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放射线诱导的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凋亡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脂质体2000将pBabe-SR-IκBa质粒瞬时转染入ACC-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IκBa蛋白表达的变化,将转染后的ACC-2细胞进行6种剂量(0、2、4、6、8、10 Gy)的高能X线照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1、3、6、10、24、48 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CC-2细胞NF-κB p65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其细胞核平均灰度值,并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转染pBabe空白质粒组和未转染质粒组比较,转染pBabe-SR-IκBa质粒ACC-2细胞不仅表达内源性IκBa,同时也表达SR-IκBa;接受相同放射线剂量照射后3 h细胞核平均灰度值升高(P<0.05)。SR-IκBa质粒组中,不同剂量组的细胞核平均灰度值均低于0 Gy组;约在接受照射后6~10 h,细胞核平均灰度值达到最低值;相同时间点上,3 h组细胞细胞核平均灰度值随放射剂量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转染突变的IκBa基因可特异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经放射线照射诱导凋亡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规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口腔鳞状细胞癌低转移细胞系Tca8113和高转移细胞系Tb为研究对象,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NF-κB通路活性.用NF-κB抑制因子α(inhibitor of kappa B alpha,IκBa)抑制质粒第32、36位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被丙氨酸替代的质粒(pBabe-SR-IκBa)和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olidinedithiecar bamate,PDTC)抑制信号转导通路活性,并用侵袭小室实验(TransweH)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高转移系Tb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此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Babe-SR-IκBα和PDTC抑制信号转导通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IL)-1a、IL-6、IL-8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炎症因子的分泌.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高转移Tb细胞中磷酸化IκBα和磷酸化p65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低转移细胞系Tea8113,分别为Tea8113细胞的3.19倍和6.81倍.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结果显示,Tb细胞NF-κB的启动子活性为Tca8113的2.12倍(P<0.01),并对TNF-α更为敏感.转染pBabe-SR-IκBα和应用PDTC抑制NF-κB通路后,对Tb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抑制率分别为21.9%和69.3%.此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显示通路抑制后,TNF-α、IL-1α、IL-6、IL-8和GM-CSF等炎症因子的分泌也明显降低.结论 TNF-α、IL-1α、IL-6、IL-8和GM-CSF等炎症因子可能通过NF-κB通路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在高能X线照射后,对细胞中NF-κB信号转导通路亚单位—p65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CC-2细胞进行5种剂量(2、4、6、8、10Gy)的高能X线照射,照射后1、3、6、10t、24、48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CC-2中p6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并进行TUNEL试验,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采用SPSS11.5软件包中的Spearman等级相关法进行放射线照射剂量强度与细胞凋亡率之间的分析。结果: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正常对照组细胞中p65蛋白多被定位于核周,而很少出现在胞核内;放射线照射后,该蛋白穿过胞膜,渐进入胞核中心;借助Western印迹法检测,p65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可随时间逐渐变化,在各组细胞中表达峰值约在照射后6~10h;在同一时间点上,蛋白表达量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照射后,细胞凋亡率不断改变,其变化曲线最低点位于放疗后10h,并表现出对放射线剂量和p65蛋白含量的负相关关系(P=0.010<0.05);凋亡细胞在TUN...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舌鳞状细胞癌标本5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κB和COX-2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1.0软件包,采用x2检验分析NF-κB和COX-2表达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低分化TSCC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48%,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的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TSCC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42.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低分化TSCC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68.0%,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61.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COX-2阴性表达的患者中,NF-κB阳性表达率为3.8%(1/26),显著低于COX-2阳性表达的患者中NF-κB阳性表达的比率(P<0.05).结论:NF-κB和COX-2在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中、高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且两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NF-κB和COX-2可能参与了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调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基因的表达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Tca8113细胞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终浓度为100nmol/L的p65 siRNA转染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通过RT-PCR检测0、24、48和72hp65 mRNA的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变化,通过Caspase-Glo○R-3/7,-8和-9检测试剂盒分析caspase-3/9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65、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Tca8113细胞转染p65siRNA后,在48hp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81±0.028,显著低于未处理组0.595±0.038和对照siRNA组0.613±0.067(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65 siRNA能促使Tca8113细胞凋亡,其早期凋亡比率为(23.16±1.72)%,显著高于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P〈0.01)。转染48h后,p65和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显著上升,并伴随着caspase-3/9活性的显著上升。结论:NF-κB信号途径中的p65亚基可能在舌鳞状细胞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有望为舌鳞状细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究SIRT7基因对口腔癌细胞株自噬蛋白及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25细胞分为SCC25组(无干预的SCC25细胞)、阴性对照组(SCC25细胞转染空载体pLKO.1-vector-GFP)、SIRT7 shRNA组(SCC25细胞转染SIRT7 shRNA)、SIRT7组(SCC25细胞转染SIRT7慢病毒),联合A组(SCC25细胞+50μmol/L NF-κB抑制剂PDTC+SIRT7 shRNA)及联合B组(SCC25细胞+50μmol/L NF-κB抑制剂PDTC+SIRT7慢病毒),qRT-PCR检测SIRT7相对表达;Transwell法检测侵袭数目;划痕实验检测划痕愈合率;免疫荧光检测P62、LC3-Ⅱ表达,免疫印迹分别检测M1和M2标志蛋白及NF-κB、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SCC25组及阴性对照组SCC25细胞的侵袭数目、划痕愈合率、P62、LC3-Ⅱ、CD163、CD11C、NF-κB及NF-κB p65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RT7 shRNA...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牙龈卟咻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 gingivalis LPS)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过程中和形成泡沫细胞后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oxLDL诱导THP-1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在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加入P. gingivalis LPS和oxLDL,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NF-κB p65亚单位核转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内IκB-α变化.结果:P. gingivalis LPS能促进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p65亚单位核转位,在2 h时达到最高水平;也能降低细胞质内IκB-α水平,在2 h时达到最低水平;在2 h时,10 μg/ml比10、100 ng/ml、1μg/ml P. gingivalis LPS更能提高p65核转位率.结论:P. gingivalis LPS可以促进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NF-κB p65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临床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和转位情况,分析其与ACC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8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石蜡标本中p65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分析p65蛋白的表达、转位与ACC转移和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转移和非转移的ACC组,p65细胞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2641);而p65蛋白的核阳性表达率ACC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261),并且与ACC神经浸润相关(P=0.0244)。结论 NF-κB通路的激活可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X射线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信号转导蛋白P65表达的影响以及P65与放疗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复苏后,在37℃,5%CO2的孵箱中培养.共分对照组、2、4、6、8、10 Gy剂量组,待细胞长至对数生长期后,对细胞分别应用上述照射剂量一次性照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PARγ在牙周炎中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健康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hPDLCs)并鉴定。细胞处理分为以下4组,A组:对照组;B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刺激组;C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即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处理组;D组:罗格列酮处理组。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 NF-κB) p65胞核、胞浆及总蛋白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表达部位。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RNA和蛋白表达。结果:LPS刺激下,胞核PPARγ表达降低NF-κB p65表达升高,相应的IL-1β和TNF-α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同时加入罗格列酮后,胞核PPARγ表达升高NF-κB p65表达降低,且IL-1β和TNF-α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ARγ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刺激下牙周膜细胞炎症因子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进而调节牙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从高低转移潜能的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验证,筛选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 选择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发现的、在高低转移潜能的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实时定量PCR定量检测方法,在口腔鳞癌低转移细胞系Tca8113及其配对的高转移亚细胞系Tb细胞中,进行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可能与口腔鳞癌转移有关的基因或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选择9个基因进行研究.其中有6个基因在高转移的Tb细胞中高表达,1个基因表达下调,2个基因在Tb和Tca8113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符合率为66.7%.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主要基因A20、IκBα、TANK和p65在Tb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和其它一些基因,如IER3、CD44和GPMNB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基因和信号通路为深入研究口腔鳞癌转移的分子机理和治疗靶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NF-κB信号转导通路和肿瘤发生、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研究表明,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许多炎症因子、致癌剂、促癌剂和肿瘤微环境都可以激活NF-κB.NF-κB蛋白本身和其调控的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增殖、抗凋亡、侵袭、血管生成和转移有关.在多种肿瘤中NF-κB都处于持续性激活状态.本文就NF-κB信号通路和肿瘤发生和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与5-氟尿嘧啶(5-FU)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与细胞核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中位效应原理和联合作用指数法来评价药物的联合作用;应用Western 印迹法分析NF-κB p65的表达.结果:SFN和5-FU半数生长抑制率(IC50)分别为56.73 ±6.59 μmol/L和89.88±7.56 μmol/L,联合使用时对ACC-2细胞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同时可观察到细胞核NF-κB p65表达显著下降.结论:SFN可以增强5-FU的化学治疗效果,二者联合使用的协同抑癌作用对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治疗可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分子高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过TLR4信号通路间接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切片中TLR4的表达;使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后,再用LPS激活TLR4信号通路,通过MTT法检测CAL27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CAL27细胞的迁移能力, Western 免疫印迹检测其对肿瘤细胞中NF-κB 及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LR4分子高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差显著相关(P<0.05);雷帕霉素能够显著抑制TLR4激活后的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显著抑制TLR4下游的NF-κB 及MAPK信号通路(P<0.01)。结论: mTOR通过TLR4信号通路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与转移,有望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从青少年正畸拔除的前磨牙牙周组织中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不同浓度VD3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角蛋白、波形丝蛋白用于鉴定细胞.细胞培养中添加NF-κB抑制剂、NF-κB激活剂,检测ALP活性、细胞矿化、细胞中ALP、RUNX2、OCN mRNA水平、细胞胞核中NF-κB p65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口腔癌中骨桥蛋白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相关基因在口腔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58例口腔癌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的表达。结果在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OPN、NF-κB p65和MMP-9均无阳性表达。在32例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组中OPN、NF-κB p65和MMP-9的表达率依次为40.6%、34.4%和37.5%,在26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组中其阳性率依次为69.2%、65.4%和84.6%,其阳性表达率在有转移的口腔癌组中高于无转移的口腔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OPN和NF-κB p65的表达与NF-κB p65和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1=0.57,r2=0.52,P〈0.05)。结论 OPN可能通过活化NF-κB,上调转移相关分子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口腔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紫草素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IκBa,磷酸化-IκBa、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采用EMSA方法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分析Caspase 3、8、9的活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经过紫草素作用的癌细胞,磷酸化-IκBa蛋白及NF-κB的DNA结合活性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Caspase 3、8、9在紫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被激活,泛Caspase阻断剂Z-Asp-CH2-DCB可以明显抑制紫草素引起的细胞凋亡(P=0.02)。结论:紫草素诱导口腔鳞癌细胞的凋亡作用,至少部分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继而调节其下游调亡调控分子,包括bcl-2家族及Caspase家族等来实现。应用紫草素特异性抑制口腔鳞癌中高激活状态的NF-κB通路,可望成为口腔鳞癌防治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rf2与NF—κB调控的氧化应激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为口腔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Nrf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KB及口腔癌前病变细胞株DOK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对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从Tea8113、KB及DOK细胞中筛选出的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GSTπ与NF—κB进行验证。结果Nrf2、NF-KB、GSRπ在Tea8113、KB及DOK细胞中均有表达,Nrf2在Tea8113和KB细胞胞核中表达增高,NF—κB、GSTπ主要在Tea8113和KB细胞胞浆中表达增高。结论氧化应激可能与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Nrt2与NF-κB调控的氧化应激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Nrf2、NF-κB可能成为口腔癌化学预防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物酶-2(COX-2)、细胞核因子KB(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OSCC组织中MMP-9、COX-2、NF-κB表达的相关性;OSCC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对生存情况进行分析,Log-Rank法检测组间生存差异;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SCC组织中MMP-9、COX-2、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OSCC组MMP-9、COX-2、NF-κB蛋白阳性表达增强(P<0.05);MMP-9与COX-2呈正相关(r=0.356,P=0.012),MMP-9与NF-κB呈正相关(r=0.312,P=0.005),COX-2与NF-κB呈正相关(r=0.619,P=0.000);MMP-9、COX-2、NF-κB表达与OSCC患者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MP-9阴性表达组总体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COX-2阴性表达组总体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NF-κB阴性表达组总体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MP-9、COX-2、NF-κB可能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MP-9、COX-2、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