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为寻找新的抗氧化剂来源,对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核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运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活性筛选实验研究。结果从山楂核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reo-7R,8R-7-O-ethylguaiacylglycerol(1),erythro-7R,8S-7-O-ethylguaiacylglycerol(2),2,4-dimeth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3),vanillic acid-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和2为2个绝对构型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山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反向柱色谱和高效液相等手段对海绵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sp. F49在PDB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8R)-5-O-methyl-orcinotriol (1)、orcinotriol (2)、α-acetylorcinol (3)、3’-hydroxy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 (4)、altenusiol (5)、altenusin (6)和5’-methoxy-6-methyl-biphenyl-3, 4, 3’-triol (7),其中(8R)-5-O-methyl-orcinotriol (1)是一个未见报道的新苯酚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4~7具有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1~7具有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Stapf.)的化学成分,采用DPPH法考察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IR、NMR、ESI-MS等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O-(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3,4,10-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methoxy-6-oxo-2,3,4,4 a,6,10 b-hexahydropyrano[3,2-c]isochromen-8-yl 4-hydroxy-3,5-dimethoxy benzoate,1]、(-)-岩白菜素[(-)-bergenin,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表儿茶素[(-)-epicatechin,4]。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3、4为首次从走马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枣属植物酸枣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酸枣枝叶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3-苯基乳酸甲酯[(R)-3-phenyl lactic acid methyl ester,1]、(S)-3-(3-吲哚基)乳酸甲酯[(S)-3-(3-indolyl)lactic acid methyl ester,2]、儿茶素(catechin,3)、2R,3R-3,5,7,3′,5′-pentahydroxyflavane(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5)、槲皮素(quercetin,6)、白桦脂酸(betulic acid,7)、芦丁(rutin,8)。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叶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 var.breviramea f.crippsii)的化学成分,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C18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其枝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4S)-4-isopropylcyclohex-1-enecarboxyl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1)、(4R)-p-menth-1-ene-7,8-diol 7-O-β-D-glucopyranoside(2)、skimmin(3)、7-[[6-O-(6-deoxy-α-L-man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2H-1-benzopyran-2-one(4)、stigmast-4-en-3-one(5)和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1-butyl-4-(2-methylpropyl)ester(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发现,黄叶扁柏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在人A549、BGC-823、Du145和MDA-MB-231肿瘤细胞株上均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0.94、1.07、0.95和0.96μg.mL 1,但化合物1、2和3在人HeLa、BGC-823和A549细胞株上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金莲花抗菌有效成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金莲花水提物中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酸(1)、苯甲酸(2)、(R)-10,16-二羟基十六烷酸(3)、芹菜素(4)、木犀草素(5)、鼠尾草素(6)和槲皮素(7)。结论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肿节风中抗氧化活性成份进行分离鉴定和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肿节风中进一步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咖啡酰基-奎宁酸(4-O-caffeoylquinic acid,1),3-O-咖啡酰基-奎宁酸(3-O-caffeoylquinic acid,2),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O-caffeoylquinic acidmethyl ester,3),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4),各化合物显示了不同强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各咖啡酸衍生物、丹参素衍生物,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肿节风抗氧化活性部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辽藁本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et Kitag.)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和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酸(ferulic acid,1)、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香草酸(vanillic acid,4)、柑橘黄酮(tangertin,5)、川陈皮素(nobiletin,6)、3′,4′,3,5,7-五甲氧基黄酮(3′,4′,3,5,7-pentamethoxy flavone,7)。结论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藁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辽藁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灵菊七抗氧化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菊七中抗氧化活性部位酚类成分。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抗氧化模型筛选灵菊七抗氧化活性部位;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和RP-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灵菊七抗氧化活性部位酚类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灵菊七乙酸乙酯萃取物为其抗氧化活性部位,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酚类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紫云英苷(2)、咖啡酸(3)、3,4-二咖啡酰奎宁酸(4)。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灵菊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三七草属中分离得到。结论:本研究可对进一步开发利用灵菊七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东獐牙菜一个新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 Franch.)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利用UV,IR,NMR,MS等方法确证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方法研究了7个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甲氧基-1,4-二羧基苯(VIII);1,5,8-三羟基-3,4-二甲氧基酮(IX)和1,8-二羟基-3-(3′-羟基-丁氧基)酮(X)。结论X为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VIII和IX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折风险增加。成人的骨量通过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来维持动态平衡,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策略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或增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目前针对保护成骨细胞及增强其功能的骨质疏松疗法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成骨细胞相关功能蛋白、各种细胞损伤机制(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机械过载、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影响等)及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作一综述,以期为针对增强成骨细胞功能的骨质疏松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CD44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CD44是一种跨膜受体蛋白 ,属于黏附分子家族 ,可与透明质酸等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近年来发现CD44及其变异体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 ,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预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 ,可作为一个辅助性指标预测肿瘤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alkaloids of A. Vasica has been studied with change of season. The study also resulted in the detection of glycosides and N-oxides of vasicine and vasicinone.  相似文献   

19.
20.
PTEN和DNA含量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和DNA含量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TEN在78例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肺癌标本中DNA含量.结果:肺癌标本中PTEN蛋白总缺失率为42.3%,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2.1%和26.7%(P<0.05),其表达缺失率随TNM分期增加而上升,分期越晚表达缺失率越高.PTEN缺失率高者生存时间短.DNA指数(DI)的分布范围在1.04~1.93.异倍体肿瘤24例,DI值随TNM分期增加而增加(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肺癌细胞DNA含量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PTEN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将有助于判断肺癌的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