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喉吸引切割系统在喉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4例喉部疾病患者(声带息肉5例,声带白斑3例,声带原位癌1例,会厌囊肿5例)在支撑喉镜加鼻内镜下应用喉吸引切割系统进行喉微创手术。结果14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疗效基本满意。喉吸引切割系统在喉微创手术中,操作简单,精确便捷,副损伤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及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削器治疗喉部良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及支撑喉镜下采用电动切削器治疗喉部良性病变患者65例,其中声带息肉35例,声带结节7例,声带囊肿3例,会厌囊肿12例,喉乳头状瘤8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5~15min,无明显并发症,治愈率为100%。全部病例均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及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削器治疗喉部良性病变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的微创治疗疗效。方法:对46例声带息肉病人采用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以电动切削器在电视监视器下手术切除。结果:随防3个月,治愈44例(95.6%);好转1例(2.2%);无效1例(2.2%)。结论: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高效、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镜技术的推广,正在向不同的临床学科渗透。内镜结合支撑喉镜对喉部病变实施等离子手术,具有优越性。本科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采用支撑喉镜电视显示系统并结合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喉部病变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成人严重鼻出血鼻内镜下手术止血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人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是行前或(和)后鼻孔填塞治疗[1],随着鼻内镜的普及应用,鼻内镜下微创止血治疗方法逐渐推广,掌握成人鼻出血位置分布规律及有效微创处理办法可以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与创伤.……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换药时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鼻内镜微创手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鼻内镜手术只注重前期手术而忽视后期换药,其手术效果将大打折扣[1],术后换药和手术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来说同等重要.本文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鼻内镜术患者晕厥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镜技术及微创革新技术带来的新型治疗手段发展迅速[1],因而对内镜专科护士的整体素质要求亦随之不断提高。内镜专科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内镜器械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配合内镜医师完成患者诊疗工作。内镜下治疗术中,内镜专科护士需与内镜医师进行一对一的配合,并对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因此培  相似文献   

8.
声带息肉是影响人们发音功能的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往多在表面麻醉下经纤维喉镜或间接喉镜下切除,其操作困难,效果较差,且造成声带损伤,复发率高.而鼻内镜电视监视系统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行声带息肉切除术108例,疔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应用鼻内镜对50例鼻出血患者寻找出血点,止血海绵填塞治疗。结果:50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止血海绵填塞治疗,明视下操作,微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完成了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其中鼻息肉切除术、筛窦切除术、蝶窦开放术、鼻额管扩大术共269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167例,术前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分别为98%和100%,检查示鼻中隔矫正充分,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与单纯鼻内镜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10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摘除组(Ⅰ组,n=50)与单纯鼻内镜手术组(Ⅱ组,n=50),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Ⅰ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Ⅱ组(P<0.01).结论 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是一种理想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宁 《齐鲁护理杂志》2002,8(12):917-918
我院自2000年以来将传统的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改进为支撑喉镜下鼻内镜声带肿物切除术,不仅疗效好,而且手术操作简便,清晰度高.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支撑喉镜内镜下切除喉良性病变与显微支撑喉镜下切除效果,为声门暴露困难的喉部病变手术寻找较佳的治疗方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喉部良性病变患者104例,在患者知情情况下自主选择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联合内窥镜进行手术,对照组显微支撑喉镜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影响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疗效相同情况下,支撑喉镜联合内窥镜在治疗声门较难暴露喉部病变效果较好。结论较难暴露声门喉部病变应选用支撑喉镜联合内镜进行治疗,该方法对疗效阻碍因素较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部疾病手术方式新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喉部疾病的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支撑喉镜下,一手持鼻内窥镜进行照明、监视、放大,另一手持器械切除新生物。结果术后均无并发症,随访1~4年,所有病例均获治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切除喉部新生物,有术中病灶显示清晰、视野放大、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JNA)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几个临床问题.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总结和分析4例JNA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陆床资料.结果患者术中失血量与传统手术相近或略为减少,无任何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疗效十分满意.结论 JNA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安全可行.经颈部小切口颈外动脉暂时性阻断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JNA切除在此手术后立即进行,对减少术中失血量效果最佳.充分的手术视野和准确的JNA根蒂定位是JNA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该术式的适应证尚在继续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以来,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主要治疗对象的鼻内窥镜手术在我国有了蓬勃的发展,应用领域逐步延伸到耳鼻咽喉科的各个领域.2001年12月至2004年6月,本科应用支撑喉镜在鼻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下对喉部病变进行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12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创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该科近5年在鼻内镜下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212例,鼻内镜下检查,明确出血点后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微填塞或者鼻内镜下应用物理效应(微波、射频、低温等离子等)止血.结果 所有患者一次性治愈达100%,随访3~6个月无复发,无不良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在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该术式与传统垂体瘤手术相比,头面部无切口,手术路径简捷,创伤小,操作简单,符合现代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趋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1].我科自1998年9月-2006年12月鼻内镜下经蝶窦行垂体瘤切除术病人共68例.通过对病人采取适当有效和易于接受的健康指导,加强出院指导及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并持续健康教育,让病人对鼻内镜垂体瘤手术有较明确的认识,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对68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了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结果:随访3~18个月,60例治愈(88.2%),6例有效(8.8%),无效2例(2.9%)。结论: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息肉手术视野清晰,精准度高,副损伤小。  相似文献   

2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通过内镜对肝、胆、胰疾病进行诊治的重要方法,由于其微创性,已逐步成为胆、胰疾病诊断、治疗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操作过程中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2], 使部分患者难以耐受.无痛技术应用于内镜的检查治疗是近年来新开展的项目,它消除了检查治疗过程中内镜操作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痛苦感,使患者完全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内镜的检查治疗.目前ERCP的应用并不普遍,作者于2006年起开展了86例次无痛ERCP,现将其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