为普遍,不同中毒因素有其特点,其中河豚毒素引起的中毒致死率最高且潜伏期短,应予重视。结论消费者要有选择性地挑选水产品,并注意保存和处理,避免变质和交叉感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做好管理监督工作,利用媒体向消费者普及预防水产品食物中毒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各类食品中沙门菌的主动监测并对其进行溯源研究,掌握河北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为从根本上控制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GB4789.4—2003及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致病菌检测方法,2005—2007年在全省9个监测点采样并检测了七大类(生肉、熟肉、乳制品、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冰产品和蔬菜)共2058件样品。并对从各类样品中分离出的排在前5位的7个血清型沙门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沙门菌总阳性率7.00%。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阳性率14.60%,其次是水产品阳性率为7.14%,熟肉制品、蔬菜、非发酵豆制品阳,性率分别为4.46%、0.82%和0.49%,乳制品和面米食品未检出。沙门菌的检出率在河北省的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χ^2=48.97,P〈0.01)。2005、2006、2007年检出率分别为20.98%、4.41%、2.42%,呈逐年下降趋势。共分离出沙门菌144株,在河北省排在前5位的血清型是山夫登堡、鸭和德比沙门菌、阿贡纳、猪霍乱、肠炎和伊鲁木,占分离株的58.33%。PFGE基因分型,型别较多,各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在同种沙门菌间相似性系数最小值为4.4%,但也有同源菌株存在。结论河北省食品中沙门菌污染严重,生肉阳性率非常高,是重要的危险食品。沙门菌血清型别多,较分散。食品中污染的主要沙门菌均未显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微生物性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全省共报告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94起,发病3464人,死亡1人。致病因素以沙门氏菌为主占42.27%,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占25.26%。蛋与蛋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原料(辅料)污染或变质分别是沙门氏菌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引发环节和引发因素,分别占52.44%、36.70%和6.17%。水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交叉污染分别是副溶血性弧菌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引发环节和引发因素,分别占46.94%、22.02%和6.94%。有一起死亡1人的事件,原因食品为豆与豆制品,致病因素为肉毒毒素,共发生2起原因食品来源场所为送餐(包括网店)的事件。结论 建议消费者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不食用未经检测的自制的蛋与蛋制品和豆谷类制品,订购有送餐许可证的外卖商家的食品。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的建立及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后,对河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2005~2007年在全省9个监测点采样并检测了七大类(生肉、熟肉、乳制品、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水产品和蔬菜)共2238件样品。结果:检出5种致病菌,总阳性率16.49%。其中沙门菌7.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25%,副溶血性弧菌30.86%,大肠杆菌O157:H7 0.78%,金黄色葡萄球菌7.93%。水产品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阳性率39.14%,其次是生肉阳性率22.51%,面米食品阳性率13.89%,乳制品阳性率6.67%,熟肉阳性率6.51%,非发酵豆制品阳性率1.96%,蔬菜阳性率1.20%。结论:河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相当严重,水产品、生肉阳性率非常高,是重要的危险食品。沙门菌血清型别多,较分散,各市不同。排前五位的血清型是山夫登堡沙门菌、鸭沙门菌、德比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地区2008年~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主动监测和评价江苏地区各类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食物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并作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2008年和2009年分别监测了江苏8个监测点的生畜禽肉、熟肉制品、生食蔬菜、水产品各类样品764件和1 071件。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5.9%和2.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6.5%和5.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5.9%和7.8%;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6%和5.0%;大肠杆菌O157:H7检出1株,检出率0.3%(2009年);阪崎肠杆菌检出率5%(2008年);空肠弯曲菌未检出。70株沙门氏菌经血清型鉴定,分离出8种血清型,主要是里定沙门菌、鸭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结论:江苏地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而市场熟肉和生食水产品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茂名地区2018-2019年水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进行毒力相关基因、耐药性分析和分子基因分型,初步建立该菌区域病原学特征数据库和耐药谱,为创伤弧菌的溯源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技术进行毒力相关基因和生物型、血清分型的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基因分子分型和药物敏感性(AMS)分析。结果 175份水产品分离出51株创伤弧菌,阳性率为29.14%。41株创伤弧菌毒力相关基因vcg 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3种型别,分别为CB型、EA型、CAB型;生物分型全为BT1型。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出现较多耐药株。PFGE指纹图谱结果显示41株创伤弧菌有41种分子型别。结论 茂名市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较为严重。毒力基因型别以CB型为主;PFGE型别多,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因此,需对茂名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和耐药监测,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20.
刘博  戴孟阳  陈慧中  苏孟 《职业与健康》2013,(22):2980-2981
目的了解沈阳市食品卫生真实水平,掌握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有效数据。方法按照辽宁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计划,参考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手册监测样品采样要求,全市4个区县共设监测网点80个,监测点主要设在农贸市场、超市(包括商店和便利店)、餐饮业等;监测食品包括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焙烤食品、熟制米面制品、果蔬类、婴幼儿食品、冷面食品。监测项目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0157:H7、诺如病毒、异尖线虫、蜡样芽孢杆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结果全市80个监测网点,共监测7大类食品240件样品,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共970项次,总体检出率为2.7%,其中有5类、共26件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占食品总数量的10.8%。结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比较严重,要加强食品情况的致病菌污染的监测,防止食物中毒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