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糊用PVC树脂在增塑糊中的颗粒状态决定于PVC树脂的颗粒特征。研究了十四种商品糊用PVC树脂增塑糊的流变行为与初级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分布、与次级粒子在增塑剂中和在剪切条件下的相对崩解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研究的PVC树脂在增塑糊中颗粒状态的三种模型。此模型藉助于次级粒子超薄截面的透射电镜观察和次级粒子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的研究予以证实。初步阐明了糊用PVC树脂的颗粒特征对其增塑糊流变行为的影响。从而对国产糊用PVC树脂的质量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取分离板蓝根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用95%乙醇渗漉,用不同极性溶剂分级萃取,再分别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作柱层析分离,测定纯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依靛蓝双酮(isaindigotidione,Ⅰ),(E)-二甲氧羟苄吲哚酮[(E)-3-(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2-indolinone,Ⅱ]。结论:Ⅰ和Ⅱ为2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天麻中的强极性成分。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柱结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光谱分析及理化常数比较鉴定结构。结果 从天麻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部位及20%乙醇洗脱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酸单乙酯(Ⅰ)、尿苷(Ⅱ)、腺嘌呤(Ⅲ)、肿根糖A(dactylose A,Ⅳ)、尿嘧啶(Ⅴ)、酪氨酸(Ⅵ)、N2-(对羟苄基)-鸟苷(Ⅶ)、1-异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Ⅷ)、4-(β-D-吡喃葡萄糖氧)苯甲醛(Ⅸ)、对羟基苯甲酸(Ⅹ)。结论 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天麻核苷(gastronucleoside),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天麻首次报道成分。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00例室性早搏(PVC)患者进行心电图、心导管及核素造影检查以明确PVC形态与左室大小及其功能的相互关系。依PVC形态把病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PVC光滑连续或仅有<40msec的窄切迹(Ⅰ型)。Ⅱ组PVC时限长,切迹宽(>40msec)或双峰形(Ⅱ型)。依临床特点、心电图及核素造影结果分析组间差别。Ⅱ组与Ⅰ组相比,充血性心衰为66%比12%(P=0.0004);扩张型心肌病为38%比2%(P=0.0005);二尖瓣返流为58%比13%(P=0.001);PVC时限 181± 6msec 比 134± 3msec(P=0.00001);窦性QRS时限为 113±  相似文献   

5.
本专利包括:(1)将含银杏叶提取物溶液(Ⅰ)通过非极性大孔树脂除去其苦味和水不溶性物质;(2)在淀粉存在下,将银杏提取物溶液与α-糖基转移酶反应除去其苦味和水不溶性物。α-糖基转移酶最好采自嗜热脂肪  相似文献   

6.
报道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小花地不容块根的低极性提取部分分离得到的四种生物碱:去氢异劳瑞宁碱(Ⅰ)、N-苯基-2-萘胺(Ⅱ)、去氢罗默碱(Ⅲ)、去氢千金藤碱(Ⅳ)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后牙深龋给予Grandio纳米树脂对比可乐丽树脂的效果。方法研究组应用Grandio纳米树脂实施充填治疗。对照组实施可乐丽树脂充填治疗。对比两组充填成功率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两组Ⅰ类及Ⅱ类洞的6个月充填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类洞2 a充填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Ⅱ类洞充填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深龋给予Grandio纳米树脂可显著提高Ⅱ类洞充填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黄榆烫伤糊的制备及治疗Ⅰ度、Ⅱ度烫伤(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地榆炭、虎杖、黄连素、磺胺嘧啶银等为原料制备黄榆烫伤糊及对265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黄榆烫伤糊质量可靠,治疗Ⅰ度、Ⅱ度烫伤(烧伤)临床有效率达lOO%。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天麻为传统名贵中药,主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等症。其有效成分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等酚类成分,为全面阐明天麻的活性成分,前文对天麻的弱极性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1],本实验继续报道其极性部位成分的结构鉴定工作。从天麻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水洗脱部位及低体积分数乙醇洗脱部位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已鉴定的7个化合物为天麻素(Ⅰ)、对羟基苯甲醇(Ⅱ)、4-羟苄基β-D-葡萄糖苷(Ⅲ)、巴利森苷C(Ⅳ)、巴利森苷A(Ⅴ)、腺苷(Ⅵ)、胡萝卜苷(Ⅶ)。化合物和为天麻的药效作用相吻合,可能为天麻的活性成分之一。还首次用2D NMR对化合…  相似文献   

10.
用胺化木素(EM-2-3)乳化剂对胜利100~#乙道路沥青(Ⅰ)、上炼大庆55~#建筑沥青(Ⅱ)进行乳化效果的考察。结果表明,EM-2-3对Ⅰ和Ⅱ均能乳化,对Ⅰ的乳化稳定性优于Ⅱ。研究了稳定剂的存在对乳液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氯化铵适用于Ⅰ乳液,而聚乙烯醇则适用于Ⅱ乳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苦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和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瓜中分离并鉴定了2对异构体。经13C-NMR光谱分析,其中一对异构体的化学结构初步确定为19R-5β,19环氧葫芦烷-6,23,25-三烯-3β,19-二醇(Ⅰa)和19S-5β,19环氧葫芦烷-6,23,25-三烯-3β,19-二醇(Ⅰb);另一对异构体的化学结构确定为5β,19环氧葫芦烷-6,23,25-三烯-3-O-吡喃葡萄糖苷(Ⅱa)和5β,19环氧葫芦烷-6,23,25-三烯-3-O-阿洛吡喃糖苷(Ⅱb)。结论化合物Ⅰa、Ⅰb、Ⅱa、Ⅱb均为首次从苦瓜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从萝摩科植物大叶牛奶菜(Marsdenia koi Tsiang)茎中分得3种结晶性成分,经光谱分析(IR、MS、~1H-NMR、~(13)C-NMR)、比旋度、元素分析及化学反应鉴定,晶Ⅰ为α-香树脂醇(α-amyrin),晶Ⅱ为α-香树脂酮(α-amyrenone),晶Ⅲ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者均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静、654-2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将116例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3组;醒脑静、654-2联合纳洛酮(Ⅰ)组38例,654-2联合纳洛酮(Ⅱ)组40例,单纯纳洛酮)(Ⅲ组)38例,观察3组治疗后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Ⅰ组与Ⅱ组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分别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醒脑静、654-2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酒精中毒催醒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且比654-2联用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清醒时间短,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排尿后收缩 (PVC)在单一症状原发性夜遗尿 (primarymonosymptomaticnocturnalenuresis,PMNE)患儿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患儿共 6 5例 ,男 4 2例 ,女 2 3例 ,年龄 6~ 14 (9.4± 2 .2 )岁 ,无神经病变体征。通过耻骨上途径置入测压管进行自然灌注尿动力学检查 ,并测括约肌肌电图。结果 :有PVC 4 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6~ 14 (9.5± 2 .2 )岁 ) ;无PVC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6~ 14 (9.1± 2 .3)岁 )。 2组患儿的膀胱最大容量(VMC)、膀胱顺应性 (BC)、残余尿量 (VPR)、逼尿肌不稳定 (DI)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DS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VC表现可分为 3型 ,单峰平滑型 (Ⅰ型 ) 16例 ,单峰非平滑型 (Ⅱ型 ) 10例和多峰型 (Ⅲ型 ) 14例。结论 :PMNE患儿PVC与DI、MCC、PVR和BC的发生和改变无明显相关性。Ⅰ型和Ⅱ型PVC与DSD有关 ,Ⅲ型较为特殊 ,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添加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氯化硅为偶联剂,合成了α-甲基苯乙烯(Ⅰ)与丁二烯(Ⅱ)星形共聚物。综合考虑了[THF]对聚合速度、平衡转化率及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在Ⅰ段及Ⅱ段聚合时,分别选择[THF]为0.5M和0.05M。20℃下,Ⅰ的初始浓度为4.0M,转化率为~70%,平衡后加入少量苯乙烯单体共聚可使Ⅰ的转化率提高到80%。对所得星形共聚物用光谱、DSC及电镜等方法进行了鉴定。聚α-甲基苯乙烯段的玻璃化温度达1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前文已经报导,可用于手糊成型的酚醛环氧型乙烯基酯树脂(以下简称W_2-1树脂)的固化过程及其优良的机械强度、耐温及耐腐蚀性能。本文主要研究树脂中不同苯乙烯含量、不同类型玻璃布及各种表面处理剂列W_2-1树脂玻璃钢的热机械强度及耐腐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Ⅰ)、豆甾-4-烯-3-酮(Ⅱ)、1,3-二肉豆蔻酸-2-山梨酸-甘油三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烷醇(Ⅵ)、4-羟基苯甲酸(Ⅶ)、正二十八烷醇(Ⅷ)、正二十八烷酸甲酯(Ⅸ)、十六烷酸(Ⅹ)、十一烷酸(Ⅺ)、胡萝卜苷(ⅩⅡ)、β-谷甾醇(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ⅩⅢ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以聚丙烯(PP)和极性聚合物的共混物为基体材料,以导电炭黑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导电复合材料。探讨了导电炭黑在两相基体中的分散情况以及双基体各组分比例对复合体系结构形态和导电性能的影响。SEM测试结果表明:炭黑粒子选择性地分散在极性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树脂或尼龙6(PA6)中。EAA相在PP基体中呈棒状伸长结构,且随着EAA树脂含量的增大,在PP基体中形成更多更为连续的棒状伸长结构,使体积电阻率迅速下降。当在体系中加入PA6,mPP/mPA6=80/20时,PA6在PP基体中形成相互连接的纤维状分散结构,显著降低了复合体系的体积电阻率。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在相同导电炭黑含量下的体积电阻率相对单基体体系可降低3~7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从萝摩科植物喙柱牛奶菜(Marsdenia oreophila W.W.Sm)茎中首次分得 4种结晶性成分,经波谱分析(IR,MS,~1H-NMR,~(13)C-NMR)及物理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α-amyrin palmitate,Ⅰ),α-香树脂醇己酸酯(α-amyrin caproate,Ⅱ),α-香树脂醇丁酸酯(α-amyrin bu-tyrate,Ⅲ)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中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成分,考察化合物对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的增殖作为活性追踪指标,运用各种现代分离手段对朝鲜淫羊藿的水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用光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检测化合物的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α-吡喃鼠李糖基)-3,5′-二甲氧基-3′:7,4′:8-二环氧新木脂素-4,9-二醇(Ⅰ)、柏木苷A(Ⅱ)、( )-环合橄榄树脂素(Ⅲ)、( )-南烛木树脂酚(Ⅳ)、( )-异落叶松树脂醇(Ⅴ)。检测了化合物Ⅰ~Ⅴ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柏木苷C;化合物Ⅱ、Ⅳ、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Ⅴ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呈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化合物Ⅰ只促进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