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膜增殖性肾炎(MPGN),约占同期肾活检病人的10.6%,临床表现复杂,多以浮肿、高血压、血尿入院。预后差,存活时间短,如不经积极治疗即较快进入尿毒症期。现将我院经肾活检证实为 MPGN 的15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以魏民病理分型标准分  相似文献   

2.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浮肿和低补体血症,预后较差。文中对25例经皮肾组织活检证实为MPGN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缓解率达72.22%。  相似文献   

3.
曹颖莉  王天真  孙亚萌  金晓明 《医学综述》2012,18(15):2487-2490
目的对大样本的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MN)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指导临床医师提高诊治水平,判断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MN和MPGN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就诊症状、多种实验室检测指标和组织的免疫荧光沉积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寻找具有显著差异的各项指标。结果①MN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MPGN的发生率是女性多于男性(P<0.01),MPGN的发病年龄比膜性肾病年轻(P<0.01)。②MN就诊前症状以水肿为主(86.67%),而MPGN就诊前症状除有水肿外,还常伴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血压、腰痛、感冒等一些症状和体征,同时,还有明显的血尿、尿素氮和肌酐增高以及血清HBV阳性等实验室检测的指标(P<0.01)。③MN肾活检组织的免疫荧光检测以IgG和C3沉积为主(P<0.01),MPGN肾活检组织的免疫荧光检测以IgA和C3沉积为主(P<0.05)。结论 MN发病缓慢,进展缓慢,预后相对良好。MPGN进展快,常伴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这些并发症是促进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判定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云生  陈楠 《中原医刊》2004,31(10):57-58
膜性增殖性肾炎(MPGN)是少见的慢性肾炎,临床表现重,死亡率高。我院1988年以来在2000例肾活检中MPGN仅9例,占0.45%。我们总结了9例MPCN临床、实验室、病理等资料,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简称MPGN)系常见肾小球病理类型之一。我院自1985年10月至1987年9月对64例各类型肾小球肾炎穿刺活组织检查,经病理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其中26例为MPGN,占全部肾活检40.6%。现将26例患者临床病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65例肾活检中的9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其特点为MPGN-Ⅰ型以内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为主,MPGN-Ⅱ型以基底膜致密层电子致密沉积物为主,同时在两型中伴有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系膜细胞、基质的增多并插入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结果表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在病理学分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PGN),也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或分叶性肾炎,约占肾活检总数的4%~7%左右[1],根据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3型。原发性者发病年龄多在8~30岁[2],并更多集中在儿童期,男女比例相近。在70年代及80年代初,原发性I型MPGN较  相似文献   

8.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简称MPGN)系常见肾小球病理类型之一。我院自1985年10月至1987年9月对64例各类型肾小球肾炎穿刺活组织检查,经病理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其中26例为MPGN,占全部肾活检40.6%。现将26例患者临床病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简称MPGN)系常见肾小球病理类型之一。我院自1985年10月至1987年9月对64例各类型肾小球肾炎穿刺活组织检查,经病理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其中26例为MPGN,占全部肾活检40.6%。现将26例患者临床病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云生  陈楠 《中原医刊》2004,31(6):25-26
膜性增殖性肾炎(MPGN)是少见的慢性肾炎,临床表现重,死亡率高,我院1988年至今共2000例肾活检中MPGN仅11例,占0.55%,我们分析探讨了11例MPGNI临床、实验室及治疗等资料,希冀从中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从而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误诊原因,提高ARF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入院前诊断与肾活检后的最终诊断的符合率,寻找误漏诊原因。结果:经肾活检证实76例ARF病例中24例存在病因误诊,包括RPGN、AGN、ATN、AIN、MPGN、NS IARF、LN等之间的混淆。有65.79%的病例在肾活检后改变了治疗方案,34.21%按原方案治疗。结论:临床上有相当部分的ARF的病因被误诊,在病因诊断有困难时应及时肾活检,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对46例病因不清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其中以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居多,占46%,膜增殖性肾炎(MPGN),占28.3%,膜性肾病(MN)占19.6%。临床观察表明 NS 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间有一定相关性。46例 NS 经系统的联合治疗,结果痊愈率达到76.1%,有效率为100%。结果表明肾活检病理学检查不仅可明确肾病变性质,指导临床用药,而且对判断 NS 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系膜IgM 肾病(IaMN)国外自1974年起陆续有病例报道,国内已报道24例。我院1983年~1988年43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经肾活检诊断为IgMN7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道3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38例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其光镜病理论断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7例,微小病变(MCD)3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2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FGS)3例,新日体性肾小球肾炎(CGN)1例。隐匿性肾小球疾病8例,其中MsPGN 5例,MCD,FGS及不能诊断各1例。肾病综合征7例,其中MCD3例,MsPGN、MPGN、FGS和终未期固缩肾(ESCK)各1例。其他临床诊断共7例,其中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PEGN)2例,MCD,CGN,CGN,ESCK,MPGN和MsPGN各1例。上述结果表明,病理诊断同临床诊断无固定性联系,但有倾向性联系。MsPGN共14例,有浮肿7例和蛋白尿10例中的8例经治疗后浮肿和蛋白尿消失,而血尿有7例仅3例消失。MCD共8例,有浮肿7例,蛋白尿5例,经治疗后均消失。由此说明MCD和MsPGN的浮肿及蛋白尿治效好,而MsPGN血尿疗效差。MPGN和FGS共9例,上述3项指标疗效均差。  相似文献   

15.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1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41例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其中轻微病变(包括微小病变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9例;膜性肾病(MN)18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3例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1例.采用皮质激素和MMF联合治疗MMF初始剂量1.0~2.0g/d,3个月后可适当减量,疗程至少6个月;口服强的松20~60mg/d,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适当加快皮质激素的撤药速度.定期随访并记录副作用.部分病例在治疗6个月结束时进行了重复肾活检.结果MMF联合皮质激素可以使轻微病变和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下降和血清白蛋白上升(P<0.001).11/19例轻微病变第4周起效.12/19例获得完全缓解,激素依赖者可顺利减量.6/18例MN第4周起效,13/18例有效,但仅3例获得临床完全缓解.MPGN和2/3例FSGS患者无效.治疗过程中4例因感染一过性尿蛋白增加,去除诱因后好转,不需停止用药.1例因血红蛋白下降退出观察.其他副作用均可耐受而未影响用药完成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无变化.4例患者重复肾活检证实肾脏病理无明显改变.结论MMF是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其副作用是可以耐受的.对于MMF的适应证、治疗时间及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抗-HCVNS_3和抗-HCV NS_5单克隆抗体对21例丙肝石蜡包埋尸解肾组织中的丙肝抗原(HCAg)进行了检测。结果:检测出阳性13例(61.9%),其中膜增殖性肾炎(MPGN)11例和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另有1例未见明显病变。HCAg 阳性颗粒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HCAg阴性病例中包括 MsPGN2例、膜性肾病(MN)及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PSGN)各1例,4例大致正常。同本文抽选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照组肾脏病理变化相比,丙肝患者出现肾小球肾炎更为多见,尤其是 MPGN 型(X~2=101,P<0.01),且呈多样化。本文肾组织中 HCAg 的检出为 HCV 相关性肾炎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产生的膜性肾小球肾炎(MGN)或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并在其中一部分病例中证实了这种抗原即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抗原成分。本文报道2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合并尿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MM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例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采用皮质激素和MMF联合治疗 ,口服强的松 2 0~ 6 0mg/d ,MMF初始剂量 1.0~ 2 .0g/d ,治疗 3个月后适当减量 ,疗程至少 6个月 ,定期随访并记录副作用。结果 MMF联合皮质激素可以使微小病变型 (MCD)系膜增生型 (MsPGN)和膜性肾病(MN)患者尿蛋白定量下降和血清白蛋白上升 (P <0 .0 0 1) ,对膜增生型 (MPGN)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患者可减少尿蛋白定量 ,但血清白蛋白上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MF对MCD和MsPGN患者效果良好 ,对MN患者部分有效 ,对MPGN和FSGS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DDD),属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Ⅱ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一大量蛋白尿、血尿,持续低补体血症,其病理特征性改变是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内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自1998年我国台湾省首次报道2例DDD以来,国内散在病例的报道共10余例。我们在3年来近3000例肾活检中发现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娜  刘运广  覃远汉 《右江医学》2010,38(4):384-385
目的了解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病理类型变化情况。方法对49例RNS患儿进行重复肾活检,观察对比前后2次肾活检的病理类型变化。结果第1次肾活检至重复肾活检的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20.6个月。病理类型发生改变者12例,改变率为24.49%,转型最多为MCD(9例,75.0%),其次为MsPGN(3例,18.75%),FSGS、IgAN、MPGN和MN未发现转型。结论对临床上疗效不佳的RNS患儿,应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观察疗效,如疗效仍不佳者,应尽快重复肾活检,及时了解病理变化,调整和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