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真耳测试是通过一套系统测量鼓膜处实际声压级的方法,客观地测量助听器佩戴者鼓膜处的增益是否符合目标值,用于评估助听器的验配效果。近年来,真耳测试日益受到关注,听力学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其有助于提高助听器验配者的满意度,倡导使用真耳测试方法评估助听器效果,并指出真耳测试应作为助听器验配的必须步骤[1],可见真耳测试对现代助听器选配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国内的助听器验配服务中心仍以主观选配方法为主,鲜有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鼓膜穿孔对真耳一耦合腔差(RECD)的影响.方法:34例(34耳)中耳功能及听力正常成人为对照组,30例(34耳)干性鼓膜穿孔患者为实验组,用真耳分析仪测试REC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RECD值比较在1 kHz以下(含1 kHz)及4 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要小;实验组的标准差变化较大,平均为4.4 dB,而对照组为1.4 dB;实验组RECD值与等效外耳道容积大小在0.75 kHz以下呈显著负相关(r=-0.70,P<0.01),而1 kHz以上无相关性;鼓膜穿孔大小对RECD值无影响.结论:鼓膜穿孔患者RECD值在不同频率变化较大,选配助听器时应进行真耳测量以测试个体RECD,尽量不用平均值,适当增加低频的增益.  相似文献   

3.
小儿助听器验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CD测量的优点:整个RECD测量过程,包括系统设置的过程,不超过5分钟,而真正在儿童真耳上的给声过程只有几秒,大大缩短了要求儿童配合的时间。同时,由于是通过插入式耳机给声,即使儿童头和身体晃动也对测量不产生影响,克服了传统的探管麦克风在声场测量时儿童最易产生的偏差,对儿童的配合要求不高,90%的儿童在初次测试时就能测得RECD。而且RECD的重复性较好,在整个儿童助听器选配过程中,只需完成一次RECD的测量,就可将助听器选择及验证过程中的真耳电声学测量转化到无须儿童参与的、便于控制的2cc耦合腔中来完成。RECD的应用使得对6月龄以下聋儿的真耳选配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各年龄段听障儿童真耳-耦合腔差值的特点以及耳道容积、声阻抗、耳模的变化等因素对真耳-耦合腔差值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6个月~7岁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采用美国Fonix6500-cx真耳分析仪,用探管测试方法,使用扫频纯音分别测试鼓膜处的声压级和耦合腔中的声压级,两者之间的差即是真耳-耦合腔差值。结果①RECD值随小儿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跨度≤3岁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4岁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5岁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外耳道声压级比分析仪中2cc耦合腔声压级高约3~19dB。③RECD值受探管插入深度、位置及耳模声管等因素的影响。结论RECD值是儿童验配助听器中重要的个体化指标,在2cc耦合腔中调试助听器参数时应重视加入个人的RECD值,才能准确获得助听器实际所需要的增益量及限制输出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简捷真耳耦合腔差值与常规真耳耦合腔差值,分析两种测试方法所得RECD结果差异,以及同种测试方法所得RECD的耳间差异,寻求更为适用于低龄儿童RECD测试的快捷方法。方法共28名选配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参与本次研究,年龄4~7岁,平均年龄5.65±1.32岁。研究组采用Oticon Easy-RECDTM与Interacoustics AffinityTM.真耳分析仪,分别获得受试儿童双耳0.25,0.5,0.75,1,1.5,2,3,4,6k Hz处Easy-RECD与Regular-RECD数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两种RECD测试方法间及左右耳间RECD数值差异。结果(1)经配对样本t检验,28例儿童其Easy-RECD与Regular-RECD除0.5、2k Hz外,其余各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左右耳间Easy-RECD及Regular-RECD各频率间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Easy-RECD操作快速,不适感小,且测量稳定,可作为低龄儿童助听器验配的一种快速RECD测试方法。(2)儿童双耳间RECD值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难以配合双耳RECD测试的低龄儿童可在临床中考虑进行一侧耳RECD测试应用于双耳验配。  相似文献   

6.
小儿助听器选配中的真耳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弱听孩子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对其日后言语康复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早期佩戴助听器创造了条件,除了必要的小儿行为测听,科学选配手段的设计和验证也越来越受重视。资料显示,在给儿童测听和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言语辨别率的测试和音质的判断在儿童身上很难实现,因此,传统的助听器评估使用功能增益法或者助听声场听阈法往往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对象包括18例人工耳蜗植入和40例配戴助听器的先天性语前聋儿童,先在自由声场测试双耳裸耳听阈,根据装置使用时间和平均裸耳听阈值分组,测试并比较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封闭项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识别率.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时间≥2年组儿童的韵母、声母和单音节词识别率明显高于<2年组患者.助听器使用时间≥2年组的各测试项识别率与<2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但与平均裸耳听阈>70 dB HL但≤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重度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能获得比助听器使用者更好的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行为测听在准确评估聋儿听力及验配助听器中的作用。方法 对41例1.2~12岁聋儿分别进行行为测听或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获得聋儿的听阈。助听器选配用DSL 验配方法,以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 ABR测试组仅有4例助听听阈进入LATSS(长期平均言语会话谱),而行为测听组有19例助听听阈进入LTASS。结论 行为测试结果验配助听器的效果明显优于ABR,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聋幼儿的助听器选配是聋儿听力言语康复的关键和难点。据聋儿家长提供的病史 ,简单的行为测听结果 ,听力康复医生难以判断聋儿听力损失程度 ,更不能为聋儿选择合适的助听器。近年来 ,采用一定的助听程序对 2 6例 3~ 7岁聋幼儿进行了助听器选配 ,并跟踪观察了聋儿助听后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2 6例聋儿年龄为 3~ 7岁 ,既往无助听器配戴史 ,配助听器前 ,先全面了解聋儿病史 ,进行了较全面的听力学检查 ,包括简易行为测听、游戏配景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ABR及40Hz相关电位检测等。全部聋儿均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 ,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助听器使用的情况,分析操作难易度对助听器整体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科学选配助听器及开展针对性的选配辅导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和自行设计的助听器操作难易度问卷作为评估素材,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得到助听器使用难易度的基础数据.结果 ①IOI-HA总分呈偏态分布,主要分布在25~30范围内,助听器整体满意度较高;②分析表明,助听器摘戴、程序调整、音量调节、耵聍挡板/耵聍罩更换及助听器清洁操作的难易程度对IOI-HA总分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操作难度的增加,IOI-HA总分呈下降趋势.结论 ①助听器基本操作直接影响助听器的综合使用效果;②受试者较好地掌握了助听器摘戴、电池更换、程序调整、音量调节和助听器清洁的操作;③耵聍挡板/耵聍罩的更换操作尚未被受试者熟练掌握,临床助听器选配工作中对该项操作的辅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