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周蕾  姜妮  王小利  刘婕  丁丽华 《军事医学》2016,(11):897-900
目的:为了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7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构建SET7基因的RNA干扰(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ZR75-1生长的影响。方法根据人SET7的cDNA序列,设计SET7基因短发夹RNA(shRNA)引物,并克隆到pSIH-H1-Puro载体上,包装成慢病毒,感染人乳腺癌细胞ZR75-1,通过实时定量( 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干扰效果,并通过生长曲线研究敲低SET7对ZR75-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DNA测序结果表明,SET7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 SET7 shRNA能有效抑制SET7基因的表达。生长曲线实验表明,敲低SET7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ZR75-1的生长。结论成功构建了SET7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乳腺癌细胞ZR75-1后,有效抑制了内源SET7基因的表达,敲低SET7能抑制ZR75-1细胞的生长,为进一步研究SET7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PES1 shRNA的舌癌细胞系,研究敲低PES1基因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在293 T细胞中包装并获得敲低PES1基因的病毒,然后将病毒感染Tca8113、SCC6和SCC153种舌癌细胞并筛选稳定克隆,Western印迹检测PES1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生长曲线检测敲低PES1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PES1对舌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PES1 shRNA的舌癌细胞系,敲低PES1基因能够抑制舌癌细胞的生长,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敲低PES1抑制cyclin D1的表达。结论敲低PES1抑制舌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cyclin D1的表达,因此PES1可能成为舌癌基因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协同刺激分子B7-H3对T淋巴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 RT-PCR及流式细胞仪方法分析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B7-H3基因的高表达,以PGPU6/GFP/Neo质粒为载体,构建shRNA重组体,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在MCF-7细胞上的表达。继而,利用CCK8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B7-H3基因干扰细胞株对T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B7-H3分子,成功通过RNAi技术构建低表达B7-H3基因乳腺癌细胞株。体外生物学功能分析表明,与转染空载体的MCF-7/mock细胞相比,B7-H3表达干扰细胞能有效增强T细胞增殖以及对IFN-γ的分泌。结论乳腺癌中高表达协同刺激分子B7-H3能有效逃避T淋巴细胞对其的作用和杀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Erbin表达缺失导致Her2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DA-453对曲妥珠单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构建含人Erbin基因特异性的短发夹RNA( shRNA)及对照shRNA的干扰载体,转染MDA-453人乳腺癌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获得稳定敲低Erbin的MDA-453细胞( MDA-453-Erbin sh)和稳定表达对照shRNA的MDA-453细胞( MDA-453-NC),以后者作为对照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DA-453-NC和MDA-453-Erbin sh细胞中Erbin表达水平。分别通过细胞增殖活性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敲低Erbin的MDA-453细胞对曲妥珠单抗敏感性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Erbin在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建立了稳定敲低Erbin的MDA-453细胞株,发现敲低Erbin表达可诱导MDA-453细胞对曲妥珠单抗产生抗性。与正常乳腺上皮组织相比,人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bin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Erbin表达缺失可能影响乳腺癌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高通量方法筛选口腔鳞癌放疗抵抗相关的激酶基因,为口腔鳞癌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慢病毒构建的短发夹核糖核酸(shRNA)激酶文库(含4 675个不同shRNA序列,覆盖709个人激酶基因)感染舌鳞癌Cal-2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去除未成功感染的细胞后,以光子射线进行照射(0、10和15 cGy),然后继续培养3 d,以增加不同射线抗性细胞的丰度差异。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利用PCR获得完整shRNA序列,同时每组引入不同标签序列,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二代测序,找出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的shRNA,其对应基因即为影响射线抗性的基因。结果 本次实验共筛选到5个影响口腔鳞癌放射线抗性的激酶基因,其中,PKLR和IPMK敲减后会增加射线抵抗,AURKB、ITPKB和DLG2敲减后会导致放射敏感,其高表达会导致患者对放疗耐受。结论 本研究利用shRNA慢病毒文库结合二代测序方法筛选到3个口腔鳞癌放射抵抗基因,但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DNA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DNA-PKcs)在电离辐射诱发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 pSicoR )构建DNA-PKcs短发夹RNA ( shRNA )表达载体,并转染HeLa细胞敲低DNA-PKcs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放射敏感性,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自噬标志物GFP-LC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shRNA敲低DNA-PKcs表达的HeLa细胞模型,通过该细胞模型观察到抑制DNA-PKcs蛋白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放射敏感性增高。 P62和LC3蛋白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 GFP)-LC3免疫荧光斑检测结果显示,DNA-PKcs基因敲低后,明显增加X射线诱发细胞自噬。抑制DNA-PKcs导致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第2481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抑制DNA-PKcs增强受照射宫颈癌HeLa细胞的自噬及放射敏感性,mTO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DNA-PKcs对自噬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在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restin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为研究其功能提供线索。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RT-PCR检测restin基因表达。结果:在ATRA诱导下,细胞出现G1期阻滞和生长抑制,增殖活性下降,restin基因开始表达,并呈增长趋势。结论:在ATRA诱导MCF-7细胞分化、凋亡过程中,ATRA能使MCF-7细胞 G1期阻滞,并能抑制MCF-7细胞生长,促使其凋亡,restin基因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特别是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siRNA表达载体对MCF-7细胞生长及其hTERT基因表达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探讨该载体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及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hTERT基因的干扰靶序列,构建siRNA重组表达质粒pGenesil-hTERT,将该质粒酶切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转染MCF-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hTERT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MTT法观察转染后MCF-7细胞生长情况。结果酶切电泳和测序分析表明插入序列正确,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该质粒转染MCF-7细胞后,hTERT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MCF-7细胞生长抑制。结论内源性短发夹状siRNA能有效抑制hTERT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生长,这也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乙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乙醇组(乙醇处理)、单纯照射组(6 GyX射线处理)和联合组(乙醇与X射线联合作用).克隆形成法检测50或100 mmol/L乙醇对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50和100 mmol/L乙醇处理MCF-7细胞50 h,对生长无明显影响(t--0.82和1.15,P>0.05);乙醇预处理2h,可明显增加X射线照射后MCF-7细胞克隆形成的能力(t=4.15和10.28,P<0.05).相比于单纯照射组,乙醇降低了X射线照射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t=7.18,P<0.05),以及sub-G1 峰的比例(t =5.39,P<0.05).而且,Annexin V-FITC检测结果示,乙醇联合X射线照射的细胞晚期和早期凋亡减少(t=4.86和7.59,P<0.05).结论 乙醇可以增加MCF-7细胞的辐射抗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辐射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及早、晚期凋亡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是否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取指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单纯照射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采用MTT法测定二甲双胍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评估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AMPK、p-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这两种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的DqD0SF2值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MCF-7:t=9.305、14.528、13.708,P<0.05;MDA-MB-231:t=19.560、16.893、36.048,P<0.05),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9和1.21。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G2/M期阻滞更明显(t=6.103、38.431,P<0.05),增加了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t=9.143、14.561,P<0.05)。在MCF-7细胞中,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p-AMPK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t=35.194、8.647、10.316,P<0.05),但在MDA-MB-231细胞中,p-AMPK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对p-mTOR蛋白的抑制作用在这两种细胞中均可见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F-7:t=80.133、31.820、11.308,P<0.05;MDA-MB-231:t=12.436、15.757、8.402,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不同ER状态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均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或非AMPK依赖的途径,抑制mTOR信号级联通路,以及增加细胞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iR-27b-3p对乳腺癌细胞辐射抵抗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基因表达(GEO)数据库,筛选分析miR-27b-3p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免疫荧光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检测技术评价miR-27b-3p对乳腺癌细胞辐射抵抗作用。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确定miR-27b-3p的靶基因PLK2,并在乳腺癌细胞中进一步验证miR-27b-3p的辐射抵抗作用。结果 与正常乳腺组织和细胞相比,miR-27b-3p在乳腺癌组织(t=2.99,P<0.01)和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t=21.21、32.88,P<0.05)。尤其在抗辐射细胞MCF-7R中升高更加明显(t=25.63,P<0.05)。过表达miR-27b-3p增强了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t=10.32,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miR-27b-3p对MCF-7增殖能力的保护效应逐渐凸显(t=8.77、8.26、8.03,P<0.05);干扰miR-27b-3p则抑制MCF-7R细胞克隆形成数(t=40.00,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进一步削弱了MCF-7R细胞的增殖能力(t=8.54、8.32、8.23,P<0.05)。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PLK2是miR-27b-3p的直接靶标。过表达PLK2抑制了miR-27b-3p介导的乳腺癌细胞辐射抵抗(MCF-7:t=9.66,P<0.05;MCF-7R:t=6.42,P<0.05)。结论 miR-27b-3p可通过靶向PLK2提高乳腺癌细胞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CRYO)消融术与磁导航(RMN)指导下房颤消融术两种消融方式, 探讨房颤消融术中减少放射暴露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4例冷冻消融患者(CRYO组)和121例磁导航指导下房颤消融患者(RMN组)术中在线随机参考点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和X射线照射时间, 分析不同类型患者辐射剂量及手术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与RMN组相比, CRYO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65.0±23.6)、(97.8±18.4)min, t=26.05,P<0.001], 但X射线暴露时间明显延长[(8.1±3.1)、(23.4±6.2)min,t=-24.57, P<0.001]、CD值明显增加[(232.3±130.7)、(669.0±387.5)mGy, Z=-12.29,P<0.001]。随访两组患者总体维持窦性心律比例未见明显差异(71.9%、75.7%, P=0.618)。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肥胖患者、非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存在变异患者与CRYO组患者CD值增加有关(t=5.47、2.23、3.39, P<0.05), 且C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RMT5-AS1对电离辐射诱导的肝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 在MHCC-97H细胞中构建PRMT5-AS1过表达模型,在HepG2细胞中构建PRMT5-AS1敲低模型。使用X射线照射,吸收剂量为10 Gy,剂量率为3 Gy/min。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台盼蓝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PRMT5-AS1表达对受照肝癌细胞脂质过氧化以及铁死亡的影响。采用CCK-8实验检测PRMT5-AS1表达水平对电离辐射照射后肝癌细胞死亡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et-7c-5p与PRMT5-AS1和SLC7A11之间结合作用。结果 MHCC-97H细胞中过表达PRMT5-AS1能够显著降低电离辐射引起的细胞死亡(对照组vs. PRMT5-AS1过表达组:27.57% vs.18.30%,t=14.94,P<0.05)。HepG2细胞中敲低PRMT5-AS1可显著增加电离辐射引起的细胞死亡(对照组vs. PRMT5-AS1敲低组:17.26% vs.28.26%,t=13.63,P<0.05)。过表达PRMT5-AS1能够明显抑制由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内脂质活性氧(ROS)水平增加(对照组vs. PRMT5-AS1过表达组:17.01% vs.12.52%,t=12.80,P<0.05),敲低PRMT5-AS1可显著增加电离辐射诱导的脂质ROS水平增加(对照组vs. PRMT5-AS1敲低组:14.54% vs.17.72%,t=5.93,P<0.05)。CCK-8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PRMT5-AS1能够显著抑制Erastin诱导的细胞活性降低(对照组vs. PRMT5-AS1过表达组:87.92% vs.109.06%,t=2.87,P<0.05),敲低PRMT5-AS1则促进Erastin抑制细胞活性(对照组vs. PRMT5-AS1敲低组:82.56%vs.60.58%,t=38.35,P<0.05)。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过表达PRMT5-AS1能够明显提高SLC7A11的蛋白和mRNA水平(t=26.24,P<0.05),敲低PRMT5-AS1后SLC7A11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t=5.60,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PRMT5-AS1与let-7c-5p之间存在相互作用(t=9.74,P<0.05)。PRMT5-AS1可以与let-7c-5p形成ceRNA网络,靶向调节SLC7A11。let-7c-5p能够逆转由过表达PRMT5-AS1引起的SLC7A11表达水平增加、脂质ROS水平和细胞死亡减少(t=3.01、4.11,P<0.05),而敲低SLC7A11能够逆转PRMT5-AS1引起的脂质ROS抑制和细胞死亡减少(t=21.35、7.15,P<0.05)。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PRMT5-AS1通过PRMT5-AS1/let-7c-5p/SLC7A11轴抑制电离辐射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低角化不良蛋白基因(DKC1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慢病毒为载体通过shRNA技术建立DKC1基因低表达的细胞模型,并利用RT-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率。将细胞分为干扰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PCR检测相对端粒长度,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并利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相关参数(D0DqNSF2)及放射增敏比(SER)。结果 以慢病毒为载体的DKC1干扰序列(Lv-shDKC1)转染HeLa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干扰组DKC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其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1.330±4.112)%(t=25.53,P<0.05)、(35.520±3.804)%(t=4.833,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端粒酶活性从0.900±0.044、0.897±0.031降到0.713±0.021(F=31.44,P<0.05),相对端粒长度从4.233±0.306、4.633±0.379降到2.667±0.404(F=39.15,P<0.05),而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间端粒酶活性和相对端粒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存活分数(SF2)(0.571±0.00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0.861±0.009)及阴性对照组(0.807±0.002)(F=1 812,P<0.05),SER为1.508。结论 干扰DKC1的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缩短相对端粒长度而发挥放射增敏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放射增敏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对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shRNA HULC慢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以qRT-PCR测定干扰效果。以8 Gy X射线照射处理感染shRNA HULC慢病毒的骨肉瘤细胞,MTT、PI单染、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21、Cyclin D1、C-Caspase-3蛋白水平和胞浆、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C)蛋白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shRNA HULC慢病毒感染可以明显下调骨肉瘤细胞中HULC表达水平。下调HULC或放射处理均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100.00±9.65)%vs.(71.36±5.27)%、(63.48±5.93)%,t=4.512、5.585,P<0.05]、阻滞细胞周期[(50.15±5.14)%vs.(62.35±4.22)%、(66.05±5.23)%,t=3.177、3.756,P<0.05]和诱导细胞凋亡[(2.98±0.23)%vs.(22.61±3.26)%、(26.14±2.81)%,t=8.898、10.498,P<0.05],促进细胞中p21、C-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下调Cyclin D1蛋白水平,提高胞浆中Cyt-C蛋白水平并下调线粒体中Cyt-C蛋白水平。下调HULC联合放射对骨肉瘤细胞增殖[(71.36±5.27)%、(63.48±5.93)%vs.(49.32±5.76)%,t=4.890、2.967,P<0.05]、周期[(62.35±4.22)%、(66.05±5.23)%vs.(77.17±7.54)%,t=2.983、2.106,P<0.05]、凋亡[(22.61±3.26)%、(26.14±2.81)%vs.(36.21±3.26)%,t=6.164、4.564,P<0.05]及Cyclin D1、C-Caspase-3、Cyt-C蛋白表达影响作用更大。下调HULC后骨肉瘤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432。结论 下调HULC提高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这可能与协同放射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正常少突胶质细胞(oln93)及脑胶质瘤细胞(u373)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两种细胞按空白处理、单独接受塞来昔布或X射线、塞来昔布联合X射线4种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给药组、照射组和联合组,MTT法、克隆形成法对比两种细胞的增殖和放射敏感性,流式法测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分析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未加药物相比,塞来昔布能抑制oln93细胞和u373细胞生长(t=2.215~30.996,P<0.05;t=0.383~11.732,P<0.05),但相同药物浓度下抑制两种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13和1.21,并诱导G0/G1期阻滞(t=-6.1~5.141,P<0.05)。联合组与照射组比较,oln93细胞发生S期阻滞(t=-18.174,P<0.05),CyclinA蛋白表达增加(t=-8.087,P<0.05);u37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Cyclin B1、DNA-PKcs、MRE11蛋白表达下降(t=-8.838~10.45,P<0.05)。结论 塞来昔布对u373的放射增敏作用比oln93细胞明显,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周期分布及DNA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行梯度剂量(0、2、4、6 Gy)X射线照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将siRNA阴性对照和FOXD1 siRNA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中,分别记为si-NC组和si-FOXD1组,经4 Gy的X射线照射处理后记为si-NC+4 Gy组和si-FOXD1+4 Gy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TECT DNA-PK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DNA-PK活性,将转染的结直肠癌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进行射线照射后,检测各组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t=5.579、4.816,P<0.05),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相比,结直肠癌细胞株中FOXD1 mRNA(t=5.85~17.62,P<0.05)和蛋白(t=9.04~11.42,P<0.05)表达均显著升高。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FOXD1的表达量随着放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4.15,P<0.05)。转染si-FOXD1能够有效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FOXD1的表达(t=10.51,P<0.05),FOXD1敲低后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活性(t=10.41,P<0.05),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797,降低放射诱导的DNA-PK的活性(t=6.20,P<0.05)。抑制FOXD1的表达经射线照射后,裸鼠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t=11.29、3.69,P<0.05)。结论 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为改善放射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潜在的靶向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nc 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CRNDE)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结直肠癌HT-29细胞作为体外研究对象,转染CRNDE shRNA,实时定量PCR测定干扰效果。以8 Gy X射线照射转染CRNDE shRNA后的HT-29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RNDE与miR-384有互补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向关系。将CRNDE shRNA和miR-384 inhibitor共转染至HT-29细胞中,以8 Gy剂量照射处理,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 CRNDE shRNA能够降低HT-29细胞中CRNDE表达水平(1.00±0.08 vs. 0.42±0.06,t=10.051,P<0.05)。CRNDE shRNA和放射均可以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凋亡率:(2.27±0.13)%、(23.58±2.35)%、(26.91±2.81)%、(36.84±3.24)%,F=24.66,P<0.05;吸光度(A)值:0.45±0.060.30±0.02、0.28±0.03、0.20±0.02,F=106.21,P<0.05]。CRNDE shRNA转染后可以提高HT-29细胞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374。CRNDE靶向负调控miR-384表达。miR-384 inhibitor能够拮抗CRNDE shRNA对放射处理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的作用。结论 下调LncRNA CRNDE表达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靶向负调控miR-38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