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2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测量足背屈角和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M 88)、三维步态分析评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GMFM评分D、E区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步长较治疗前明显变长、步速更快(均P<0.05),支撑相明显缩短、摆动相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步速、支撑相和摆动相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足背屈角,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2.
邵磊  张明  刘鹏  张亚男  贾梦怡  苏春 《中国康复》2022,37(10):588-591
目的:探讨仿生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仿生训练(兔子跳跃、蜥蜴行走、猴子攀爬)。在训练前后分别对2组患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进行评估,并利用关节量角器对其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观察训练前后2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GMFM、PDMS-GM原始分差异及患儿内收肌角、足背屈角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MFM及PDMS-G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内收肌角及足背屈角均大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仿生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性脑瘫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悬吊运动训练组和联合干预组,每组患儿30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悬吊运动训练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个月),联合干预组患儿在悬吊运动训练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家庭姿势管理。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erg平衡平衡量表(BBS)和脑瘫儿童ADL能力评定量表分别评估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 治疗后,3组患儿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运动训练组和联合干预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联合干预组治疗后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33.37±2.54)分、(44.07±2.61)分、(35.77±2.52)分、(68.33±4.11)分,均显著优于悬吊运动训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9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足背屈角、88项版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MAS评分、足背屈角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GMFM-88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联合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效果显著,可以快速降低肢体肌张力,改善尖足,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足背屈角的改善效果。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康复对照组和体外冲击波治疗组,综合康复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组则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应用被动足背屈角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被动足背屈角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比较治疗组初始治疗时、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当次治疗前后的被动足背屈角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以此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和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被动足背屈角的缩小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初始治疗、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的当次治疗后足背屈角的缩小均优于当次治疗前(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有效缩小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足背屈角,即时效果明确,并在3个月内持续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 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 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E 区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 区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脑瘫患儿(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49.5±21.5个月;痉挛型四肢瘫11例、痉挛型双瘫22例、痉挛型偏瘫5例、徐动型2例、肌张力障碍型2例)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和评估;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析不同GMFCS等级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表现,以及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儿的GMFCS等级越高,PEDI标准分越低;GMFM66与PEDI的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尺度化分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84),与社交能力尺度化分的相关系数为0.72。结论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应把粗大运动功能训练作为脑瘫康复的主要训练项目,并依据不同GMFCS分级确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足背屈功能及步态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科91例SCP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6例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疗效.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足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步速、步长、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支撑相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43-1644
目的探究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的影响。方法选定2014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80例,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护理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1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上述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患儿护理中,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利于患儿病情恢复,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介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分成观察绀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以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表评定疗效.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下肢的肌张力、肌力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CMFM-88)评分]、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肘屈肌张力、腕屈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干预痉挛型脑瘫患儿利于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提升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法进行分组,奇数纳入观察组44例,偶数纳入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可有效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42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由固定家长陪伴患儿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康复医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环境优化及家庭康复方法培训。对照组因经济及其他因素放弃康复或间断康复,未采取家庭康复环境优化措施。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88 总百分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活动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采取在医院内的综合康复干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使用GMFM-88量表及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四肢的运动功能,改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163-165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绳带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身振动训练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中的D区、E区]、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患侧肘屈肌与腕屈肌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D区、E区GM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肘屈肌、腕屈肌的M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增强患儿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痉挛性脑瘫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训练频率为每周6次,每次30 min,持续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GMFM分级量表(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步行速度(10MWT)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10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10MWT分别为(33.38±6.32)分、(40.25±7.66)分、(32.35±4.43)分和(14.03±2.89)m/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训练不仅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还可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进行综合康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16例,能配合家庭康复训练的56例为治疗组,不能配合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运动训练,针刺、低频电治疗、智力训练,治疗组还由治疗师或医师根据患儿病情指导家长进行康复指导;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测试.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MFM各项得分和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康复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伍宝银 《妇幼护理》2022,2(21):4960-4962
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 2022 年 3 月至 2022 年 8 月收治 的 6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实验组接受综合康 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护理前及护理 6 月后精细功能表、粗大功能、残疾儿童综合功能和自理能力。结果 护 理前两组精细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组精细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上升,实验组精细及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综合功能评分差别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综合功能评分均明 显上升,实验组言语、认知、自理动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护理 后两组自理能力评分均上升,实验组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 脑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全面提升患者运动、言语、认知、自理动作、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建议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引导式健康教育在痉挛型脑瘫(SCP)患儿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开展的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SCP患儿52例纳入A组;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开展的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SCP患儿52例纳入B组。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独立性[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FIM)]、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GMFM-88中A区、B区评分高于干预前,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eeFIM、ADL评分高于干预前,B组weeFIM、ADL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稳定性康复训练针对SCP患儿,有助于患儿动动功能康复,提高患儿的生活独立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脑瘫患儿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两所三甲医院脑瘫患儿6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长达6个月的协同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D区、E区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患儿的肢体康复起着正向促进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