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手术室压力性损伤(PI)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2020年1月选取全国数十家三甲医院内手术室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25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通过回顾文献与理论研究方法初步构建手术室PI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雏形,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咨询,确立手术室PI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函询人员组成一致,得到专家Cr为0.973,本次研究中,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09~0.138,变异系数≤0.15可以认为函询条目可信,专家协调程度较好,经过两轮函询后,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意见趋于集中,最终确定手术室PI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8项三级指标。结论:本次研究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构建了一套内容覆盖全面、权重设置科学、客观的手术室PI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小玉 《全科护理》2021,19(27):3745-3748
目的: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管理模式"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检索法提取相关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指标,形成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以德尔菲(Delphi)法为指导,采用专家函询法通过2轮函询明确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及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6和0.965,熟悉系数为0.856和0.923,判断系数为0.912和0.987,专家协调系数为0.116和0.129(P<0.05).最终形成的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评价,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为乳腺癌手术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母乳喂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母乳喂养护理质量提供依据,以提高我国纯母乳喂养率。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专家函询、层次分析法构建母乳喂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94%、10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64,第二轮专家函询二级、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47、0.152(均P<0.01),最终构建的母乳喂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母乳喂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科学性、全面性及实用性,有利于母乳喂养护理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为客观评价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3~11月聊城市眼科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将"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理论模型为作为研究依据, 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以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确定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名专家对进行2轮函询,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20/20)和100.00%(20/20),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和0.908。在2轮专家函询中, 所函询专家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好协调性(P<0.05)。经过2轮专家函询, 最终构建了3个1级指标、11个2级指标、38个3级指标的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变异系数<0.20)。结论本次研究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了一套客观、权重设置科学以及内容覆盖全面的体检中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为体检中心护理管理及制定干预性对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江霞  谭璇 《当代护士》2018,(8):185-187
目的构建临床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科学、适用的疼痛管理模式,为持续改进疼痛管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采用查阅文献及专家访谈,并运用Delphi法就构建的三维质量评价指标先后进行2轮函询,拟定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14项;2轮专家函询的W值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评分的一致程度较高(P0.01)。结论本研究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临床疼痛管理中,具有科学性、适用性,有助于客观评价疼痛管理质量,达到疼痛管理规范性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具有儿科护理专科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结构式专家访谈初步确定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合重要性赋值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轮和第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9、0.87;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6.70%、96.15%,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316和0.378(P0.01),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形成了包含结构、过程、结果的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4项三级指标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意见集中,可信度高,可有效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手术室护理管理实际工作的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整理函询结果,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的权重值,最终形成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3.8%,100.0%、权威系数为0.845,0.862,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3项一级条目、8项二级条目和54项三级条目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结论]构建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普通病房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在Servqual模型5个维度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应用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各级指标,最后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共形成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专家积极性较好,分别为88%和100%;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分别为0.832和0.843;2轮专家协调程度良好,且第2轮协调系数高于第1轮。结论 基于Servqual模型所构建的普通病房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提升普通病房内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及提升患者的获益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指标评价体系,为规范化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结构式专家访谈初步确定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合重要性赋值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轮和第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48、0.756;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92.11%,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365和0.463(P<0.01),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形成了包含结构、过程、结果的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的护理质量关键指标评价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意见集中,可信度高,可作为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为科学评价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依据,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 初步拟订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采用德尔菲法选择来自全国27个省或直辖市的31所三级甲等医院和护理院校的3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对标准进行筛选和修改, 确定骨肿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 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3, 一、二、三级标准的变异系数均≤0.25。2轮函询, 一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均为0.088, 二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03和0.140;三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19和0.110。通过2轮专家函询, 确立骨肿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分为3级, 包括3项一级标准(结构质量标准、过程质量标准及结果质量标准)、21项二级标准和80项三级标准。结论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构建过程科学、可靠, 体现专科特色, 可为骨肿瘤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规范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合理设置手术室急救护理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月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回顾形成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草案,编制咨询问卷。于2019年7—9月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放问卷进行专家函询,采用半结构访谈、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95.5%;专家权威系数为0.94、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8、0.405。最终构建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可全面评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可为科学设置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课程及考核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石海宁  陈玲  周丽静  王黎 《护理学报》2022,29(15):14-18
目的 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7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02、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3项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实用,符合乳腺专科特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安全、规范其护理质量管理、促进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可测量的质量监测工具。 方法 以文献循证为基础,通过专家访谈和Delphi法对4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确定符合临床实践的指标体系。 结果 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93,判断系数0.96,熟悉程度0.89。2轮专家咨询后抢救室、监护室和观察室敏感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64、0.443和0.5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好。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 结论 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急诊护理质量的考核、岗位设置、流程优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芳  郭杰敏  杨璐  陈倩  魏秀红 《护理学报》2019,26(23):11-15
目的 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100%和9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0.921,协调系数分别为0.259、0.266(均P<0.01),构建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13项二级指标和66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权重层次分明,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5.
郭玉  魏薇  白冰  李胜云 《护理学报》2023,30(6):7-11
目的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制定评价指标初稿,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4、0.192(均P<0.001)。最终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基本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指导护理实践,为早期活动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应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同时结合半结构访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函询问卷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4和0.87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12和0.394。最终形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一套科学、可靠、可信度较高的评价指标,能够为制订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理论为框架依据,采用循证方法、Delphi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结肠镜检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及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Delphi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92%,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0.904,专家协调系数为0.160、0.299(P<0.001),指标体系一致性检验达到标准(CR<0.1)。最终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20项。结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系统、规范且适用于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突发急性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的指标体系。方法于2020年6月—2021年3月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科学方法初步拟定指标框架,对16名来自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及传染病领域的医疗、护理专家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一步筛选和确定各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优序图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终形成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突发急性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结果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0%,提出意见的专家分别占68.75%和31.25%,专家权威系数为0.9063,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2轮咨询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0.322、0.288和0.252、0.406、0.326(均P<0.01)。最终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64项三级指标的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突发急性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且指标权重分配合理。结论构建的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突发急性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护理应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为评价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服务效果,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支持。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临床调研、专家咨询的方法对指标框架进行初步拟订;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筛选与论证。结果确立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3级结构模式;设有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41个。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复率分别为81.82%和94.44%,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4,变异系数范围0~0.24,协调系数为0.121~0.389,P0.05。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测评工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