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洋  张莉  张瑞林 《世界中医药》2011,6(4):300-30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其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复杂且凶险,病死率高。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胰汤治疗3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宏宇 《陕西中医》2005,26(9):883-88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方法。方法:在西医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以自拟清胰汤(丹参、金银花、蒲公英、大黄、柴胡等)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3例。结果:43例SAP患者治愈30例,其中对难以解除梗阻的胆源性SAP及继发胰腺感染的非胆源性SAP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解除胆管梗阻及灌洗引流,手术治疗18(胆源性或有并发症)例,其余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死亡3例.病死率为7%。提示:SAP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清胰汤治疗后显著缩短了病程改善了预后,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生大黄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普通外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随着对疾病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医疗技术、治疗手段的进步,SAP病死率已降至20%~30%,但仍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近2年来,我科在对该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早期加用生大黄灌胃或保留灌肠,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桐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33-1034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一种急腹症。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45例,并与单纯西药加手术治疗16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光  郭宏珺  李怀宝 《陕西中医》2007,28(9):1131-113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P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收治32例,治愈25例、显效3例、死亡4例。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能迅速有效抑制早期炎症发展,缓解和改善全身中毒反应和局部症状,预防和减低并发症。该方法因人因病施治,治疗简便、疗效好、费用低、副作用少。是目前治疗SAP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消化内科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其死亡高峰主要分布于SAP早期和SAP晚期2个阶段。及时而有效地对SAP早期病情进行干预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及有效降低死亡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陈国忠教授是"广西名中医",尤擅长于消化内科疾病急、危重症疾病的中西医治疗。陈教授总结性提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主要病机可以"湿毒瘀"概括,并创立了"清解化攻法"中医治疗方案,对中医药干预SAP早期的治疗时机、用药途径及药物组成及用量加以明确,保证了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陈教授对现有的西医重症急性胰腺炎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联合应用清解化攻法治疗从而使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中西医诊疗方案得以系统化完善。清解化攻法联合西医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清肝利胆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因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但长期以来对SAP的发病机理认识不足,因此疗效一直不佳。我院1993年1月~2000年1月采用自拟清肝利胆汤,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其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入法联合中药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腹部外科的严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我院1999-2005年应用超选择性动脉内区域性灌注治疗SAP49例,对其中腹胀明显的22例患者同时应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816-181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的重症急腹症:发病突然,病情急且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细胞因子与其发病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证实,中医药在调节SAP病程中相关细胞因子有着显著效果。研究中医药对SAP病程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为SAP的预防和诊治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张春冬  张耕  李小芹 《河北中医》2008,30(5):525-526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10%~15%[1],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2004-02-2006-02,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SAP 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承气汤加味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本院2000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SAP患者86例,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承气汤加味联合善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个由多因素诱发、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特异的治疗方法,病死率较高。目前SAP早期以内科综合治疗已达成某识^[1]。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缓解SAP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已得到临床验症。我们采用大承气汤联合善宁综合治疗SAP30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胰腺炎(AP)及重症胰腺炎(SAP)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尤其是重症胰腺炎常并发多脏器障碍(MOF)而致死亡。我们在早期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熊旭东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97-1398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临床特点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由于CT扫描、ICU治疗、强化胰酶抑制剂及中药的参与,使治疗方案得到不断改进与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外科常见危重病之一,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治疗的重要而且必不可缺的手段。2003-02-2008-1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AP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来势凶猛的急腹症,并发症多,进展快,死亡率高达20%-30%。1994年第10届国际消化病会议提出SAP早期应进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可纠正SAP引起的一系列早期急性生理紊乱,能降低SAP的死亡率,其中腹腔灌洗治疗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1年2月-2005年10月以腹腔灌洗术治疗SAPl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艳春  张卫静  郑树云  刘丽 《河北中医》2008,30(12):1328-1329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外科常见危重病之一,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手段。2003—02-2007—07,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SAP3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和护理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发病重、早期常伴有休克,晚期可继发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多,目前仍是普外科治疗和护理的难点之一,因此,做好术后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SAP患者33例,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小正  吴文平 《陕西中医》2011,32(5):586-588
目的:总结黄保中医师用通腑泻热法治疗急重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总结黄师治疗经验。结论:通腑泻热法治疗中枢性发热、肝性脑病等急重症可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痰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胰酶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在胰管或腺泡内被提前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对患者进行重症加强监护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近年来,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其治疗方法已由早期手术引流,腹腔开放式手术演化至现在的非手术治疗和重症监护为主的治疗措施.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SAP患者5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