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制剂中丹参酮ⅡA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明  刘兰平  谭生建 《中成药》2004,26(11):934-936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常用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效,是多种中成药的重要组方成分.丹参中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部分.丹参酮ⅡA是脂溶性成分的代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1]中,是以丹参酮ⅡA的含量作为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在药理学研究方面,过去曾报道过丹参酮ⅡA具有抗菌、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冠脉流量、治疗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作用[2,3].最近又有丹参酮ⅡA能改善小鼠记忆力损害的报道[4].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抗癌研究方面,丹参酮ⅡA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5,6],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在医药领域尤其在中药领域受到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的检测在丹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天信  桂伟 《河南中医》2002,22(5):72-74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 .的根。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功效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在中成药中以丹参为君药配伍者不胜枚举。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水溶性与脂溶性两大类[1~ 2 ] 。水溶性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醛 ,原儿茶酸 ,丹参酸甲 (丹参素 )、乙、丙等 ;脂溶性成分是非醌类化合物 ,已分离出 2 0多种 ,主要有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 ,异丹参酮Ⅰ、ⅡA,异隐丹参酮 ,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 ,二氢丹参酮Ⅰ ,丹参新醌甲、乙、丙等[3 ] 。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含…  相似文献   

3.
筋骨痛消丸由丹参、白芍、川牛膝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丹参酮ⅡA是其有效成分,对光、湿和热均不稳定,对热尤为敏感[1,2].杜志谦等[3]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在较低温度下的受热规律进行了研究,较高温度下丹参酮ⅡA的受热降解规律尚未见到报道.本实验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以筋骨痛消丸所含指标性成分丹参酮ⅡA为对象,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以探索丹参酮ⅡA在较高温度下的降解规律,为筋骨痛消丸及含丹参中成药的生产及储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丹参是具有很大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主要成份是丹参酮(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等,对近年来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滇丹参及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超  陈科力 《中药材》2007,30(9):1088-1091
目的:对不同来源滇丹参及丹参中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的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两者脂溶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P-HPLC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两种药材中三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两种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平均含量约为滇丹参的17倍、2倍、3倍。结论:滇丹参能否作为丹参的代用品还应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同时测定丹参酒炙前后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丹参酮ⅡA为内标,建立一测多评HPLC法测定丹参酒炙前后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酒炙对这4种成分的含量均有影响,酒炙后不同产地丹参的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含量升高,隐丹参酮含量降低。结论 :一测多评法作为丹参酒炙前后的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更简便、经济。丹参酒炙后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其炮制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丹参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疗效确切。但用于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珠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等,既往报道较少,甚至认为不直使用。近年来有报道证实,丹参注射液用治急性出血性脑病,也有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1治疗出血性脑病的机理探讨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ange的根。至今已从丹参中分离出30多种化学成分.其脂溶性成分多为配类红黄色物质.如丹参酮Ⅰ、ⅡA、ⅡB,丹参醌A、B、C,丹参酸甲酯,异丹参酮Ⅰ、Ⅱ,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其水溶性成分大…  相似文献   

8.
丹参制剂不良反应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芝 《中成药》2003,25(11):922-923
丹参属常用中药 ,来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茎。有机溶剂可提得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ⅡB ,隐丹参酮ⅡA等 ;水溶性部分中有原儿茶酚 ,丹参素 ,丹参酸甲、乙、丙等[1] 。其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对脂质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等均有作用 ,同时还具有抗菌及降血糖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2 ] 。其制剂也由单纯的汤剂发展为片剂、散剂、滴丸、注射剂等 ,随其应用的广泛 ,丹参及其制剂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1 丹参及制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丹参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药理成分及作用。方法采用实验性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对丹参粉末萃取有效成分后,灌注到小白鼠心肌细胞中,为期2 d,之后对丹参的主要成分以及作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文研究显示,丹参主要含有两大类药理成分,即水溶性酚酸类和脂溶性丹参酮类等成分,前者主要包括异阿魏酸、熊果酸、丹参酸C、丹参酸B、丹参素等;后者主要包括丹参酸甲酸、异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羟基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V、丹参酮Ⅱ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等十余种。针对冠心病,丹参的治疗机理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离子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等。结论针对冠心病采用丹参治疗十分有效,且无严重毒副作用,因此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丹参系一味常用的中药,其有效成分现已确认为二部分,即脂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隐丹参酮以及它们的异构体、丹参新酮、丹参酸等结晶性呋喃菲醌类色素。另一部分为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性成分,有原几茶醛、丹参酚Ⅰ、丹参酚Ⅱ,鼠尾草酚等。另含ⅤB。脂溶性成分之一隐丹参酮以其含量示丹参质量,隐丹参酮最大吸收峰在442~452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