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颞骨外伤性骨折面瘫,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减压术对面瘫与听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5例颞骨骨折引起面瘫,行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减压手术(颞下窝迷路外径路2例,乳突面隐窝径路3例)。结果 术后随访O.5~2.3年,面瘫恢复至H—BⅠ级2例,H—BⅡ级2例,H—BⅣ级1例。听力恢复:术前有听力下降的3例中,气、骨导差缩小至10dB2例,20dB1例。结论 颞骨外伤性骨折面瘫,行乳突面隐窝与颞下窝迷路外径路,进行高位面神经减压保全和重建听骨链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盛英丽  张春丽 《护理研究》2023,(6):1117-11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面瘫住院病人健康宣教内容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面瘫住院病人健康宣教内容执行率”为活动主题,选取2021年3月1日—2021年8月31日在我院针灸科住院的面瘫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面瘫住院病人健康宣教内容执行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对策。结果:面瘫住院病人健康宣教执行率由62.00%提高为92.00%,目标达成率为142.99%,进步率为48.39%。品管圈实施后,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均有一定程度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面瘫住院病人健康宣教内容执行率及圈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术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剜出17例中肿瘤复发7例,并发持续性面瘫1例;腮腺浅叶切除28例中肿瘤复发1例,并发暂时性面瘫6例,腮腺瘘3例,Frey综合征1例;全腮腺切除8例中肿瘤复发1例,并发暂时性面瘫1例,持续性面瘫1例,腮腺瘘2例,Frey综合征1例。结论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恰当术式,可减少肿瘤复发和持续性面瘫。  相似文献   

4.
梅尔克森—罗森塔尔综合征(简称MRS)是以反复面瘫,慢性唇、面肿胀及皱襞舌三个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亦称梅尔克森综合征,又称复发性唇面肿胀面瘫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我院于1989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汉族。因左侧面瘫,唇面肿胀1个月,于1989年3月1日入院。患者1969年冬天无原因出现左侧面部麻木感,继而面瘫,口角向右歪斜,无面部肿胀。在某部队医院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予以维生素B、 C等药物及针灸治疗,面瘫治愈。1975年右侧面部突发性瘫痪,伴有上唇、面部、鼻部肿胀,经治疗面瘫面部肿胀恢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弛缓性瘫痪,其中以贝尔氏面瘫(Bell’s palsy)最为多见,为原发性周围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患者总数的80%。我科于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间,对24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采取药物结合穴位注射及微波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共选取在本科接受治疗的贝尔氏面瘫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因外伤、肿瘤压迫、代谢障碍或中毒等因素而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3~61岁,平均38.2岁;病程1~30d,平均4.5d;右侧面瘫19例,左侧面瘫27例。  相似文献   

6.
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外伤致颅脑损伤患者常并发颞骨骨折,导致外伤性面瘫。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1/3,其中80%为颞骨骨折。所以积极治疗外伤性面瘫十分重要。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2年6月通过采用七叶皂甙钠为主的药物综合治疗外伤性面瘫临床观察疗效,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8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8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8年)、Pubmed(1966—2018年)中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分析总结穴位埋线治疗该病的选穴、埋线材料、治疗方法、介入时期、频次、疗程、疗程间隔、疗效、随访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纳入88篇文献,其中65篇采用辨病选穴,占73.86%;常取患侧面部阳明经经穴进行单穴、透穴或多穴结扎埋线;材料多用普通羊肠线,占82.95%;治疗方法以单一埋线疗法为主,占57.95%,常配合针灸等其他疗法;埋线方法常选套管针埋线法,占69.32%;适用于周围性面瘫的各个时期,以病程1月的慢性面瘫多用,治疗频次多为两周1次,3次1疗程,一般治疗一个疗程,疗效及安全性较高。结论: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骨外伤骨折性面瘫,面神经减压术中听骨链的处理,对面瘫与听力恢复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例不同类型颞骨骨折引起面瘫者行保留,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减压(面神经隐窝径路4例,颢下窝迷路外径路2例)。结果经随访8个月一6年,面瘫恢复满意3例,良好2例,未恢复1例。6例术后听骨链复位和重建,听力达到10—25dB者3例,26—35dB者2例,另1例呈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结论对于颞骨骨折外伤性面瘫进行面神经减压时保全和重建听骨链,有利恢复听力。及早施行该手术有利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但操作不慎可发生感音性聋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超长神经血管蒂肌瓣跨面游离移植也就是带血管的胸背神经跨面移植。用此方法整复面瘫,尤其用于晚期面瘫,可达到一期手术完成,比应用传统方式整复面瘫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整形外科自1992年1月-1995年10月应用这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整复晚期面瘫7例,均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年龄最大4O岁,最小22岁,其中男4例,女3例,均为贝尔氏面瘫。6例左侧,1例右侧。平均病程19年。2术前准备2.1心理护理:面瘫病人因外貌异常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常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因而渴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引起面瘫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2003年的832例行中耳乳突手术并发面神经麻痹的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为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1例为完全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11例,治愈6例,好转5例。保守治疗7例,治愈5例,好转2例。结论即发型面瘫在排除麻醉药所致外,就意味着神经损伤,应立即探查神经并减压。迟发型面瘫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超短波结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215-5216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于2003—07/2007—09采用超短波结合针刺的方法治疗本病,效果尚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一般资料面神经麻痹可分为单纯性面神经炎、Bell氏面瘫以及Hunt氏面瘫3种类型。目前临床上最多见的是Bell氏面瘫,指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疾病。笔者门诊接收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面神经炎急性期就诊患者,均在发病后24h内就诊,14例患者年龄21~28岁,均述面部麻木,眼睑不适,查14例患者轻微面瘫症状,抬头纹患侧减少,鼓腮稍漏气,口角轻微歪斜,余正常,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其他疾病,诊断急性面神经炎。  相似文献   

13.
背景:常规镫骨手术后仍偶有迟发性面瘫发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及治疗。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喉科完成,对象为该院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患者3例,均为女性,年龄34~48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32例镫骨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3例患者。主要观察指标:House-Braekmann分度。结果:3例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时间在术后5,6d,为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检测1例迟发性面瘫患者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呈阳性。以大剂量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针灸治疗,3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常规镫骨手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除面神经骨管裂隙外,还可能与隐匿的单纯疱疹病毒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理疗对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该类病人,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加超短波、氦—氖激光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确诊的周围性面瘫病人96例,其中48例为理疗药物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4...  相似文献   

15.
1.1 对象 我院2002-04~2003-11巨大听神经瘤术监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6~58岁,平均47岁,病程1~10a,平均5.5a。患侧听力下降或消失12例。头昏头痛10例,耳鸣9例,行走不稳易向同侧偏斜8例,面部麻木12例,轻度面瘫2例,中度面瘫6例.重度面瘫4例,视力下降6例,恶心、呕吐6例.咀嚼困难3例,吞咽困难、声嘶2例。  相似文献   

16.
2004—09以来,我们采用神经阻滞配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初期周围性面瘫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初期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其中受风寒22例,无明显诱因者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8~69(平均34)岁,病程0.5~6(平均2.9)d;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1~64岁,病程0.5~6(平均3.1)d。治疗时间0.5d~2周。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本组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2)患侧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相似文献   

17.
多种不同因素对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面瘫预后的影响,为肿瘤及手术损伤所致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51例肿瘤及手术所致周围性面瘫的程度、发病年龄、治疗时机、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方法、肿瘤因素等与暂时性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面瘫程度越重恢复越差,年龄越大恢复越难,术前出现面瘫者手术越早恢复越好,术后出现面瘫者激素及针灸治疗越早恢复越好,采用显微手术者,面瘫的预后好,不同类型的肿瘤所致面瘫恢复程度不同。结论:肿瘤及手术所致暂时性周围性面瘫,应及早采用显微手术,术后及时使用激素及针灸治疗;对于肿瘤所致有化学损伤的周围性面瘫及年长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患10例,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仅1例合并有慢性中耳炎患无效,说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单纯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同时说明有并发症的面瘫疗效欠佳。10例患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主要为声嘶、一过性头晕和颈部淤血。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疤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又称耳带状疮疹,现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7~72岁,平均44岁零6个月,病期2~8天,平均5天。单纯耳廓疮疹5例,耳疮疹伴同侧面瘫2例,伴同侧面瘫及耳聋1例。起病时先有疼痛者3例,先有皮疹者互例,疼痛与皮疹同时发生者4例。耳廓疤疹伴同侧面瘫3例中年龄均在55岁以上,且皮疹较少而疼痛剧烈。1.2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20毫克每日2次口服;抗病毒药物,无环岛着0.2克每日5次口服,以及维生素BI、B12、ATP等综合治疗,3例伴面瘫…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瘫)是神经科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治疗46例面瘫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5~67岁,病程2~12d。临床表现:患侧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睑裂扩大流泪,皱额、闭目、露齿、鼓腮等动作障碍;口角向健侧歪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