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它伴随着人体机能的老化而产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中矿物质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是指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这种疾病早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它一步步向年轻人进攻,逐渐成为办公室女白领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4.
骨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器官,在一生中骨量不断积累,使骨的构筑结构坚固并能承重,在30—40岁骨质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945名健康人,其中包括50个家庭的骨密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治疗体会,浅析北方地区人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多见于老年人。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年老和疾病等因素)导致身体内骨代谢的异常,使全身的骨量减少,骨骼的微小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它的最大问题是早期可以没有任何表现,而严重时可发生多部位的骨折,导致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是指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骨量丢失是在岁月的积累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了,因而被称为"寂静杀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这种疾病如今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它一步步向年轻人蔓延,逐渐成为办公室女白领的流行病,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指骨的结构变得稀疏,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疾病,是一种潜在地增加骨折危险的致残性疾病,它不仅造成患者身心的痛苦,而且还给他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日本丰桥科技大学教授新家光雄等研究成功一种无毒的人造骨材料。新材料能与活体组织良好融合。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这种人造骨材料是一种混合型的“β型钛合金”。它的弹性、延展性和强度等均优于目前使用的钛合金材料,而其最大的优点是用无毒金属制造,可以用来做人造骨骼、关节和牙齿等。日本学者开发新型人造骨材料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超过60%,其中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发病机制一直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内分泌改变、钙摄人不足、缺乏锻炼和遗传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但是临床中发现仅仅靠补充雌激素和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发生还与黄体酮和多种营养素有着密切关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点是骨强度降低,骨强度取决于骨质量和骨密度(骨量)两个因素。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防止骨量的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两大关键。骨峰值为一生中最高的骨密度值,一般在25至40岁年龄段达到,它由遗传(70%~80%)和环境(20%~30%)两大因素决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业界要闻     
Isotis推出合成骨替代物位于比尔特霍芬的Isotis推出了一种合成骨替代物,可以用于很多的手术过程,比如脊柱科、矫形髋关节外科以及牙科手术等。这种命名为OsSaturaTMPCH的产品,获得了CE标志,因此可以在欧盟(EU)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市场上销售。OsSaturaTMPCH(带覆料层的多孔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带有仿生覆料层的多孔粒状磷酸钙。其表面结构与天然骨的类似,这使得它有助于骨胳的形成。对于矫形外科术,OsSaturaTMPCH具有有利的操作特性。同时因为这是一种合成材料,因此不存在任何疾病感染的风存在的感染疾病的可…  相似文献   

12.
骨骼是一种有生命的、且按遗传规律及力学原理组成其内部结构的组织,所以,它也有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的生命过程。由于骨的衰老变化主要发生于中年以后,所以这一时期叫做骨的“更年期”。  相似文献   

13.
锌与骨代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骨形成和代谢过程中,锌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可通过参与骨盐的形成,影响骨代谢的调节以及骨代谢过程中碱性磷酸酶、胶原酶和碳酸酐酶三种代谢酶类发挥作用。目前已知参与骨代谢的这三种代谢酶都是含锌金属蛋白酶,它们均以酶原的形式存在,锌原子是酶活性中心的重要组成成分,以二硫键与半胱氨酸残基相连,酶的活化依赖于活性中心的锌原子。当机体缺锌时,可引起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学校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结核病控制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各个器官都有可能得病,如肺、淋巴、骨、肾、肠、胸膜等,但在大学生中以肺结核为最多。  相似文献   

15.
田伟 《健康》2012,(2):24-24
骨健康是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骨骼既要处于一种正常的结构,又要让它发挥其功能,这才是骨健康的真正含义。要保持骨骼健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预防骨质疏松光靠补钙就行吗?让我给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6.
骨外固定器是基于骨折愈合与生物力学的原理,在骨折的近心和远心骨段经皮穿针或钉,再用合适的连接杆和固定夹把裸露在外的针端彼此连接起来,以达到治疗骨折目的的一种装置“’,它的出现。发展是骨伤治疗史上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骨外固定器技术已成为治疗骨折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拟在现代已有外固定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骨外固定器的发展作一粗浅的分析,希望能对骨外固定器的设计者提供参考。1骨外固定器仍有存在必要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定科技水平下出现的产物。只要这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7.
《长寿》1997,(11)
一、有人说骨质疏松症为老年性多发病,这种结论怎么解释? 答: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继而出现骨的显微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就发病年龄趋势来讲,它的确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组成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椎畸形甚至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强度的降低使骨在遭受外力时易发生骨折。它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人在35岁以后身体中骨质的总量就逐渐减少,到了老年则每年减少2%~3%。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为改善老年入骨质,预防骨质疏松症,除日常的药物治疗外,还应提倡合理膳食,增加钙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世界兴起了大量饲养肉鸽,随之肉鸽的食用方法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肉鸽之精华——乳鸽,不单美味可口;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滋补价值。它骨格中含有一种软骨素,以及十几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增强体质、恢复体力、伤口愈合的特殊功效。如果用...  相似文献   

20.
膳食钙是对骨量影响最大的一种营养素,它不仅影响骨骼的形成,而且影响人一生的骨量状况,包括促进青春期骨量积累、维持青中年时期的骨量稳定、降低老年期骨量丢失。同时,膳食钙对骨量的影响还与骨骼钙需要量和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有关。只有当骨骼钙处于缺乏水平到饱和阈值水平范围之间时膳食钙摄人才对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食物成分、年龄阶段、生活方式、性别和种族等因素通过影响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而影响骨量。膳食钙对维持骨量和预防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